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正确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先,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他们在活动中,由于老师和同伴的激励,必须努力去完成某一任务。他们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身体的各种器官就会得到充分调动和发展。其次,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更快地发展起来。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儿童的视敏度、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注重和思维能力都会随着活动的需要而加强。
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阐明:“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增强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
(一)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實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走路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忽略了幼儿实际发展需要。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如,在“单腿跳”活动中,教师常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幼儿腿跳的远的方法,较少考虑通过跳的动作可以发展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跳的远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平衡能力等等。
问题二:重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目标。
为了追求公开课的形式新颖和热闹,教师往往会将课程设计的比较花哨,而实际的内容和目标却比较空洞。实际上形式的设计固然很重要,但是幼儿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问题三:重课前设计忽视幼儿的参与性。
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前设计,却很少让幼儿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幼儿无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无法体验到参与准备工作的乐趣,削弱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使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问题四:难度低,活动量少。
教师在活动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化,从而使幼儿失去了乐趣,失去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幼儿在活动中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很轻松的就能够达到老师的标准,这也大大影响了幼儿挑战的积极性和心里素质的锻炼。
问题五:创新少,机械化严重。
二、受创新因素的影响,使得无论什么样的体育活动,都要求幼儿能够创新
也有的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时,只是一遍遍地重复要求,让幼儿自由探索,缺乏层次性的指导策略,使幼儿的探索流于机械。为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一)以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因此应把技能作为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二)合理安排,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起初的活动强度不要过大,慢慢提高难度,使幼儿达到适宜生理负荷的高峰,活动结束的部分应该选取一些轻松的活动或者强度很小的动作。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教育,必须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一)幼儿的生理特点
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
(二)心理特点
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
四、加强对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幼儿的好玩是天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尽可能的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二)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
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
(三)多运用一些生活方面的活动,来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是要注意从小进行培养,二是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引导。充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
五、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一)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充分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趣味性,更能够为幼儿所接受。
(二)体育比赛法:比赛形式往往能够调动幼儿积极性,挖掘潜在的体育能力。
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幼儿的骨骼和软组织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安全最为首要的工作,有了安全的保障,身体才能达到最好的锻炼。
首先,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他们在活动中,由于老师和同伴的激励,必须努力去完成某一任务。他们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身体的各种器官就会得到充分调动和发展。其次,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更快地发展起来。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儿童的视敏度、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注重和思维能力都会随着活动的需要而加强。
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阐明:“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增强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
(一)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實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走路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忽略了幼儿实际发展需要。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如,在“单腿跳”活动中,教师常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幼儿腿跳的远的方法,较少考虑通过跳的动作可以发展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跳的远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平衡能力等等。
问题二:重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目标。
为了追求公开课的形式新颖和热闹,教师往往会将课程设计的比较花哨,而实际的内容和目标却比较空洞。实际上形式的设计固然很重要,但是幼儿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问题三:重课前设计忽视幼儿的参与性。
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前设计,却很少让幼儿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幼儿无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无法体验到参与准备工作的乐趣,削弱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使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问题四:难度低,活动量少。
教师在活动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化,从而使幼儿失去了乐趣,失去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幼儿在活动中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很轻松的就能够达到老师的标准,这也大大影响了幼儿挑战的积极性和心里素质的锻炼。
问题五:创新少,机械化严重。
二、受创新因素的影响,使得无论什么样的体育活动,都要求幼儿能够创新
也有的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时,只是一遍遍地重复要求,让幼儿自由探索,缺乏层次性的指导策略,使幼儿的探索流于机械。为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一)以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因此应把技能作为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二)合理安排,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起初的活动强度不要过大,慢慢提高难度,使幼儿达到适宜生理负荷的高峰,活动结束的部分应该选取一些轻松的活动或者强度很小的动作。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教育,必须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一)幼儿的生理特点
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
(二)心理特点
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
四、加强对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幼儿的好玩是天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尽可能的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二)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
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
(三)多运用一些生活方面的活动,来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是要注意从小进行培养,二是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引导。充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
五、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一)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充分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趣味性,更能够为幼儿所接受。
(二)体育比赛法:比赛形式往往能够调动幼儿积极性,挖掘潜在的体育能力。
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幼儿的骨骼和软组织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安全最为首要的工作,有了安全的保障,身体才能达到最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