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同时也是校外教育的主流。但校外教育的诸多特点导致了德育教育存在盲区,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针对校外教育的特点,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 校外教育 德育教育 方式 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性质决定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我们不仅仅在学校教育上要重视德育教育,而且在校外教育上也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校外教育工作的特点是,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短、科目多、来源分散、年龄差别大,实施德育教育的时间把握不好,就以上诸多原因而导致校外德育教育处在一个空白点上。
  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针对我们校外教育的特点,最适合把德育教育融教学内容为一体,采取多种方法并进的原则。因此,研究校外教学的德育工作,探索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
  一、德育教育的方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我们要积极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各个专业的教师要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各个专业的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专业知识内容,又要对知识内容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
  德育教育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有计划的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得到锻炼。结合专业特点给学生多提供演出、比赛、演讲、写生、慰问、展览等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在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在日常活动中进行
  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地选取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认识我们可爱的城市,乃至全中国、全世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有效地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教学。辅导教师要善于把辅导的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辅导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语言感染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教学活动中,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通过教学内容这个载体,进行德育教育,使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實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四)树立榜样法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训练中,依据所授专业的内容特点,选择英雄模范事迹以及班中的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英雄模范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
  辅导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为辅导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校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从事校外教育的辅导教师,注意积累、挖掘和总结,就一定会抓注在教学中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总结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经验来,更好的完成校外教育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
  [2]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人民出版社,2005,9
  [3]严耕.德育的本质初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活动 创造能力 健康发展  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期刊
崇高的道德品质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教育出好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问题。要成才,先成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教育的主线,是老师神圣的职责。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谈谈我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认识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实,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
期刊
摘 要 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心理因素,在于情感、意志、个体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个体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其中教师的情感作用影响更大。当学生所敬佩的老师来上课时,学生的感受是兴奋的,情绪是高昂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活动,提高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 情感 兴趣 热爱和期待 情感因素 智力因素  曾有不
期刊
摘 要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实现爱的互动,为进一步开展好师生互动活动,教师对学生有慈母一样深深的爱。  关键词 老师的爱  一位大学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在登上讲台之前,请先学会爱。”是呀,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作为一位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的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我终于领悟了爱的魔力。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
期刊
摘 要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学科,应该培养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与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本文主要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人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幸福已悄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关键词了,作为一名教師,也同样如此。本文主要是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幸福 教师 学习 爱心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随着部分地区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学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大被降低,现状令人担忧,只有积极的采取措施,才能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
期刊
这该是怎样的天数啊,我的生日竟是父亲的大限。四十三年前的今天,我们两条生命相遇,宾客盈门,高朋满座,那该是个喜庆的日子吧?而四十三后的今天,父亲撒手人寰,从此我们阴阳两隔,我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这是怎样的切肤之痛啊!  在父亲的弥留之际,他反复拿捏磨蹭着我的手, 眼里噙满溢出了泪水。父亲是在给我传递怎样的信号?是对死的恐惧?还是对生的留恋?我真很难解读。我只知道父亲是从来没有恐惧过什么,我只知道父
期刊
关键词 班级建设 班级管理 德育工作  教育是艺术,班主任的工作则应该是艺术中的精品。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科技突飞猛进,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和信息源,这都说明新时期班主任要做好工作,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艺术性。  交流手段是班主任激励优等生、转化边缘生、改变后进生的主要方式,是一种语言艺术。而面对新时代一些中学生的偏激、冷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学困生的存在困扰着老师们、影响着课堂。  关键词 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困扰着老师们、影响着课堂。面
期刊
摘 要 在体育课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奠定学生终身爱好体育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体育课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