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新规出台 企业如何因应?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9号文件」剑指股权转让
  
  刚刚下发,却可往回追溯至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大陆财税2009年「59号文件」,规定企业间真实股权交易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新规出台,台商如何因应?要争取到不课税的「特殊性税务处理」,要满足哪些条件?
  
  早在2009年4月末,大陆便下发了财税「59号文件」即「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可追溯回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针对企业股权重组进行课税,将对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的未来股权移转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股权转让(变更)须缴税
  
  以前,股权转让在大陆境内只要是约定按净资产1:1的比例作为转让价格,并不课税,但在公布了「59号文件」后,企业将股权卖给独立协力厂商,或者是在同一控制下变更境外股东所有权人,都将难逃被课税的现实。
  具体来说,2008年1月1日以后的独立协力厂商股权转让,尽管交易的双方约定以净资产作为交易价格并无任何的溢价,但仍然要以「净资产」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距为缴税基础,及税务局有权核定的「公允价格」,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其中大陆境内的公司只是代缴,境外原股东公司才是缴纳的主体。
  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提醒说,该59号文件并未对同一控制下的股权重组行为是否属于「转让」、是否要缴税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台商依然要注意在降低净资产规模及注册资本的汇率计算时间点这两方面的纳税风险。
  他建议说,如果对同一控制下的股权重组行为课税,台商的对策之一是降低净资产规模,这样的操作可以使利润汇出或转成应付股利,并不需要真实的现金流,只是在帐务上进行处理,不会产生资本公积,除了法定的10%「储备基金」外,不再计提「企业发展基金」(按规定,储备基金提拨到注册资本的50%,即不须再提),可减少盈余公积。
  原先考虑到大陆对关联交易查税力度的加大,台资企业可设立香港公司,将原来境外与境内的直接交易变成经过香港公司进行间接交易,这样做的目的是利润汇出所得税税率可由原来的10%降低到5%,享受5%的税率,每年可节省掉5%的支出,也可避免关联交易查税风险。但按照59号文件规定,真实股权交易一定要课税,大陆台资企业必须重新考虑:如果在同一控制股东下进行股权重组,是否有必要将境外母公司换成香港公司?
  刘芳荣的建议是,「如果同一股东下股权重组真的要课税,是否在原投资架构下插进香港公司,企业的税务策略则要比较最大利益。」他举例说,比如一家净资产为1000万元、注册资本为700万元的企业,设立香港公司后,利润汇出所得税税率则为5%,每年纳税30万元,平均利润为200万元,一年则可节省下10万元,以此类推,三年中省下的利润汇出所得税已等同股权变更时缴纳的税金。
  
  特殊性税务处理不课税
  
  59号文件对股权转让、变更需要课税的规定着实会令企业额外支出不少资金,除了要谨慎税务风险外,也要注意:该文件对股权之「变更」、「转让」的税务处理原则有一般性税务处理与特殊性税务处理。
  一般性税务处理原则,即企业变更、转让股权需要课税,企业要了解课税基础(即公允价格)如何认定?而一旦股权交易被税务局认定为「特殊性税务处理」,则不课税。除「特殊性税务处理」以外,都属于「一般性税务处理」。
  刘芳荣指出,要被认定为「特殊性税务处理」,企业股权交易需满足6大条件。
  一是以台资企业在境外母公司与大陆子公司之间设立香港公司进行交易为例,必须是同一股东控制下的股权重组,即香港公司必须是原股东(境外母公司)100%控制的子公司,与大陆公司互为兄弟企业关系;
  二是股权重组时,香港公司收购大陆公司的股权,不可低于境外母公司控股大陆公司75%的全部股权比例;
  三是香港公司收购大陆公司的股权支付金额,不得低于交易支付总额的80%,并且是「给股权不给钱」。即本来香港公司要付钱给境外母公司,但按照59号文件规定,香港公司必须以选择发行自己的增发股票(增资)给境外母公司,最后形成境外母公司把大陆公司的股权让给香港公司,成为给股权不给钱。而从境外母公司的角度来看,就是把大陆公司的股权增资给了香港公司;
  四是大陆公司股权重组后必须连续12个月不改变经营活动;
  五是被收购的大陆公司原股东境外母公司在股权重组后,须出具书面承诺,保证3年内不得转让股权;
  六是同一股东控制下的股权重组必须有合理的商业目的,而不是以减少、免除或推迟纳税为主要目的。至于是否属于合理的商业目的,则需要税务局来判定。
  「针对59号文件的规定,建议台商可依据法规多与当地的税务局进行沟通,争取到最大的税务利益。」
其他文献
身心灵时尚养生(10)    胡翡翠    时尚养生达人  美姿美仪形象顾问  1988年台湾「中国小姐」冠军    你知道吗?一个体重达40公斤的人,若是轻鬆站立时,他的脊椎好像是被40 公斤压著。如果是挺坐时背部不靠在椅背上,那麼脊椎就像是被80公斤压著。又如果是当你坐著时身体向前弯曲,那麼你的脊椎就好像是被120公斤压著,想想真的是太可怕了,令人不得不重视坐的姿势。    建议坐姿    所
期刊
台湾美食进军大陆已不是新闻,特别是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台湾美食不仅已在当地市场形成主流,而且还在当地刮起了「哈台风」,作為「小兵立大功」的台湾美食行业,可小摊、可单店,可美食城、美食街规模经营,亦可加盟连锁,正在发挥独特优势进入大陆百姓生活视野。    随著ECFA时代来临,随著两岸各项交流不断深入,台商在大陆不但要面对转型升级环境压力,也要面对如何抢占大陆庞大市场的战略佈局。在台商大企业已棋先一
期刊
「美是真理的光辉」 ——密斯凡德罗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企图证明它,替它加上一个标準或定出一个教条。如果是要证明它,我看还是留给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我希望我们是以一种大眾化平常心的角度来看待和审视它。对很多科学家而言,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產生。今天的科学家、物理、化学、和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
期刊
「人靠衣装,佛要金装」对於一个人来说,光有仪容的修饰是不够的,还要在衣著上下功夫。衣服的搭配不仅可以体现身材的完美线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服饰装扮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往往认為衣著装扮跟个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穿著不合适的衣著,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相反,穿得合适,得体,还可以為自己赢得很多机会。台商们的穿著一般给人的感觉都是很正统的,但是,现在老板们的著装也变得更丰富
期刊
二次调控    「限购、限外、限贷和限价」,几乎成為地方落实 929「二次调控」政策的四大招式。首次购房首付最低也要三成、第三套房停贷、限制购房套数等是「二次调控」力度最大的政策。    自4月中旬以来,楼市在「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下,似乎因循此前调控一定的抗性,久久维持量跌价滞。这也使得市场内流淌著浓浓的「赌博」意味。赌调控政策不长久抑或是楼市将迎来新一轮反弹。929「二次调控」政策应势而出台。
期刊
作者为香港媒体工作者    最近一段时间,港台两地大街小巷都在热议两个案子:911一审判决的陈水扁家族贪污弊案和9月21日开始的已故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小甜甜)千亿遗产争夺案双方律师结案陈词。  尽管这两个案子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港台两地对两个案子关注的程度和角度,仍有很多有趣之处。    扁案是政治丑闻     就陈水扁案而言,对台湾以及台湾以外的任何地方民众来说,毋庸置疑都是一起带有一定政治
期刊
记得三年前,我在大陆一场台商讲座中就预言「你如果还没赚够,手脚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不到一年,大陆税改迅速启动,不但取消或降低多项出口退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更让台商成本吃不消,接着《劳动合同法》再捶上一拳,很多台商哀嚎遍野,大骂「上面的」无情又无义,其实,多年来给你的优惠待遇应该「够了」,现在只是回复「正常」罢了,若你能这样想,你应该很「感恩」?    作者为《台商》企管顾问团首席顾问、台湾
期刊
当企业的初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对人才的需求必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企业主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往往有限,导致人才储备不够、不及时,也就造成其管理制度与实际需求的脱节。所以,如何找到合适的高阶人才是企业在人资管理上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大陆营商环境的日益成熟,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近来,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呈现局部复苏迹象,导致企业对优秀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大。而信息开放式的网络招聘模
期刊
在最近吵得火热的台湾海峡东西两岸上市企业应如何抉择的同时,南面的香港资本市场发生了两件很少但很具启发性的新上市IPO案,值得大家分享与玩味:一件是「殡馆」上市案,另一件是「杂志」上市案。    从事殡仪业的台资企业「中国生命」于香港上市。「中国生命」透过管理大陆三个殡仪馆及殡仪服务中心,提供殡仪及火化服务,以及于台湾提供殡仪安排服务,服务范畴还包括接运遗体、化妆、布置灵堂、安排殡仪仪式、后续关怀,
期刊
面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和下滑的消费力度,企业似乎不用那么悲观地紧锁眉头。开发新兴市场资源、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加强市场推广……在看似灰暗的危机之中其实有很多亮点和商机。      上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让砖块状的午餐肉在美国成为大萧条时期替代火腿的流行食品。而这一波金融风暴以来,午餐肉又一次重新回到了美国人的餐桌,这也是自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午餐肉销量升幅最快的一次。两次午餐肉热销的原因,是因为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