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化,会计信息的国际交流已成必然。重视财会英语学习,消除涉外经贸往来中的语言障碍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必须胜任的一项任务。本文从财会英语的学科定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财会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会英语;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我国已于2007年1月1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体系迈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壮大,不可避免要进入国际市场,会计人员除了保证为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还需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以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等效,国家急需一大批既精通财会专业,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财会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中国的实情,了解西方发达的会计理论与操作,如何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中国会计推至新高度,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都证明了财会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学好财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会英语学科定位
高职高专设置财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掌握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能运用英文处理相关会计工作事宜,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应用人才的需求。财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具有用英语阅读相关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及处理财会业务的能力。教学目标如下: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和会计术语;能借助英语词典对有关会计专业的英语文献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翻译,为学习最新国际会计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环境下基础会计业务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及有较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财会英语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扩展,是学生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并掌握英语实用技能的关键环节,它注重语言的应用及有关会计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是从理论向实践的具体转化。因为财会英语涉及的是西方会计的内容,与我国会计可处理的方法和科目名称上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是用英语表述的,所以学习时有一定难度。要想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国际准则要求的财务报表,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解词汇、翻译课文,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教师成了讲课的主体,学生成了课堂上的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和灵活性,造成过分依赖课堂教学,被动学习,从而造成学习的惰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角色应从“演讲者”转换成“组织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引入浸入式双语教学法。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实质是语言和内容融合。将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和学习英语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英语环境中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再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中提高英语应用水平。简单的内容用英语,相对难的就用汉语来解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下复习,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熟记会计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和一些业务的会计处理,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踊跃发言。老师逐渐转换角色,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指挥者的角色。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老师做总结性的点评。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以图表方式给出文章脉络、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相比单一的课本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采用形成性评估考核方式
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形成性评估。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考核体系,特别说明日常考核评价的方案及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然后,在日常教学中,按量化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以及阶段测验等分项内容记录学生成绩,并监督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汇总学生的单元成绩,得到学生的平时总成绩。期末教师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一定比例构成学生的学期最终成绩,使学生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参与意识,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向有利方向调整的过程,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更客观、公正和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三、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财会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基础英语,它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即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在教学中将语言服务于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现在一般高校担任财会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或者是懂一点会计知识的英语专业教师,或者是英语较好的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因此,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专业教师英语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缺乏;会计专业教师专业好,但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充分,不能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必须创造机会让教师进修,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凌莉. 整体式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J ]. 考试周刊,2008,(10)
[2] 梁水源. 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改方向[ J ]. 会计之友,2006,(9)
[3] 李成云. 浅析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 J ]. 学习月刊,2007,(2)
作者简介:
梁丽(1972-),女,河北省张家口人,现任河北省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李云鹤(1979-),女,河北省张家口人,现任河北省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翻译文学研究。
关键词:财会英语;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我国已于2007年1月1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体系迈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壮大,不可避免要进入国际市场,会计人员除了保证为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还需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以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等效,国家急需一大批既精通财会专业,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财会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中国的实情,了解西方发达的会计理论与操作,如何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中国会计推至新高度,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都证明了财会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学好财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会英语学科定位
高职高专设置财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掌握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能运用英文处理相关会计工作事宜,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应用人才的需求。财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具有用英语阅读相关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及处理财会业务的能力。教学目标如下: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和会计术语;能借助英语词典对有关会计专业的英语文献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翻译,为学习最新国际会计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环境下基础会计业务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及有较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财会英语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扩展,是学生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并掌握英语实用技能的关键环节,它注重语言的应用及有关会计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是从理论向实践的具体转化。因为财会英语涉及的是西方会计的内容,与我国会计可处理的方法和科目名称上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是用英语表述的,所以学习时有一定难度。要想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国际准则要求的财务报表,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解词汇、翻译课文,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教师成了讲课的主体,学生成了课堂上的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和灵活性,造成过分依赖课堂教学,被动学习,从而造成学习的惰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角色应从“演讲者”转换成“组织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引入浸入式双语教学法。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实质是语言和内容融合。将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和学习英语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英语环境中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再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中提高英语应用水平。简单的内容用英语,相对难的就用汉语来解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下复习,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熟记会计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和一些业务的会计处理,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踊跃发言。老师逐渐转换角色,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指挥者的角色。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老师做总结性的点评。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以图表方式给出文章脉络、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相比单一的课本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采用形成性评估考核方式
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形成性评估。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考核体系,特别说明日常考核评价的方案及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然后,在日常教学中,按量化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以及阶段测验等分项内容记录学生成绩,并监督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汇总学生的单元成绩,得到学生的平时总成绩。期末教师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一定比例构成学生的学期最终成绩,使学生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参与意识,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向有利方向调整的过程,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更客观、公正和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三、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财会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基础英语,它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即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在教学中将语言服务于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现在一般高校担任财会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或者是懂一点会计知识的英语专业教师,或者是英语较好的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因此,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专业教师英语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缺乏;会计专业教师专业好,但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充分,不能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必须创造机会让教师进修,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凌莉. 整体式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J ]. 考试周刊,2008,(10)
[2] 梁水源. 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改方向[ J ]. 会计之友,2006,(9)
[3] 李成云. 浅析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 J ]. 学习月刊,2007,(2)
作者简介:
梁丽(1972-),女,河北省张家口人,现任河北省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李云鹤(1979-),女,河北省张家口人,现任河北省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翻译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