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图、文”欣赏“综合与实践”的魅力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b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周长是多少》在内容设定上体现了“宽而有制,从容以和”的特色,在内部结构上体现了“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的特点。从“着眼关键词”“推敲题图”“揣度重要语句”等方面展开细读,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每册中都穿插有3~5次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们不能草率地将其当作练习题。要从教材结构、内容等多角度看,换种思维看“活动”,于细微处感悟数学“综合与实践”的魅力。
  一、“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周长是多少》是一节灵活运用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课。这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有两个: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周长的含义、探索过程及计算方法。
  课题“周长是多少”恰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的总问,包括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全方位的回顾和追问。另外,这样的课题,意味着本课的教学离不了周长计算、习题练习等常规模式,但教材后面并未见计算题的痕迹,为何?我有两方面的理解:其一,这是一节综合复习课,复习课难道就只有用知识点梳理、计算巩固等形式来实现?其二,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有足够的信心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方法。全课活动板块的设计,因“制”而“宽”,把课堂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转化成生动活泼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合作探究中完成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二、“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
  (1)“围一围”——着眼于关键字词。以围为形,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主旨。
  “用一根线围成你喜欢的图形。”第一个着眼点在“围”,由“围”引发几点思考:用什么围——线,为了研究的需要,必须是同一根线或长度相等的线。怎么围——任意地围,但要注意线的首尾相接。围什么——你喜欢的图形,可以简单、可以复杂。围几次——至少每人两次,这是比较辨析的需要。
  “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第二个着眼点是“周长”,这是学生活动思考的关键,为此一定要有学生活动后的足够的数据交流汇报。汇报可以分两个层面:不同的学生围成各不相同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同一个学生用同一根线围出的不同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层面的汇报,使学生从足够的例子中归纳出:不同图形的周长相等,是因为围成这些图形的线的长度相等。
  “怎样量最方便?”第三个着眼点是“量”,怎么量和量什么。有了前面丰富的活动铺垫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答案自是水到渠成。然而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还应有实际问题的联想和追问,如:做衣服的腰围是多少,池塘岸线有多长等。
  (2)“摆一摆”——推敲题图。以试为用,在探索中确定优化方案。
  “从下面选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结合题目要求仔细观察、推敲题图,从中产生几种想法。
  想法之一:这是一次“选”小棒的尝试思考过程。由“选”引发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回顾,引发进一步追问:要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四位小朋友都选择了4根小棒在摆,有的小朋友摆成了,有的小朋友没摆成,为何没摆成?原来他选的是3根5厘米长、1根3厘米长的小棒。可见,要摆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仅考虑总根数是不全面的,还要考虑如何选取的问题。
  想法之二:这是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孩子们认真摆图,摆成后各自算一算图形的周长,接着相互交流,汇报产生的情况。
  (3)“拼一拼”“量一量”——揣度关键语句。以度为展,不断加强相关发散性思维的锻炼。
  “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该句提问中两个“最”字隐含着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不妨用这样一个完整的思考流程:操作(尝试、求异)—周长计算—数据整理—数据比较—得出最长(短)。关于操作,在交流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拼出的种数;关于数据的整理,列表更简洁清晰;关于数据的分析,集中关注长方形长、宽的变化与周长的关系。
  “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你量了几条边,是怎样算的?”该句问话,是对学生思维极好的挑战。同一图形,有的量了8条边,有的量了2条边,都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是偶然,还是有奥秘?“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既诱发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培养了质疑探究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在矛盾中彼此对立,但它们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学中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两者不可偏废。提倡并注重过程的教学,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教学的结果。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和探索。既要看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把握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把注意力
晚清名士王闿运被视作促成齐白石由民间画师向画坛巨匠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但这位齐白石敬重一生的老师并非向他传授任何具体的书画技艺,而是将其拉入湖湘文人圈的“培养皿”中,使之自然生长。木匠与经学大师的相遇  1899年1月,37岁的齐白石经人介绍,拿着自己的诗文、字、画、印章,前去拜访本地名士、时年66岁的王闿运 (湘绮)。齐白石走后,王闿运在当月20日的日记 (《湘绮楼日记》) 中记道:“看齐木匠刻
摘 要: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我们要让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生活;真情实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学生愁,老师怕批,费时效率低的现象,经常使师生陷入尴尬的境地。作文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新课标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的第一要务。只有这四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作文教学发挥着它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除了教书育人,它还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们能够“我耳听我音,我口说我心”,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我把从教以来的粗浅认识总结如下:   一、作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最近,怪怪妞不仅爱上了读书,而且还读上了瘾。她走路时,手里会捧一本书,埋首苦读。有一次,她一头撞到树上,头也不抬就连连道歉。闹出这样的笑话后她不知悔改,继续向前,又一头碰到树上后,她还颇为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不知道躲一躲?”树当然不会躲她,也不会回答啦!  还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怪怪妞才想起只顾看书,忘了上厕所了,于是急匆匆往教室外跑,一不小心与人撞了个满怀,她佯装道歉:“对不起,树撞猪上了,
相比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局面,明代版图的扩张,让武状元的地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更具说服力。  就考试内容和侧重点而言,明代几乎是宋代的翻版,即相当重视文化课成绩。以乡试 (省考) 为例,明代规定要考三场:第一场考骑马射箭,以三十五步为准;第二场考跑步射箭,以八十步为准;第三场笔试,或问古兵法,或问时务。  由于文化科目的比重仍然很大,明代出文状元的地方,也盛产武状元。整个明代有武状元52人,其中籍贯可
一、课堂写真  这是一堂真实的情境作文课!上课的地点在校园的庭院。  校园的庭院里有两棵树,一棵金黄的银杏,一棵是火红的鸡爪槭。这两棵树成了初冬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成了全校师生们关注的亮点。  作文课上,我带着学生走进了庭院,一睹这两棵树的风采。尽管天气有些阴沉,不时地还飘些雨丝,但两棵树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学生们一下子围在树旁,仔细端详起来。有的仰起头,不住地夸赞:“好漂亮的银杏树啊!好美的
37°梦幻海是全烟台最大的水上乐园,它是我们整个烟台之行中最刺激、最好玩的景点。  那天,我们一早就到了乐园门口,都来不及欣赏一下大门上的海洋动物雕塑,就急匆匆地拿票进门了。手忙脚乱地匆匆换好泳衣,冲过一道水帘,我们就来到了一个有足球场那么大的室内游乐场,高高的浅蓝色穹顶有八九层楼那么高,整个乐园最大的造浪区占据了室内三分之一的地方,可惜我们进来的时候,这个时间段的造浪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没有观摩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中的小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摇篮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能否使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天空,班级管理是决定因素。本文结合实际探讨全员班干值周制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学生发展;班级管理;探讨模式  班级是由一个个最初互不相识的松散个体,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转化为团结友爱、合作互助、追求进步的团体。在实际管
摘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下应重视的地方,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要。然而,小学的语文教师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技术上仍存在不足,技术的应用欠缺。以吉林省部分农村小学为例,直接给予相关建议,管中窥豹,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农村教师提高整体素质,能够建设新型的结构化教师队伍,更加适应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师教育技术 途径  一、积极鼓励教师发挥教育技术能力  在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