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权力”: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扬帆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中国日益卷入全球性事务,除了争取力量优势外,我们是否准备得足够充分呢?从软权力的角度而言,我们既要向美国学习,也要向古人学习。
  “软权力”是相对“硬权力”而言的一个国际政治概念。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约瑟夫·奈。奈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辩论美国是否衰落的过程中,否定美国衰落论,认为美国的权力本质和构成只是在发生变化。奈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过去,对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仅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
  近十多年来,奈在多种场合解释了他的“软权力”概念。结合美国的实际,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认为:美国在当今世界上不仅拥有经济和军事等“硬权力”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软权力”优势。“硬权力”是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威胁利诱别人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软权力”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拥有“软权力”一方所希望的过程和结果。归根结底,“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
  美国虽然面临霸权的困境,但是,其软权力的全球影响,应该为中国所重视。要做美国的对手很容易,但要做善于向它学习的朋友很难。此为“洋为中用”。
  就“古为今用”而言,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中华帝国就是一种软权力体制。近代以来,受“弱国无外交”之深刻教训的影响,自洋务运动而至今日,中国在硬权力的构建上面已经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而软权力的构建正落后于硬权力的发展。
  建立在儒家文化软权力基础上的朝贡体制首先是一种礼仪体制。礼仪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要依据。礼仪在维持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理想方面发挥了政治权力的作用。
  中国的朝贡体制与西方国际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殖民体制是不同的。中国不谋求对附庸国的直接政治统治,而只是通过册封实现政治管辖;中国不对附庸国殖民,相反,谋求对他们的文化影响,希望他们认同中国的中心地位和优势;中国不对附庸国进行经济剥削,相反,通过“薄纳厚赠”,藩属国反而在经济上有利可图;这种关系是互有所求的:中国获得心理满足和边境安全,而藩属国则借助中国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乃至国防上的安全保障。
  朝贡体制建立于中国在东亚的文化优越性基础上,是古代中国软权力的真实而成功的实践。尽管西方的坚船利炮终结了这个体制,但是并没有终结这个体制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因此,从传统文化中开启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文化基因,应该成为国家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软权力构建方面曾经有过的深刻的经验教训。其中首先是领导人个人魅力和个性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某种意义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有着过去150年从未有过的“软权力”。比如,毛泽东的游击战鼓舞了拉丁美洲、非洲与东南亚的游击战士,他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激起了广泛的共识,他发动的“文化革命”则是1968年西方学生运动的精神源头之一。但是,当时的情形不是常规状态,不能成为中国加强软权力建设的战略。
  而邓小平时代留下的重要遗产是渐进式的改革模式。邓多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说明中国领导人的现代性和开放性魅力可以成为软权力。这是有益的经验。当代“第四代”领导人在塑造亲民形象上是较为成功的。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加强软权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其次,国内政策也可以加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软权力:在1997年~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时,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形象收益。在SARS后期中国的负责任表现,也加强了中国的影响力。
  最后,对国际上承担义务并坚持付诸实施,也是中国加强软权力的重要举措。比如,中国作为核大国,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市场开放和进行国内法制经济的建设。宣布对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高姿态,更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软权力意识。
  因此,中国在软权力建设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中国在联合国:天使还是恶龙?  Michael Fullilove(悉尼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国家利益》  2006年9/10月合刊  美国尼克森中心出版  联合国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促进其自身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平台。在历史上,中国很少使用否决权,除了台湾问题也很少涉入敏感议题。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代表在安理会中表现得更为自信。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数量众多的军人和民事警察。现在,派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作了重大调整和改革,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面也有明显的变化。《纲要》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改革;……建立教育
做完这期话题,北京的天气宁静了许多,不但再不见沙尘暴袭来,而且天空中竟飘洒下绵绵细雨。要不是夹杂着黄泥的雨点提醒着我们,也许大家会淡忘曾经狂虐京城的沙尘暴和我们走在街头时那窒息的感觉。  ——编者手记    四月变成了最残忍的月份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是英国作家艾略特《荒原》中的一句诗。过去我们对此论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心中的4月是桃红柳绿、芳菲满地。想不到今年北京的春天却印证了这句话。
丁立圆桌    王义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时下,“国际责任”好像又流行起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当西方国家在国际纠纷中陷入泥潭时,往往把目光投向中国,仿佛中国就能够把这些事情搞定(如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缅甸问题、全球变暖问题)。根据他们的能力—意图说,拥有能力却不作为的国家,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国家。另一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寄予期望,希望中国承担起主
8月3日和4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国政府为缓解黎巴嫩目前面临的人道危机而向黎政府提供的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分批装机启运。援助物资主要包括小型发电机、帐篷、毛毯、卫生装备和部分药品等,先由专机运至约旦,再转运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使黎巴嫩陷入严重的人道灾难。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在黎开展了人道救援行动。红十字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呼吁筹款100万美元帮助黎难民。联
美国不大可能在国际上“洗新革面”,对于惟一超级大国来说,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诱惑,当然还有不少陷阱。而历史总在不停地上演一些悲喜剧。    在11月上旬美国举行的中期选举期间,笔者正好在美国参加研讨会,借机与美国学者学生出租车司机等各业人士进行交流,从而对美国中期选举的气氛和争论的话题有所感受。此前舆论和民意调查大多对民主党在众议院翻身有信心,而在参议院获得多数却疑虑重重,然而选举结果却是民主党一举
2006年的全球经济依然延续着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势头,且增势更趋稳定不仅是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的主要经济体和重要经济领域形势普遍走好,而且近年来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主要风险也不同程度地有所缓和然而,有些风险还在趋于恶化    纵观2006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以下五大要点尤为引人注目:    全球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普遍看好  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全球经济回升于2004年达到高
近来日子最难熬的政治家大概要算泰国总理他信了。一个多月来,在反对派把他架到了政治“过山车”上后,他信已经有惊无险地转了好几圈。现如今,这辆“过山车”又开始加速了,一向自信而镇定的他信有些乱了方寸。   从3月14日起,数以万计的反对派在总理府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他信下台。泰国《民族报》这样感叹:“反对他信的力量本来各自为战,但一宗股权交易把他们拧在一起。”   2006年1月23日,他信家族控股的
近来,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不时有消息说美国正在筹划对伊朗动武,以消除伊朗核威胁,甚至有消息耸人听闻地说美国的战机已经进入阵位,特种兵也已潜入伊朗境内,俨然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临战景象。  不管这些消息有多大的真实性,美国目前不容忍伊朗开发、拥有核武器却是百分之百的事实。由此引出的一个简单问题:美国为什么不容忍伊朗搞核开发?答案有多种,有人说美国担心冷战后的核不扩散体制被撕开缺口,其他有核野心的
新一轮黎以战争的爆发,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以军炮火已经给黎巴嫩造成了2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如果加上经济运行的中断、旅游业的崩溃、投资环境的恶化,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劫后的黎巴嫩又要面临一场艰巨的重建工作。    上世纪70年代,除海湾产油国外,黎巴嫩是中东地区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然而,于1975年4月爆发至1990年10月才告结束的黎巴嫩内战,连同其间发生的以色列侵黎战争(1982年6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