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一、微笑面对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传授的是人间最美的语言——音乐。第一节音乐课学生兴奋得管不住自己,我想,开头几节课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以后的音乐课他们就不会大叫大嚷。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不轻易给学生笑脸,学生只要稍微捣乱,我就提出批评。记得有一次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时,我要求学生站起来学学小象走路的模样,有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学得特别像,加上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全班大笑,我也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随即课堂上充满了笑声与掌声。课后有位学生悄悄地跟我说:“音乐老师,你笑起来真好看。”此时我意识到老师的一个微笑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从此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微笑,长时间下来,学生很愿意跟我接触,课堂气氛也变得融洽、和谐。
微笑是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是消除学生畏惧的良药,是开启学生对教师信任的金钥匙,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
二、巧妙运用语言,激发参与欲望
(一)引导的语言简练、鲜明,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
简练、鲜明的语言,能让学生理解透彻,具有启发性。如《在动物园里》这一课,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呢?学生聆听歌曲并配画面,马上就随着歌声参与到学习中去,萌发主动参与意识。接着我说:“谁能表演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跟着音乐的旋律表演,这样在聆听中学习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语言清晰自然,语调抑扬顿挫。
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语言生动,富有童趣
在音乐课上,有些学生坐的姿势不端正,弯着腰,弓着背,这时我便说:“哦,我们班上有几位老爷爷,老奶奶”,说完学做他们的样子。全班乐开了花,被笑的学生则立刻挺起胸,端正坐好,这样在玩笑中教育了学生,既风趣又效果佳;艺术性的语言使课堂变的轻松而活泼,又如在学习延音记号时,我运用儿歌:眉毛弯又弯,眼睛圆又圆,若要碰到它,声音要延长。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记号的用法。接下来,我写出重音记号,让学生自己编出儿歌,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用心启迪
例如在《我也骑马巡逻去》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三、创设自由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
1、明确师生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如学习歌曲《金扁担》,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二声部部分,分小组练习,看哪小组学习得最好。”学生分小组依自己的兴趣,有的用竖笛吹,有的用视唱的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10分钟后,组织开始评比,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请他们说说是怎么练习的,然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2、创设开放式课堂,展示学生个性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四、合理评价。维持学生主动积极性
合理评价是学生成为主体的保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时时受到表扬。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许多学生在座位上动唱自如,可当我请他们上台表演,就你推我我让你,课堂气氛变得冷清,这时我大张旗鼓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面子,放大胆子,增强自信。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让音乐真正与孩子的心灵靠近。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中牟县官渡镇邱庄小学河南451451】
一、微笑面对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传授的是人间最美的语言——音乐。第一节音乐课学生兴奋得管不住自己,我想,开头几节课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以后的音乐课他们就不会大叫大嚷。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不轻易给学生笑脸,学生只要稍微捣乱,我就提出批评。记得有一次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时,我要求学生站起来学学小象走路的模样,有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学得特别像,加上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全班大笑,我也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随即课堂上充满了笑声与掌声。课后有位学生悄悄地跟我说:“音乐老师,你笑起来真好看。”此时我意识到老师的一个微笑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从此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微笑,长时间下来,学生很愿意跟我接触,课堂气氛也变得融洽、和谐。
微笑是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是消除学生畏惧的良药,是开启学生对教师信任的金钥匙,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
二、巧妙运用语言,激发参与欲望
(一)引导的语言简练、鲜明,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
简练、鲜明的语言,能让学生理解透彻,具有启发性。如《在动物园里》这一课,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呢?学生聆听歌曲并配画面,马上就随着歌声参与到学习中去,萌发主动参与意识。接着我说:“谁能表演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跟着音乐的旋律表演,这样在聆听中学习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语言清晰自然,语调抑扬顿挫。
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语言生动,富有童趣
在音乐课上,有些学生坐的姿势不端正,弯着腰,弓着背,这时我便说:“哦,我们班上有几位老爷爷,老奶奶”,说完学做他们的样子。全班乐开了花,被笑的学生则立刻挺起胸,端正坐好,这样在玩笑中教育了学生,既风趣又效果佳;艺术性的语言使课堂变的轻松而活泼,又如在学习延音记号时,我运用儿歌:眉毛弯又弯,眼睛圆又圆,若要碰到它,声音要延长。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记号的用法。接下来,我写出重音记号,让学生自己编出儿歌,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用心启迪
例如在《我也骑马巡逻去》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三、创设自由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
1、明确师生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如学习歌曲《金扁担》,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二声部部分,分小组练习,看哪小组学习得最好。”学生分小组依自己的兴趣,有的用竖笛吹,有的用视唱的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10分钟后,组织开始评比,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请他们说说是怎么练习的,然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2、创设开放式课堂,展示学生个性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四、合理评价。维持学生主动积极性
合理评价是学生成为主体的保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时时受到表扬。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许多学生在座位上动唱自如,可当我请他们上台表演,就你推我我让你,课堂气氛变得冷清,这时我大张旗鼓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面子,放大胆子,增强自信。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让音乐真正与孩子的心灵靠近。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中牟县官渡镇邱庄小学河南45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