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记忆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掘教材,帮助学生掌握及灵活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把纷繁复杂的地理内容高度概括,化繁为简,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化难为易,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图示记忆法是一种有效的、有趣的、创造性的记忆方法,应用在学习实践中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通常把地理事物放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以研究它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图示记忆法正是这一方法的生动体现。在学习中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各类简易地形图、示意图、轮廓图等,运用颜色、符号和注记反映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形成新的示意图。以图示意,图文并茂,把获得的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有利于理解,又有利于记忆,并能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这已成为地理教学的常用手段。它能把知识由难化易,由抽象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信息。
  区域地理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 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这些内容贯穿着地理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用。运用图示记忆法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且可拓展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更能较好地树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里面涉及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原理和规律,对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需要理解和记忆,复习时具有一定难度。针对这部分教材特点,采用图示记忆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
  
  (一)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包括两个知识要点。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主要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形分布大势:纵横交织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二)图示步骤。
  1.准备一张中国轮廓图,标出图名《中国地形》。
  
  2.在两幅图中填写冬夏季风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
  3.用黄、蓝两色彩笔分别画出示意箭头表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和冷暖性质。夏季风箭头由粗到细表示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写出冬季风的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夏季风的风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许多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在记忆中容易混淆,往往会搞错,通过绘图可以帮助记忆。利用图形、箭头指向,对应文字说明,我们更容易理解冬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同时对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即海陆位置的差异也造成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降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绘制这幅示意图的过程,也是整理思维的过程,能形成思维导图,使记忆清晰且牢固。
  
  三
  
  (一)“黄河的治理”是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重要组成部分,课标要求学生能说出黄河的概况,包括五个知识要点。
  1.源头与入海口: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2.河流分段:以河口和旧孟津为界划分上、中、下游。
  3.黄河流经四大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黄河的“功”与“过”:“功”——上游提供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发电(地势陡峻,河流落差大的地区)等条件。“过”——黄土高原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之一(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暴雨),下游地上河(流经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泥沙含量大,形成地上河)。
  5.治理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保持水土,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
  (二)图示步骤
  1.准备一张黄河水系图,标出图名《黄河水系图》 。
  
  2.黄河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型,在这个“几”字上,我们标出划分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巴颜喀拉山脉、渤海、河口和旧孟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土流失、地上河、流经的省份。
  相对文字来说,图形要形象生动得多,还可以用彩笔描绘上中下游河段。为便于知识点分类,也可以填写不同颜色的文字。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害的演变规律与地图紧密结合起来,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图示记忆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它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化点为面。以地图为中心线索,学生通过复习教材、转绘教材的过程,能进一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记忆的水平,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为培养学生图示记忆的方法,教师课堂上要加强地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挂图和课文插图的前提下,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板图技能,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绘图兴趣和能力。同时图示记忆法也是一种个性化学习方式,学生独立运用图形、文字、线条、色彩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可彰显个人观点和学习成果。同时通过展示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以及知识意义的构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他文献
讨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的一种方法。讨论课是一种基于现代教学观念而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式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创新教学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学习历史,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
摘 要: 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功能 作用    目前的化学教学正在经历从“读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在诸多探究方法中,实验探究的方法是最常用、最主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和实验学习物理是教好中学物理的一个方面,研究物理问题是开展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当前新课程的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教学过程中
摘 要: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加强实验和模型教学,激发兴趣搭建“阶梯”;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初高中物理教学时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指导    尽管新课程标准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