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总在一线拼杀,中层官僚做派,员工怨声载道,这是很多国内公司的现实图景。
三层脱节,显然症结在中层。中层的问题简单地概括就是三不够:领悟力不够、执行力不够、创新力不够。归结为一句话,企业的管理层出现了管理问题。
现代意义上,管理就是决策与执行。决策者与执行者只有在思想与行动上达成高度一致并协调配合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远景与战略目标才能变为经营业绩。
但现实中,决策者想到的、想要的,执行者往往想不到、也做不到。是什么导致了企业眼高手低、知行分离。笔者在咨询实践中,总结出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三大发展瓶颈,提炼出来与大家共享。
眼界问题。中层由于长期处于企业的“黑箱”之中,忙于各种烦琐、庞杂而又不得不做的大量事务工作,往往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久而久之,眼界越来越狭窄、信息越来越封闭,对外部感知能力逐渐衰退,主要表现为:一不了解宏观环境、行业格局、竞争趋势;二不贴近市场、客户以及关键业务环节。危机感、临界感自然无从谈起,眼界的局限性,往往容易使中层管理者陷入思维定式与行为惯性之中,而当固有模式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危机便会慢慢侵入组织的“五脏六腑”,画地为牢、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状况的出现就是由于眼界局限导致行动迟钝、滞后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眼界、胸怀决定了他的事业空间,中层不同于普通员工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判断力。做有价值的工作,中层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工作,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主动性工作,哪些是被动性工作,而判断的基准就是对企业整体战略与市场动态的深刻把握。
观念问题。中层本应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但如果不能担负起组织企业高效运转、开拓创新等职责,就失去了本位以及本分。对上思想依赖、对下颐指气使,是很多中层管理者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作派。再深挖一下思想根源,就是懒惰,思想懒惰、行为懒惰,凡事不能想到前面、做到深处,谋求主动变革和创新。懒惰的产生根源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因,如环境安逸、生存压力不大、市场竞争不激烈等;二是内因,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中层如何识别自我价值,怎样看待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怎样看待未来与现在的关系,无数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融入组织的生命体系之中,融入历史的发展潮流之中,个体才不会被组织所抛弃、淘汰。
能力问题。中层应具备的能力应该是综合的,但同时也是有层次的。初级层面上,包括专业技能、行业经验等;中级层面上,集中体现在“管理”能力与“经营”能力上,管理能力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等,经营能力包括客户沟通、品牌推广、资源整合与运营等;高级层面上,包括思想前瞻性、战略领悟力、学习创造力等等。从这三个层面看,显然有形的技能好掌握,但问题往往出在中、高层面的能力要求上,一个好的中层应同时具备三种素质:决策者的头脑、经营者的敏锐以及管理者的务实。善于换位思考、重于实践、敢于负责是完善这三种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力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动力问题、事业追求问题,能力不足,唯有突破自身瓶颈、主动谋求自我变革才能得到持续补充。
中层脱节,通常发生在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上天给每个人的机遇是一样的,但能不能抓住机遇要看思想力、行动力,集中体现这两力的中层是决定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枢纽环节,发展必然就会遇到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来自内在的成长瓶颈,突破瓶颈,这要求中层要率先打开眼界、摆正心态、拓展能力,实现组织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层脱节,显然症结在中层。中层的问题简单地概括就是三不够:领悟力不够、执行力不够、创新力不够。归结为一句话,企业的管理层出现了管理问题。
现代意义上,管理就是决策与执行。决策者与执行者只有在思想与行动上达成高度一致并协调配合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远景与战略目标才能变为经营业绩。
但现实中,决策者想到的、想要的,执行者往往想不到、也做不到。是什么导致了企业眼高手低、知行分离。笔者在咨询实践中,总结出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三大发展瓶颈,提炼出来与大家共享。
眼界问题。中层由于长期处于企业的“黑箱”之中,忙于各种烦琐、庞杂而又不得不做的大量事务工作,往往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久而久之,眼界越来越狭窄、信息越来越封闭,对外部感知能力逐渐衰退,主要表现为:一不了解宏观环境、行业格局、竞争趋势;二不贴近市场、客户以及关键业务环节。危机感、临界感自然无从谈起,眼界的局限性,往往容易使中层管理者陷入思维定式与行为惯性之中,而当固有模式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危机便会慢慢侵入组织的“五脏六腑”,画地为牢、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状况的出现就是由于眼界局限导致行动迟钝、滞后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眼界、胸怀决定了他的事业空间,中层不同于普通员工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判断力。做有价值的工作,中层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工作,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主动性工作,哪些是被动性工作,而判断的基准就是对企业整体战略与市场动态的深刻把握。
观念问题。中层本应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但如果不能担负起组织企业高效运转、开拓创新等职责,就失去了本位以及本分。对上思想依赖、对下颐指气使,是很多中层管理者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作派。再深挖一下思想根源,就是懒惰,思想懒惰、行为懒惰,凡事不能想到前面、做到深处,谋求主动变革和创新。懒惰的产生根源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因,如环境安逸、生存压力不大、市场竞争不激烈等;二是内因,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中层如何识别自我价值,怎样看待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怎样看待未来与现在的关系,无数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融入组织的生命体系之中,融入历史的发展潮流之中,个体才不会被组织所抛弃、淘汰。
能力问题。中层应具备的能力应该是综合的,但同时也是有层次的。初级层面上,包括专业技能、行业经验等;中级层面上,集中体现在“管理”能力与“经营”能力上,管理能力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等,经营能力包括客户沟通、品牌推广、资源整合与运营等;高级层面上,包括思想前瞻性、战略领悟力、学习创造力等等。从这三个层面看,显然有形的技能好掌握,但问题往往出在中、高层面的能力要求上,一个好的中层应同时具备三种素质:决策者的头脑、经营者的敏锐以及管理者的务实。善于换位思考、重于实践、敢于负责是完善这三种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力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动力问题、事业追求问题,能力不足,唯有突破自身瓶颈、主动谋求自我变革才能得到持续补充。

中层脱节,通常发生在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上天给每个人的机遇是一样的,但能不能抓住机遇要看思想力、行动力,集中体现这两力的中层是决定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枢纽环节,发展必然就会遇到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来自内在的成长瓶颈,突破瓶颈,这要求中层要率先打开眼界、摆正心态、拓展能力,实现组织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