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策略”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湾学者陈武镇曾提及:“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的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以深受其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所困,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两种极端,而我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尝试采用了对比策略,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用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去创作美、表现美。对比策略的本质就是运用“对比”这一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孩子在活动中通过对立对比、差异对比等方式发现、了解各种所要表现的物体的特征,从而运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想象、创作。
  【关键词】对比策略;美术活动;运用
  一、注重对比欣赏,构建美术经验
  首先,巧用对立对比策略,帮助孩子建构“前理解”的美术经验。所谓“前理解”是指理解主体的存在状态。孩子作为欣赏、理解的主体,有自己的经验、兴趣、认知特点等,孩子能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与其“前理解的美术经验”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建构“前理解的美术经验”。而所谓的对立对比是指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反差极为强烈的鲜明对比,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以美术活动《向日葵》为例,在活动前,我有意识的利用自由活动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花(盛开的和枯萎的花在色彩、形状上有何不同),然后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通过上网查询有关向日葵的生活习性、特征,并鼓励孩子共同分享所带来的信息,在交流中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向日葵的特征。
  其次,巧用差異对比策略,帮助孩子构建多层面的“对话”空间。所谓的差异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互相映衬和对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如在美术活动《向日葵》时,我将大师的作品与幼儿的作品进行了差异比较,当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与孩子相遇时,它通过色彩、造型等美术语言向孩子传达信息,孩子则凭借已有的审美经验、兴趣不断获取这些信息,并做出情感和理解上的回应。这时,有的孩子会自言自语:“我觉得凡高爷爷画得向日葵花瓣是弯弯曲曲的……”“梵高用的颜色是不同的黄,我觉得看上去很舒服……”在差异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更好的掌握、了解凡高的作画风格;又如在“画妈妈”活动中,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用手中的笔富有情感的表现妈妈,我提供了许多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运用差异对比的方法,从妈妈们的胖与瘦、高与矮、肤色的差异及头发、五官、表情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对比,在观察比较中孩子们发现了其实每个妈妈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对孩子在创作中的表现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巧用对比游戏,提高美术技能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我尝试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发现、比较事物的不同,找出特点,从而调动了孩子参与创作的积极性。
  1.肢体对比游戏策略的运用。如在《运动的人》活动中,我先让孩子自由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观察、分析各种不同动态,在肢体对比中孩子们发现了运动时人物动态的变化。由于观察的角度、内容不同,孩子们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们看到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又如,在美术《捉迷藏》活动中,我让孩子事先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中我引导孩子去发现藏在门后、桌子底下时,在布局上的遮挡关系,然后再进行创作,孩子们由于有了游戏对比的经验,画面内容较为丰富,场景选取的角度,画面的构思、布局成个性化,懂得了更好的处理遮挡关系,透视性更强,画面的构图较生动。
  2.互比游戏策略的运用。这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的策略,以游戏的口吻,鼓励孩子作画过程中时刻勿忘 “比”字,从构图到落幅;从画面处理到美的基本规律的应用,从细小的局部到统一的整体,处处都应“比”字当先,采取观察比较、物物互比、物体各部分互比,画面色调与自然色调互比,多种多样的目测比较法等。如在《星月夜》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滚动的球”引导幼儿发现光线在球面上的渐渐变化,我一边引导孩子观察我演示的移动聚光灯下的球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一边启发孩子想象天渐渐地亮又渐渐地暗的情形。启发大家想象晚上当我们从灯下走到屋外的感觉——先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但后来又渐渐有些隐隐的光亮,尚能看见走路,让孩子充分理解“白天”与“黑夜”在视觉上有明与暗之分,进而懂得用冷色调来表现黑夜。这种互比游戏策略的运用使孩子易于理解和把握冷暖色调在笔下的表现。
  3.情境对比游戏策略的运用。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能更大胆的创造出丰富、有表现力的画,单凭孩子自己想象或拥有的表象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积极的创设情境对比的游戏环境,引发孩子们的想象,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如美术活动《快乐的笑脸》中,我以游戏情景——“纸娃娃变脸大行动”、“想美容的纸娃娃”导入活动,鼓励孩子们大胆、随心所欲的撕出“纸娃娃”的脸形,由于游戏情景的渗入,大胆而怪异的不同脸部表情,在孩子们的相互观察和表现中,很容易地得知这其中的不同表现涵义,有了这不同的观察与体验,孩子在游戏中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情境对比游戏策略,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各自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创作,有着不同的活动创意。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比评价,提升美术审美能力
  一是“作品对比分析法”。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美术作品从技法的应用上进行分析讲评,赞美作品的特色,启发引导孩子自由联想、自由创造,使孩子进一步获得美感体验。如:第二次创作《向日葵》的评价活动中,以第一次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为载体与大师的作品,从技法上进行对比,寻找本次活动需要突破的技法(点、线的运用),采用比较评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们从外型、线条进行分析,评价中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向日葵的花瓣可以用弯弯曲曲的线条来表现;成熟与未成熟的向日葵它们也可以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曲线、弧线等线条来表现。
  二是“互比法”,即以自我为主体与同伴创作的作品从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孩子关心同伴的言行,学会欣赏他人,帮助孩子学会客观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在评价中发现自己或同伴的优点,了解自己或同伴的不足,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如在评价环节,鼓励孩子大胆的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的作品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是“回比法”,即立足个体,将个体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教师和孩子共同欣赏作品的美妙,回味进步的足迹,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评启发,进一步启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如:将孩子本人期初的第一张作品与期末的最后一张作品,从(色彩、形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差异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评价,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创作的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技能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联:尤·班巴斯基著,吴文侃译.《论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回比法、互比法的运用:借鉴福建高中新课程《试论比较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08.3
  [3]郜元宝译.“前理解”概念的引用《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83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真正具有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才能上好一门高中音乐课。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技巧  音乐是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高尚人格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提高音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一学生在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困境及其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一步从英语教师的施教角度探讨了高一学生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困境方面所形成的教学行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英语教学;初高中衔接;教师;归因;改进措施  相信每位高中英语老师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自己刚刚接手的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英语成绩非常好,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非常浓厚,可是这些学生在升入高中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成效,重点将小组合作模式、任务驱动模式、论证学习模式以及内外联动模式引入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深度,为教学成效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学模式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比较明显。广大生物教师要改变传统以灌输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笔者多年
【摘 要】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也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任课教师应时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任课教师;德育;通用技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
【摘 要】小学生的篮球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立足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篮球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基本技能,进一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使学生的篮球水平日新月异,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作者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从简化篮球规则、坚持以生为本、注重体能训练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小学篮球教学策略,值得大家一睹为快。  【关键词
【摘 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应用平台,目前流行的微课成为了主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的高效性、自主性、便利性等特点,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被广大英语教师广泛使用。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信息更新的越来越快,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就无
【摘 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可以将图画书作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美术学艺术中的快乐。本文通过对幼儿美术活动中图画书的应用进行研究,使其可以促进幼儿的美术素养,并保证他们可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图画书;幼儿;美术活动  在幼儿阶段的美术活动中,图画书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它将幼儿阶段所需要学习的美术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孩子在幼儿时期所需要的各种品质等都在图画书中得以体现。作为早期教育的良
【摘 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常熟读并背诵课文,可以增强语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师不能将背诵成为学生学英语的负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寻求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乐于背诵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背诵教学;语言输入;有效实施方法  一、什么是背诵  背诵(recite)的英文释义是:to say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learn
该文对96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一篇作文进行了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作文中存在着语用失误,其中既包括语用语言失误,又包括社交语用失误。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