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认识医院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执行围手术期,外科护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6月在普外科住院并实施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观察,了解外科护理对于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通过加强外科护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促进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规范化、合理化,2010年实行的201镜下胆囊切除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占95%;而在2009年同期无外科护理作用下的184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仅仅占到了58%。结论 在外科护理合理使用药物的作用下,能够显著地提高在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
  【关键词】 外科护理医院感染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72-01
  预防医院感染的药物占据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总量的45%左右,并且在手术科室中使用预防医院感染的药物的使用率更高。外科护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目标非常明确,即预防手术位置的感染。通過外科护理科学合理的使用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可以达到有效的预防目标,能够有效减少出现耐药菌株的概率;但是,如果外科护理使用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不合理,则不仅仅会造成医院感染,增加病患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导致原发性疾病的治疗。所以,加强外科护理应用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例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患者年龄分布为20至75周岁,平均年龄为41.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111例,女性患者为990例。
  1.2 方法
  对参与到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医生以及护士实施合理使用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培训之后,选择2010年1-6月在普外科住院并实施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了解围手术期使用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情况。
  1.3 外科护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分析
  1.3.1 手术前的使用
  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外科手术部位出现医院感染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接受配用的外科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对相关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其病情进行认真了解之后,观察医生针对病患所开出的用药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疗程是否与病患的手术部位相符。在本文中,外科护理人员主要观察是否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相符。预防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进行手术之后出现感染的常见病菌、手术切口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个人易感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保障预防医院感染的药物应该具有杀菌、价廉、安全性较高。应该避免的是多重药物的混合使用。例如:如果胆囊切除为II类切口,则应该使用第一线或者二线的抗菌药物,这些抗菌药物应该为拥有较窄的抗菌谱、疗效相对比较确定、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价格低廉、货源充分的特点。参与到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义务人员应该注重对于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提醒。
  1.3.2 手术中的干预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情况应该与各类手术中的污染程度、手术的创伤程度、容易出现感染的病菌、手术的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相关。外科护理相关人员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手术过程中,外科护理相关人员应该及时督促意识重视无菌操作。在手术中应该注意抗菌药物的时效性,这要求在手术前30min,通常在麻醉诱导期就要使用抗菌药物1次,从而保证发生污染前病患体内的抗菌药物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注意在手术中对于抗菌药物的追加,外科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以及给药的时间。
  1.3.3 手术后的干预
  如果没有发生特殊情况,在手术结束之后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在手术节后后一般需要停止使用,或者仅仅可以继续使用1d至3d。研究证明,在这一阶段延长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外科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于医生的提示。为了防止切口出现感染,应该在手术切口闭合的4h之后,对伤口组织容易收到细菌粘附定值的易感染状态进行药物预防处理,保证患者体内拥有足够的药物浓度。而如果在手术前与手术中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则抗菌药物并没有实现杀灭侵入人体组织的病菌的效果。
  2 结果
  参与到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医生以及护士实施合理使用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培训之后,2010年1-6月在普外科住院并实施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比前一年度同一时期下降了很多,有效地减少了医疗成本,降低了耐药菌发生的概率以及医院感染。因此,通过规范抗菌药物,促进预防用药的合理化非常重要。在外科护理的作用下,2010年1-6月实施的20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到了总病例的93%。而2009年,进行外科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之前的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占总数的61%。可以看到,围手术期的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得以落实,与外科的护理具有密切的关系。
  3 讨论
  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式实施围手术期合理使用预防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对医生进行思想工作,使其明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建立医生与外科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要求医生与外科护理人员在明确分工的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成功率。相关医院管理人员,应该要医务处、质量管理处、医院感染管理处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从本文的例子中可以看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实施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认同。为了有效地降低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工作,注重手术前、中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在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之下,2010年1-6月实施的20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到了总病例的93%。而在2009年同期无外科护理的作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执行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仅仅能够达到61%。根据文本的研究,可以看到外科护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任南, 吴安华, 冯丽, 等.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9).
  [2]陈文光, 章泽豹, 蒋景华.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12).
  [3]于守汎. 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中的预防性应用[J]. 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2000, 21(5): 228-228.
  [4]朱会英, 曹洪涛, 韩丽萍, 等. 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2).
其他文献
在青藏高原海北站,选择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探索高寒草甸N2O排放速率对模拟氮沉降、增水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氮沉降、氮沉降和增
以假俭草种子为外植体,对假俭草再生体系的持久性、离体再生方式以及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假俭草的高效再生体系至少可以维持33个月;体细胞胚发生是其主要
文章以“我国美声唱法实践与教学中的语言问题”系列研究(之一)为基础,详细阐述了美声唱法中“语言性认知”的两个部分——外语习得与汉语实践,并指出存在于两种语言认知中的
【摘 要】 目的 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168例有腰间盘突出症状的患者,开展中医正骨手法进行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168例,显效128例,好转23例,无效17例,治愈率达76.45 %,总有效率达89.91%。 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可以实现循序渐进的治疗,使得粘连组织能够得到松懈,神经进一步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