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阅读 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作为文本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2014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选自经典名篇《安娜·卡列尼娜》,读过原著的同学在答题时要得心应手许多,而平时不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容易无从下手。另外江苏高考附加题中名著阅读题更是对学生提出了阅读经典的要求,在阅读作品时融入自己的理解。而很多同学对于课外阅读没有兴趣,在文本的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对于如何激起学生课外文本自主阅读的兴趣、拓展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笔者进行了自主阅读策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激发其自主阅读的愿望
  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不加选择地占有阅读材料,不加甄别地吸收,成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一大特点。从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流行的卡通读物、时尚读物,有成人化的故事书,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中学生杂志等等,但他们涉猎最少的偏偏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类作品,艺术、美学等则少之又少。分析这些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我们发现,学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但限于对阅读概念的理解和资料占有的局限,他们的阅读呈现出无选择性和无目的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这一心理和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肯定其合理的求知需求,指出其阅读行为的混乱和无目标性,对其阅读行为进行规范。
  怎样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呢?我的做法是以教学文本为出发点,以刺激学生的成功感和心理愉悦为兴奋点,引导学生接触有效信息,扩展阅读面,积累必要的知识。在这个操作实践中,课堂的示范引导是主要内容。
  比如讲解写景抒情散文时,我设定的学习思路是这样的,以“联想、想象”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人文意识。以《荷塘月色》为例,我们的课外阅读目标如下:1.阅读现当代其他作家描写“荷”“莲花”“月亮”“月色”的作品,体裁不限,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与本文有何不同。2.阅读朱自清先生其他写景文字,试比较与本文在抒情方面的不同。3.阅读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体会其表达的感情。课堂学习中,我们抓住“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生”这一解读要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朱自清的文章进行对照,让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同样,在小说、戏剧、古文的学习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特征确定精当的学习目标,开发教材对阅读趣味的开启引导功能,使学生趋向“课外是课内的补充,更是课内的深化和扩展”的阅读观念,对优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趣味,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很有帮助。
  二、确定阅读的目的,帮助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手段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求知,要自发自主的去阅读。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总结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通病,予以正确的引导;一是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鼓励其阅读个性的展示。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读书笔记交流等手段发现,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这样一些特征;偏好情节性较强的小说,吐露同龄人心声表达成长的烦恼的散文,语言幽默调侃表达夸张的文字,和及时反映时尚的资料。如何改变学生中这种普遍的缺陷,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阅读需求的关键。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两个重要措施:
  1.阅读的意义在于个体体验的精神愉悦。
  要获得阅读的快感,得到自我阅读的愉悦,仅仅满足于新信息的获取是不够的。如在讲解小说单元时,我们设定了“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性格典型,就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提供的人物向外扩展,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目标进行课外阅读。
  如鲁迅的《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农村妇女形象。我提供了两篇现代文《乌米》《哑巴与春天》,让学生将祥林嫂和乌米、老哑巴进行比较阅读。另外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精读一篇课外小说,写读书笔记,重点探索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们阅读的作品跨越的时间很长,类别也很多。如有个学生阅读了《呼啸山庄》,她认为《呼啸山庄》看似阴森恐怖,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因为门第差别美好的感情不能实现,导致了心灵和情感的扭曲,粗暴残忍的报复,实际是下层人民对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道德和文明的控诉,和鲁迅的创作思想有相通之处。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阅读虽然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但他们的阅读体验只要建立在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之上,同样能进入作家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阅读的快感。
  2.倡导“精品阅读”意识,提升阅读品位。
  如何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阅读品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多只是学生完成规定任务,并不能由兴趣向自觉阅读转化。让学生在自我的比较中得出优劣之分,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提升境界,是一条可行之路。
  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有三个难度,其一是对经典的理解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畏惧经典的尊崇而不敢接近,一方面又因畏惧而生抗拒;其二是阅读量大,耗时多;其三是外国作品的阅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
  如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反而倾向时尚(如武侠、魔幻、无厘头等)。我以此为切入口,设计了“精品与时尚对话”活动,让学生从人物性格内涵、小说主题深度、作品启示能力等诸方面比较《三国演义》和《笑傲江湖》,采用辩论的形式,很多同学都感受经典的魅力。江苏高考附加题中要求的经典名篇《红楼梦》,回目多,人物多,耗时多。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采取了“合作完成,聚点成面”的方法,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别选择“金陵十二钗”之一进行阅读,最后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三、提升阅读境界,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要
  抓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而是为了提升其自觉学习的主动意识。
  阅读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如“为了提高自己”“读过以后有自己的心得”“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也有对阅读作出自我回答的,如“读书是一个净化自己的过程”,“翻开书,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只有精神也许是不够的,没有精神那一定是不够的”。他们的解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只是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有形式的差异而已。而这都源自他们的阅读过程和自身体验的变迁。因此,我们进行了又一目标的设置,提出“读而思,思而有得”的阅读目标。所谓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的思考,所谓得,就是所思对自己有所补充,让自己有所得。阅读的终极关怀,应该是让阅读者在知识积淀、精神充实的前提下,明了“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积淀属于自我阅读个性和精神个性的精神产品,并形成自己的阅读品质。
  作为获取知识和精神体验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这一空间的占领对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自我境界的提升是一种必要的行为,教师的得当指引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参与必须讲究方法策略。把阅读的控制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协调的是:(1)提供足够的时间;(2)允许学生自由地阅读、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见解;(3)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标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文本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课外阅读,去读好书,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其他文献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文物收藏机构,同时还肩负着展现历史、传承优秀精神文化的社会责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着大众对于博物馆的
定义了中国华南春季季风,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春季风的气候特征以及春季风降水和大尺度环流在年际变化上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变化来看,华南春季风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近几年来有很多学校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涌现出了很多教学模式,“1324”教学模式、“6 1”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教学模式共同的核心理念:自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有一幅插图叫《嫦娥奔月图》,这幅图其实是马王堆汉墓1号墓帛画的一部分。该帛画(图略)为彩绘,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创作时间为西汉文帝时期。  帛画是绘在一张棕色丝绢上的,画上宽92厘米,下宽近48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色彩鲜艳、丰富。帛画右上方是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和一轮
2008年7月17日,伴随着庄严、肃穆的义勇军进行曲,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在植被和裸地共存的情况下,考虑了植物的某些生态条件,利用热量平衡方程,对于不同气候和生态条件计算了绿洲总的蒸散率以及植被和土壤的温度。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蒸散率的解可
近年来,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广大农村水电干部职工的努力,水能资源管理和农村水电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