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情感因素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调查了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123名学生在入学初期及大二结束时关于英语学习情感因素的变化情况,并最终探讨分析如何运用有效对策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以为英语教学所用。
关键词: 情感因素 高职英语教学 对策研究
1.引言
近几年全国各地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职业改革的春风下,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改革不断进行。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2.我校近三年学生的学生结构和数量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为上海郊区一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的新生人数都维持在1400人左右。在这一总人数下,上海本地和外地生源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2010年,外地生源占总新生人数的45.68%,而从2011年到2013年,外地生源分别占新生总人数的50.58%、62.37%和52.18%。外地生源的增加带动了高中生源比例的上升,到2013年,高中毕业生占新生总人数的74%。
在本科高校扩招的影响下,高职生源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是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高职的。因此,虽然高中生居多,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呈下降趋势。
3.情感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分类
3.1情感过滤理论。
Dulay和Burr在1977年提出了“情感过滤说”。在“情感过滤说”中,他们认为情感过滤是“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情感过滤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认为有了大批合适的输入不一定能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的习得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3.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他强调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自主学习。在人本主义学派中,罗杰斯(Rogers)系统地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教育自己,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潜力(Rogers 1975)。
目前语言教学界普遍认识到,语言的教学和研究不能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应更关注学习者及他们的情感。许多研究表明(Stern 1983),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常起着比认知能力更重要的作用。
3.3情感的分类。
Arnold和Brown(1999)定义情感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关注情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因消极情感所产生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创造并使用更积极的情感。对于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Arnold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动机、态度、自尊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Arnold
关键词: 情感因素 高职英语教学 对策研究
1.引言
近几年全国各地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职业改革的春风下,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改革不断进行。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2.我校近三年学生的学生结构和数量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为上海郊区一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的新生人数都维持在1400人左右。在这一总人数下,上海本地和外地生源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2010年,外地生源占总新生人数的45.68%,而从2011年到2013年,外地生源分别占新生总人数的50.58%、62.37%和52.18%。外地生源的增加带动了高中生源比例的上升,到2013年,高中毕业生占新生总人数的74%。
在本科高校扩招的影响下,高职生源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是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高职的。因此,虽然高中生居多,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呈下降趋势。
3.情感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分类
3.1情感过滤理论。
Dulay和Burr在1977年提出了“情感过滤说”。在“情感过滤说”中,他们认为情感过滤是“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情感过滤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认为有了大批合适的输入不一定能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的习得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3.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他强调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自主学习。在人本主义学派中,罗杰斯(Rogers)系统地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教育自己,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潜力(Rogers 1975)。
目前语言教学界普遍认识到,语言的教学和研究不能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应更关注学习者及他们的情感。许多研究表明(Stern 1983),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常起着比认知能力更重要的作用。
3.3情感的分类。
Arnold和Brown(1999)定义情感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关注情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因消极情感所产生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创造并使用更积极的情感。对于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Arnold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动机、态度、自尊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