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初探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教室内没有人大声喧哗;自习课,学生专注地看书或练习,秩序井然;课堂中,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发言,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及良好素养。这种优良的班级隐性文化,将使班级焕发出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
  什么是班级隐性文化?是指内涵于班级中影响和改变人们思想行动的一种人文力量,是潜在于班级中的一种道德精神,以及由此作用于学生言谈、举止和思想的文化现象。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隐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如何打造班级的隐性文化呢?
  1 注重从细微处建设积极的班级隐性文化
  1.1 接受式首先,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随地吐痰污染了环境卫生,不修边幅妨碍他人观瞻,粗言恶语伤害别人的感情,这些行为既不文明也不道德应予以鄙弃。其次,变灌输为渗透。一次我正上课时,一位迟到的学生使劲推门发出很大的声音。我用轻微但严肃的语调对他说:“下次进教室,请轻轻地推门。”说完,我轻轻地把门关上。事情虽小,但教师的这种示范必定会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1.2 体验式通过学生对所经历的事件或所处的环境体验感知。比如,有的学生说话不仅声音嘈杂而且异常低俗,我们便在班级文明用语中,倡导轻言细语、净化语言,让其体验效果;自习课低声讨论问题,课间小声聊天,遇到开心事以微笑代替狂笑乱叫,当你无心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一定要立即道歉并及时改正错误等,每个人都亲身体验着班级的文明和静雅氛围。平时,班主任多利用课堂、课间时间,走近学生说一句关心的话语,让学生经常体验到一种被关照的幸福感。
  2 注重将班级显性文化内化为班级隐性文化
  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发人深思的名人名言,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是班级显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显性的班级文化不仅仅是标语和口号,不仅仅要为学生感知,更要为学生吸纳并转化为隐性文化,才能凸显其陶冶意义。
  2.1 在教育中强化作为班主任我每天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保证三个时间到位,早晨查班,下午课前查班,上午和下午课间查堂;二是至少和一位学生谈心;三是进行班级一日小结。这样可以通过目睹和耳闻掌握班级一天的动态和情况。对于每天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针对个人给予批评并限期改正。
  2.2 在行动中体现积极的隐性文化在行动中能够再现其真实的感召力量。我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我提着电脑包,夹着厚厚一摞书艰难地向四楼爬着。两位男生跑过来,“老师,我们帮你拿吧。”我欣然接受帮助,心中无限感激。到了办公室,他们便要转身离去,被我叫住,他们疑惑地望着我。“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淳朴的师生关系在这里散发着清新的文化气息。
  2.3 在日常中养成一日,楼道里有几个粉笔头,我让一学生捡起,该生竟说不上我扔的,好像与自己无关。我心里很不舒服,将其叫到一边,“你好像丢了一样东西。”“什么东西?”“美德”学生脸红,急忙捡起粉笔头扔到垃圾桶。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在日常小事上塑造学生性格品质,并促使其逐步健全完善。
  2.4 在管理中警示某学生将班级的门锁弄坏了,及时向我认错并拿去修理。我说,“东西弄坏了,首先承认错误,并且很急切地想把它修理好,说明你很有责任心。”由此事警醒每个同学都要爱护班级公共物品和设施,谁破坏了,谁就应该负相应的责任。
  2.5 在环境中陶冶现在的学生迷恋网络而忽视文本阅读,于是我们在班级组织一场读书竞赛活动,交流阅读经验和感受,并展开讨论。人人有兴趣读书,善于读好书,形成一种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这样,班级才具有文化的品味,学生才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3 注重在活动中营造积极的班级隐性文化
  我认为,隐性文化具有内敛而外秀的特征,班级隐性文化需要在学生的行为上积极表现,更需要在班级的活动中积极弘扬。
  3.1 主题活动班级主题活动是班主任治理班级最重要的途径。在班级管理中,我会根据班级不同时期出现的典型现象确立某个主题,在班级讨论,共商解决对策。例如,学习方面的有“有效的复习方法”;纪律方面的有“课堂讲话是有损公德的行为”等。主题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警醒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日趋成熟起来。
  3.2 交流活动交流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互动和碰撞。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要举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将成功的秘诀提供给学生参考,将失败的教训留给学生思考。师生的交流能帮助班主任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也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执行。班上的周雅杰同学不仅品行好而且学习刻苦,很受师生喜爱。她关于做人态度及学习方法的讲演,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3.3 交往活动我们强调学生交往应真情、礼让、友善、快乐。班级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需要师生共同构建,这样才能使班级和谐的氛围无处不在。
  班级隐性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人的精神熏陶。班级隐性文化是一种隐蔽的、无意识的教育因素,它对于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学生而言,这种文化的隐射力又是极其巨大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一味地接受学习,以地理知识学习为主,不太重视地理能力培养的状况,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接受学习作为传统的学习方式遭到世人的冷落。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接受学习不等同于机械学习,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地理学科综合性强,
期刊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曾经如此描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又可以带动阅读。  主题阅读通过引领学生大量阅读,将学生带入一片广阔的天空,《新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为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读书让他们远离浮躁,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捧起了课外书,痴迷于美妙的文字世界;读书让他们学会思考,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少了,孩子们的小手举起来了;
期刊
【摘要】中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搞好中学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学体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并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价值;建议  1 前言  “体育”一词的含义是“身体的教育”,其英文全称是“Physical Education”,一般译为“体育教育或体育教学”,“中学体育教育”指的就是中学阶段的体
期刊
【摘要】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探究性实验论题的选择、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指导、探究性实验结果的分析三个方面分析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  【关键词】探究;实验;选择;设计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在组织教学、结果控制等方面比较费神,且占用时间较多,很多教师不大愿意进行生物实验
期刊
目前,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地方都在不断地深入,“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以来就是这一改革进程中的核心,引来了许许多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探讨,这里把个人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共享,以此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商榷,以期能为改革带来些许促进就好了。  1 对“高效课堂”之“效”的理解。  “高效课堂”之“效”我的理解有三层意思:一是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也就是指每一节课
期刊
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以下特征: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表达。而作为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中也存在以下不良情况,如: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交互性,只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教师只
期刊
【摘要】大家都说数学其实就是思维体操,为了能进一步学好初中数学,有必要掌握初中数学的特点尤其是解题方法,这也可为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初中数学中出现的典型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技巧给予阐述。  【关键词】解题方法  1 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
期刊
【摘要】简而言之,生成就是课堂中的思想火花,照亮学生快乐前行的道路,三个方面三个例证足可略见一斑,达抛砖引玉之功。  【关键词】生成;灵动思维;同行;等待  所谓“生成”指的是教师在备课时未能预设,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在教学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好的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来展开教学,就会使得生成升华,课
期刊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构筑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农村义务教育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目标。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基础薄弱,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农村初中级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步履维艰,仍然是校长们最关心的话题。  1.1 关于校长负责制:许多校长都认为校长负责制是有名无实,责任大,权力小。  1.1.1 没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没有人
期刊
善于阅读是现代人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因为它是个人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基础。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同样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还是学生日常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 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 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