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胶原含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sham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D组:切除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除A组外,其他三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法12周后制成骨质疏松模型,24周后分别行L5的力学特性、右侧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羟脯氨酸含量、L4骨密度(BMD)测定,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骨胶原形态.结果 A、C、D组与B组在L5羟脯氨酸含量、BMD、L5压缩力学参数值、右侧股骨生物力学参数值、骨胶原染色含量及形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与BMD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值呈直线相关性.结论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骨胶原含量的下降与BMD降低及骨生物力学改变呈相关性.应用雌激素和降钙素治疗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不仅可以提高其BMD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骨胶原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