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一种基于有限理性的多主体认知博弈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辩是一种多主体认知博弈活动.参与论辩的主体至少有两个,它们的目的是改变其他主体的认知状态,论辩本身则是一场遵循一定规则的博弈.近几十年来,虽然许多学科和领域对论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普遍存在两个重要的缺陷,即,它们对以下两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论辩是一种认知博弈;论辩者只具有有限的理性.本文将对这两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行为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对北京市三里屯中学初中生134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自信社会认知进行计量和非计量的自我一同学目标比较.自信水平报告和自信社会比较的分析表明:自信水平报告自我目标低于同学目标;自信水平报告的自我一同学比
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法治政府成为政府自我角色的理性定位.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的践行者,法治政府必将引领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政府更应在和谐社会视阈之
基于文献分析与开放调查,提出健康价值观的理论构想,并据此编制大学生健康价值观调查表.经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健康价值观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目标一手段型结构,区分
群体决策研究表明群体要实现优化的决策,需要在决策时提取和加工更多的信息,特别是那些为个体所拥有的非共享信息.本文从信息分布、群体特征和决策规则三方面人手考察了非共
中有"印度逻辑"条.阐述了印度逻辑没有变项、没有直接陈述逻辑原则等等缺陷.本文分别从"印度逻辑"这一名称包含内容丰富、直接称呼有指代不清之嫌,有"宗"、"因"、"同品"、"异
本文论述了柯亨功能解释理论的时代背景,也探讨了功能解释理论与功能主义之间的差别,阐述了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并主张把作为决定论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
虚弱性规定了人的本质,同时也规定了生死问题的本质.生死问题最终是无法用"独我论"来解决的,因为生死仅靠自己的认识与觉悟是无法应对的,它需要与其他人之间以各种形式的媒介
以138名智力落后学生为被试,探讨了8-18岁学生的句子判断能力.结果显示:1)智力落后学生的句子判断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8-10岁到11-14岁之间增长显著,发展迅速;2)11-1
倾听自然的沉默与悲哀,渴望通过自然来实现人类的自我拯救,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哲事实上展开了一次对遗忘自然的欧洲近代哲学的反抗。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哲那里,启示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