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在语文背诵中的运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比如识字写字,古诗背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来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记忆,同时防止短时间内的遗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艾宾浩斯 遗忘规律 小学语文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试图设法保持和提高记忆力,防止遗忘,然而遗忘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可以说记忆和遗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之间既不可分离又存在着斗争,保持记忆和防止遗忘其实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比如识字写字,古诗背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来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记忆,同时防止短时间内的遗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记忆的加工过程及遗忘规律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知道,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为信息加工的结果,使个体获得了知识并贮存在记忆中。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大量的刺激信息首先进入人的感觉器官,感觉记忆作为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将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信息直接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短时感觉储存中的信息只有在受到注意后才能进入意识,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加工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外界信息进入人脑的门户,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脑的进一步加工。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大部分信息因未受到注意而迅速消失。这少部分受到注意的信息便成为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得到进一步的知觉加工,使信息获得意义并进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然而,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使信息的进入和加工都受到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只能保留很短的时间,为了将其中的重要内容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去,需要复述和组织。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维持性复述、精制性复述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信息一旦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当需要的时候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简单地说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有效提取。经过研究,艾宾浩斯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二.影响记忆、造成遗忘的因素
  影响我们记忆、造成遗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与概念或原理相对应的观念,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与具体事实相联系的知识遗忘的较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记忆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2.学习的程度
  原学习的牢固程度是记忆保持的决定性因素。原学习程度越高,遗忘的就越少。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3.自我参与的程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或自愿进行的事情,就会进展迅速,保持率也高。反之,学习自己不感兴趣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学习效果和保持率就很低。由此可见在第一次学习中学习者的动机和自我参与的程度对记忆的保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目的性的高低
  研究发现,有目的的学习比偶然性的学习记忆的效率更高。
  5.加工程度
  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6.内外的干扰
  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外内的环境都会对记忆效率产生影响。在内心愉悦、放松,外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就容易记忆,相反在内心焦躁、不安,外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记忆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其意义是重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记忆保持的重要保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古诗文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兴趣、爱好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仅是让学生记忆、背诵的现实需要,更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承续国统,光大国粹,修养身心的历史需要。而那些简短的、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正是文化的载体。同时,研究表明与学生自身的态度、经历、信仰密切相关的学习材料,往往比与此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中性材料更容易记忆。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和语文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内心里接受语文,接受古诗词,那么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2.记忆材料的合理搭配
  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有上百首,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选择性,难易合理搭配,从易入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过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敷衍应付,过易则使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感觉不到成功后的自我满足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把长诗和短诗,容易理解的与难理解的交错学习,既让学生有信心又不至于骄傲自负。
  3.及时复习,尝试回忆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了防止遗忘首先就要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认为,刚学完没必要复习。但若过了很长时间再去复习,结果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记忆已发生了“大塌方”,这时再复习,几乎相当于重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作为学生,应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和当天复习。不要等到考试了才想起复习,搞突击,开夜车,这无疑于“临渴掘井”,经果只能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作为语文教师也要适时提醒学生做好日常复习,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不定期抽查,周末小考等形式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或已经记住之后,尝试进行回忆,背诵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背诵好古诗文,关键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得顺畅、流利,琅琅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个时候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往往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还不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反复尝试,就能很快记住要背的内容。
  4.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又叫超额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比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果读10分钟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如再读5分钟或再读5遍)便是过度学习。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学习需要长期保持的材料,适当的过度学习是必要的。而过度学习的量以比刚达到成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过少不足以阻止遗忘,过量又可能引起厌烦情绪。学生一般不懂这个道理,往往学到刚好能背诵就停止了,再增加学习时间就会感到厌烦。针对学生这个特点,语文教师应不断变化学习形式,尽量做到既保证适量过度学习,又使学生不感到单调和厌烦,这样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5.教给学生记忆术
  记忆术是指给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帮助记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外语单词、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等机械性程度高的材料的学习中是很有效的。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比如环境连结法,语文教师通过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讲要记忆的全部事项与鲜明的环境陈设形象连结起来。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太阳将要落山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游人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道旁是缠满枯藤的老树,还有要归巢的乌鸦,一座小桥下溪水流淌,溪边人家炊烟袅袅,而游人却在天涯,想到凄凉的秋风和只身一人,只觉得肝肠寸断,禁不住潸然泪下。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就容易记忆和背诵了。此外还有关键词法,歌曲记忆法,联系记忆法和编成顺口溜记忆法等。
  此外,据有意义的材料记忆快和不肯遗忘这个特点,要让学生做到理解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同时要做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强化记忆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练习,语文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记忆效率,防止遗忘,必须运用心理学的记忆遗忘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具体、合理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始终处于卑微地位.明清时期是女性命运转折的关键期,文学作品开始有意识地塑造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形象.从屈从于“男尊女卑”观念到主动进行情感
内容摘要:臧懋循《元曲选》不收《单刀会》。究其原因:晚明元杂剧选本鲜有收录《单刀会》者,这与明代的贬关风气息息相关;《元曲选》收录标准明确有“关目紧凑”一点,《单刀会》在结构上不符合臧懋循的审美;因《元曲选》的主要选源内府藏本排斥历史剧,故《单刀会》作为历史剧,亦在《元曲选》的摈弃之列。   关键词:《元曲选》 单刀会 臧懋循 关汉卿  关汉卿《单刀会》在近现代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也颇受研究者青睐
网络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丰富多元,教师职业的权威感日益受到挑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几乎成了同行共识.同时,学生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
期刊
内容摘要:《雷雨》(节选)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本文通过对《雷雨》(节选)教学内容选择的学理依据和相关课例的分析,选择了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周朴园的形象、主题、剧本写作知识等几个方面为《雷雨》(节选)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对此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雷雨》(节选) 教学内容 选择  戏剧是一门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戏剧以其自身的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独特的
朱自清的文章创作,始终都秉持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在作品中经常使用的是细腻柔媚、温婉敦厚的笔调,通过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情谊,用文学展现出自己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必须要着眼
期刊
阅读策略可以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真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品质,从而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逐步成长为积极的阅读者.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在教材的编排上,把“口语交际”放到了“语文园地”前面,这是为了将低年级教学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因此,低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仅
期刊
文章通过分析文言文在今天的重要教学价值,从其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矛盾出发,阐明进行文言文写作的必要性与相关教学策略.
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在阐述情境化识字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从开发字源情境,感受象形之趣;创设联想情境,探寻形声之法;依托生活情境,激活语用表达;立足文本情境,渗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