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学习过不少课改的理念,也参与和聆听了多次的音乐评优课,但最近不难发现我们又多了一个词——简约,的确,我们不应曲解新课程改革所带给我们的理念,学习音乐就应该简简单单,让音乐课如呼吸般自然、顺畅。
  简明导入——早识庐山真面目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就为此,很多的音乐教师就会为导入而费劲心思,希望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或是更多的是为了吸引听课评课老师的眼球。我们可以对比下很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了引出所播的节目,时常也会设计一个导入,例如有悬念的问题,再如给观众猜个谜语,讲个故事等等,但是导入不是也不能成为主体,它只是一个前奏,所以一档节目也好,一节课也好,往往太繁琐的导入只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开门见山,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让别人很快识得庐山真面目,岂不更好。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每个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但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简单明了,而不是需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是让学生知道今天的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或者欣赏的是什么歌曲或是乐曲,很快识得庐山的真面目。例如运用故事导入法,故事的确有着很强的“诱惑力”,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茉莉花》,很多教师使用的导入就是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的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当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那便是茉莉花的旋律,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再如运用媒体导入法,在学唱《青春舞曲》这首曲子的时候,让学生们观看了解新疆美丽的舞蹈,让学生直接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及节奏的跳跃。通过欣赏舞蹈,学生对新疆的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不能滥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新疆的风土人情,优美风光,这样的导入就是一个极大的败笔。当然我们更好的导入还可以是教师自己示范边唱边跳这首歌曲,这样的导入更能直接吸引学生。
  所以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导入本课的学习,关键是要简洁清晰,做到“课伊始,意亦明”。
  层层分析——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里先举教唱歌曲为例,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我们一般按照“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學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海啊故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先弹一遍歌曲,让学生听有几个乐句,讨论以后再听一遍,初二年级的学生一般通过三遍以上就可以写下简单的歌曲结构:A B B1,(A平缓深情,B激昂舒展。)然后一起看书再跟琴学唱歌词。然后将整首歌曲分散学唱:先学唱A段——女生唱歌词为一声部、男生按3/4拍节奏念“哗……”为二声部,形成一个二部和声效果,我们可以在这段的教唱中穿插讲采用三拍子的效果,以及这首歌曲并不拘泥于三拍子通常的强弱韵律,而是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b、学唱B段——稍有激情的齐唱,像是平静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C、学唱B1段——用更加有激情的歌声和轮唱的形式演唱,表现大海后浪推前浪的音乐形象。我们在学唱阶段不能浅层次,偏离于教材的主旨,而是层层分析,最终将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呼唤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举乐曲欣赏为例,在欣赏乐曲时,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整体感知——抓住特点聆听——整体聆听。一般第一遍我们先是让学生闭眼静静聆听,对作品的情感先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之后就是抓住这首乐曲的乐句特点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听,熟悉构成音乐作品的各种音乐材料,最后再整体感知整首,让学生自然的记住音乐的特点。例如一教师带学生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乐曲》第一乐章,教师先请学生完整欣赏全曲,然后她所采用的方式是欣赏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副部主题以及展开部主题和再现部的尾声,运用比较与听辨的方法:例如比较运用短倚音和长倚音的不同效果,比较一个旋律因为节奏的变化,音的长短也发生了变化,整句旋律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在局部欣赏时,教师逐层将学生对乐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欣赏的层面,最后再完整欣赏,使得整个乐章的音乐牢牢的留在了学生的记忆之中。
  合作探究——万紫千红总是春
  缺乏思维互动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是提出质疑的见解。课堂上我们要听到的是“我认为……我认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切磋。但是在很多的公开课中,很多教师把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当作课前的彩排预演,该说什么话,该是谁回答都是指定好的,这样的课深受课改初期的教师的欢迎,但这样的课无疑是做作的,不能体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水平,更不能给听课学习的观摩者任何帮助和借鉴。在课前的适当沟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必去设计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我们所推崇的是自然的,如呼吸般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想得太多,担心的太多,说的太多,要让学生通过一个自然的学习过程来掌握知识,不然教师所呈现的和所达成的目标就是自己个人的目标,而不是学生们的目标。不用“启”就“发”的课堂更不是我们所要的理想课堂。这里举《神奇美妙的打击乐器》一课为例,在小组合作探究阶段,教师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讨论用打击乐器创编暴风雨的场景、运动会的场景、以及节日的场景,各个小组派几个代表展示创编的成果,但是等一个小组展示完了以后,其他小组马上提出意见:我认为,表现暴风雨的场景再加上身体乐器更好,……这时教师不能担心因为由一个问题延伸出的新问题而不能使得原本的教学计划不能正常下去,也应该允许让别的小组补充或是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方案,这样就形成同学间参与学习,交流合作的氛围,将小智慧融入大智慧。其实只要合理的处理好,有放有收,课堂反而会更加自然。
  一节好的音乐课就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的自然流畅的过程,有如古筝曲优美的高山流水般的教学过程,也有如管弦乐雄壮激昂的高潮,让学生心甘情愿、不知不觉的融入到课堂中,最终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情感是如呼吸般的自然的。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将城市建筑和生态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促使我国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得更加舒适,从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空间。  【关键词】建筑 环境 生态 居住    随着全球经济的向前推进,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这对推动全球绿色产业、低碳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对于人类最基本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已经全面推开,课改对教育带来的沖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如此。面对着板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的初中英语教材,农村学生却只能“ 望书兴叹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的顺利进行,让农村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好新教材,使之适应新形式下的英语学习,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应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注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
【摘要】对于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写作教学的摸索中,总结出了两点心得:加强技巧指导和全面练笔。写作技巧指导:恰当立意,合理选材,把内容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中心突出,亮点吸人。全面练笔的尝试:1,仿写性练笔。2,游戏性练笔。3,自然写意4,想象性练笔5,生活的感悟。6,思考性练笔。7,成长日记。8,写读书随感。  【关键词】写作教学 心得 技巧指导 全面练笔    “写作难,难于上青天”这
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信任、肯定。可我们以往的体育课堂过于强调纪律,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统得过多,定得太死,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缺乏融洽的情感。于是教师上好体育课难,让学生上好体育课也难,使体育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境地。许多学生把体育课变成“发泄课”、“休息课”。因此,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体育课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研究教学艺术,让我们的教学艺术产生
【摘 要】语文教学应融入“乐”的环节。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搭设舞台、优化评价、课外拓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快乐教学 兴趣 优化评价 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先生曾说:“要说学好语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喜欢语文’;要说教好语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让学生喜欢语文’。”假如我们的语文课也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假如学生学习也像游戏一样投入、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是小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的速度。表现在计算过程中就是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如何在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呢?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是小学生的书写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且有泛滥的趋势。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得当,措施上有力,让学生笔下的错别字越来越少,努力提高学生文字方面的素养。  一、写错别字的成因  (一)认知上的不清  小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发育的限制,观察事物不全面,往往顾此失彼。對于一些只有字形上有微小差别的字认识不清。往往对一些字形相似、相近的字,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拔
英语中的从句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从句就晕了,觉得从句很难学,很容易混,无从下手,学到后来索性连遇到的句子是什么从句都弄不清楚了。所以一见到从句题心里先惧了,没有思路了,或者就是连蒙带猜。从句题的得分率一直不高。老师也觉得从句部分难教,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下面我就自己在从句部分的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和大家共享。  一、区分简单句和主从复合句  并非简单句就是短句子,也并非长句子就
【摘 要】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研究性学習已经走出了实验阶段,正式进入了校园。语文学科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丰富素材。本文从老师、学生等方面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现状 提高认识  1. 前言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