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国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根据目前化工业人才的输出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化工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广大同仁商榷。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就是优胜劣汰。现代的化学工业,更硬性的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有与时代相匹配的实践操作经验、创新理念与才能。但根据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来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输出量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来看,必须对教育系统进行深化改革、调整培养创新类人才的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代学生的创意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经验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中规中矩却又难以摸索的教育性项目,这个项目纵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更深层次的贯穿到教育系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至今来看,各大院校围绕培养化工应用型创新人才,都有在教育系统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有些改革只能算是表面性的改革,或者说是缝缝补补式的改革,缺少了更为人性化的思维、只是宏观表面现象的研究、缺乏更惊奇的创意,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旧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根据学院的特征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根据国家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明确了从基层出发和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文学知识扩展、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造技能的化工应用型高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指标,分为了三个步骤进行实施:一是将最原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梳理,还有提升创新课程的学分和实践教学的学分,寻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方案;二是進行自己编制教育素材,来挖掘新科技、新知识,达到学生在知识与实践方面的进一步扩展;三是制作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案,将教学里的知识点规范的融入到理论与实践,比如开展一系列有关的教学讲座,来适应社会的可出续发展。再细分,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使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其次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来达到学生与知识共鸣的效果。最后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一定层面上达到的教育模式的改善,并且激励和催化了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2、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
  2.1 人才培养要求
  专研化学的一些专业性企业对于应用型流动性人才有较多的需求,并且一些高端化学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全面高端性、开放性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造实践,至今,大部分学生找工作出现了困难,就业渐渐的变得不那么广泛,导致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培育人才的教育方案、人才的可持续输出、个人创意实践培育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道路。
  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如下:会使用化学工程的装置,精通化工过程中模拟优化的方法;懂得化工技术的改善和配方创意设计的原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化工新一类的产品、工艺、方法和设备进行专研、创造和创新的基础技能;对化学工程的发展有自己的前沿见解,时刻掌握新工艺和时代发展的脉搏。
  2.2 改革的重大措施
  (1)重点在主修课程、实践性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的选取和教育学分规划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动,提高了实践教育课程与主修课程的学分比例。由此令学生的知识面有所长进,与社会接轨的经验有所丰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改善,虽然效果不会特别的明显。
  (2)“单元操作”是化学工程的基础,更加注重化工过程中一系列细节的处理。同时,让学生掌握化学工程的一般处理方法,如量纲分析法、数学模型法、过程分解法、极限处理法等。
  (3)在师资方面做严格的调整,聘请专业优秀的教师团队,增强教师团队的可靠性,拒绝教师团出现垃圾流水工程。同时通过一定的教学鼓励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水平。
  (4)平台合作,学校应有计划的利用资源与优秀的企业平台进行合作。运用生产、教学、研究、竞赛等各种实践教育方式,完善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系统;通过稍微的调整教学方式,调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方法。根据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构造化工人才的教育系统。创办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文化修养,更好的为当代社会培养了可持续的优秀人才。
  3、结语
  时代的发展也是遵循了社会的自然规则,一切事物都伴随着年代的逝去逐渐发展。客观来看,事物的万千变化侧面的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也明确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根据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一系列化学课程做出了改良,教育系统更加的完善。从课本到投身社会,从技术原理到技术使用,都明显地提高了教育系统的完备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业生的就业率等。
  参考文献:
  [1]何华湘,莫敏.云培养--一种创新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梧州学院学报,2013,23(1):3439.
  [2]郝庆兰,张建伟,杨金泉.化工原理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5):3841.
  [3]焦纬洲,刘有智,袁志国,等.《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1,39(4):140142.
  [4]刘有智,曹端林,胡志勇,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38(5):248249.
  [5]袁志国,刘有智,李同川.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38(3):207208.
其他文献
摘要: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赛项在培养选手职业素养、新技术、新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选手通过电子技术大赛可以掌握专业基本的技能和新技术,为以后从事电子行业起著铺垫的作用。本文从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选拔赛谈电子技术类专业教学的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新技能、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电子应用型人才不要求。  关键词:电子技术大赛;新技能;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1、引言  普通高中课程以高考作为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影响综合国力的众多生产要素中的一个,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通过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推动了新行业、新产业的不断出现,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有资料显“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约60%-80%是依靠科技进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逐步迈向模式化、机械化、信息化,对人员的需求不再急切。因此,我国在人才需求上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高职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高职生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高校思政课现状进行分析,体现高校思政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发展提出了改革措施与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职业能
期刊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获得迅猛的发展,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优异的成果,可以这样说,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且又具备高素质的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生产建设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本文将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的基础之上,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并采用比较探究的方法进行不同方面的阐述和描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探究  一、前言
期刊
摘要:对于我国的职业院校发展来说,技能竞赛的开展对院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当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发展现状分析可以发现,竞赛制度体系以及竞赛的开展方式在职业院校竞赛中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纵观我国的技能竞赛发展状况,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通过竞赛模式能够帮助职业院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推动专业发展,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学习,这对我
期刊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英语技能赛项比赛(以下简称国赛)是一项考查学生英语综合使用能力的赛事。本文将通过研究比赛的第四环节“职业风采”探索情景表演对日常英语教学的提升。此外,本文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情景表演对英语教学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英语;“职业英语技能”大赛;英语  比赛情况综述和发展趋势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英语技能赛项比赛(以下简称国赛)是中职职业英语类比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推进,针对学生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机械专业教育质量,应该在其教学实践中,将改革创新与具体的教学专业设置结合,这样才能保障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机械专业教学的整体性质量提升。鉴于此,本文针对改革创新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帮助下,能够为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创新途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创新;机械专业;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有些学生中考成绩不太理想,会选择学习一门技术以便为自己将来就业谋求一条出路,中职学校便成为他们最终学习之所。进入中职院校会让有些学生感到拘束、自卑,因而需要班主任從中做好相关的人性化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中赏识教育十分重要,能鼓励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首先简要概述赏识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必要性,其次深入分析述赏识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以
期刊
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学生德育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工作理念三方面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学校要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增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的结构互相交叉,形成网状的组织管理机构。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形成“网状管理模式”,全方位监管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等情况,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  伴随中国
期刊
摘要:大学校园内学生众多,各种突发事件防不胜防,突发事件的处置成为各高校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家庭、社会对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关注度高,无线互联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的真假一时难以辨别,容易造成对事件的片面了解,引发对学校的误解。院(系)作为对大学生直接管理的一线部门,对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和处理非常关键,本文从院(系)的角度谈谈对突发事件的应待和处置。  关键词:院(系)层面;大学生;突发事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