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方面来,教师渐渐意识到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积极性性差,普遍感到数学课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很低,使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去甚远,这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差有关,但同时也和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误区有关,鉴于农村教师存在的种种不足,我刻苦钻研了大量教育教学理论,做了大量教学实践,我认为,素质教育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二、选择适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效率很低。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保护和强化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我们尽量从不同侧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其期望理论中指出,一个人行为积极性的高低与其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的概率成正比。根据这一理论,要想使一个体反复出现某种行为,就应该使个体其因采取某行为而产生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肯定。我们要按照“只有错答的问题,没有错提的问题”的原则正确引导,多方鼓励,全面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四、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科学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归类总结能力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的永远的职责。作为一名乡村数学教师,我将踏踏实实立足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方法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因时因地采取合适的方法,学生才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把课文读懂、吃透。  一、设置环境和实物,引入其中  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和课文对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好传统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结合,对传统教育进行扬弃,做好继承。同时对新课改有一个正确地把握,不要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实施新课程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
期刊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
期刊
近几年来,高考中一般都采用话题作文这一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受素质教育的鞭策;二是受教材多样化的启示;三是受高考的影响。出题者通过多年经验的总结,发现话题作文能在客观形式上对素质教育作比较完美的诠释,认为话题作文更容易让考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让考生写出真实水平。  一、了解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的构成由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材料帮助我们明确写作意图;话题
期刊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切实认识到:学生思维敏捷与否,解题能力的高与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指点与引导。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吸取“营养”,自觉养成精思巧想的聪敏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 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一点作法和体会。  一、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导入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
期刊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情景的实施大致可以用以下的模式: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导演)→尝试学习(学生演戏)→铺垫研究(教师导演)→解决
期刊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
期刊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