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想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责任。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大力弘扬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过硬、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化学教学
  意志品质
  爱国
  环境保护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责任。
  育人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书应该是为育人服务的,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教育德位先是自古以来恒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渗透的必要性。我国教育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同学校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渗透的可能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好比茁壮的幼苗,在你不断为其浇水施肥的同时,经常为其剪除多余的枝叶,随时扳直弯曲的茎杆,它就能成为参天大树。现行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努力挖掘,并积极地从其它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
  意志是勇往直前、努力进取、实现理想的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居里夫人、侯德榜的人的反复实验、孜孜以求、永不气馁、决不放弃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感染和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知难而上、孜孜以求、永不气馁、决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通过介绍化学与国力的强盛、民族的兴衰的关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等,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并教育学生,这些美好的未来,必须依靠同学们扎扎实实地从现在做起,努力去开创,坐享其成是等不来的。使同学们明白自己肩负着重任,从而树立起为振兴家乡经济,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的远大理想,以促使他们自觉并努力地学习。
  二、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化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而终身受用。
  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让学生为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而自豪。如在化学课上介绍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学习“铁的冶炼”时可说明我国早在春秋战国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冶铁炼钢技术,使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也会促进科技的发展。介绍我国民族资本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领先西方国家技术,为民族争光。钱三强等科学家研制出两弹一星,使新中国不再被西方列强欺负,位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等。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源自委员会采用。还有两弹一星、神州飞船、探月工程、人类基因图谱工程等在许多方面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可以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择机穿插,这一切的成就无不闪烁着我们中国人智慧的光芒。这些内容的加入一方面拉近学生与本学科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受民族的伟大,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的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变化的,一个人也是可以变化的。粒子可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物质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人的各方面好与坏、对与错也是相对的。通过化学变化中物质或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的探究,逐步使学生建立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者上弱者下”,人只有自强不息,才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才有更多的机会。化学研究的目的最终就是认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任何的物质都可以为人类所用,从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到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即使是剧毒的氰化钾、一氧化碳等也可以为人类广泛使用,引导学生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土壤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长江的水不清了,西湖的水不美了,垃圾充溢臭气熏天,许多河流鱼虾绝迹,沙尘暴和泥石流频频发生……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水华等,这都是人祸。让学生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在给人类制造灾难。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们可以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过程,化学课外活动,加强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教学与教育要相辅相成,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传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教书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渗透教育是每个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我们每位教师都尽力做好了,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政治课堂 创新能力 问题情境 学法指导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一改过去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尝试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营造氛围 问题情境 张扬个性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探究型数学课不仅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就此提出几点认识和做法,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
摘要:历史学科是涉及面广的人文学科,而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又充满复杂性,如多样性与统一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曲折性与规律性,因果联系等,这些反映辩证思维的过程为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和改进历史课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突出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历史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新课程改革,使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回归,语文教学不在是运用范畴的语文,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成了学生生命的有效历程。同时,我们语文课本的许多篇目文质兼美,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且我们现行的教材大部分给人留下了许多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充分抓住并合理利用这有效的空白,培养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工作,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自主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获取知识,是相对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等于老师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