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作为传授社会科学知识课,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主渠道,历史教师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责。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关键词:学生;人文素养;历史课堂
  关于人文素养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赋予了不同的内含。
  从字面上来解释“人文”一词,它是指人的文化知识,如,各种社会科学知识;而“素养”一词,则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包括人的能力和精神两种要素。简单地说,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学习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熏陶、通过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表现出来,形成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人文素养不同,人的品格也就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也就不一样。我们需要造就的应该是有良知的人,充满了智慧的人,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历史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引导、培养,不仅能够教会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成为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有内涵的人,而且可通过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转化,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要常抓不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渠道很多,总结自己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可借助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借助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都有用自己特有的智慧,创造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地理、科技、文学、艺术等各类社会科学知识,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凝聚,体现了各民族集体的文化素养,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用这些丰富的民族人文知识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
  二、借助各民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著名人物的成就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每一位先进人物身上都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如,勇敢、坚强、不怕牺牲、远大志向、爱国精神等;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他们取得重大成就的过程中,往往所表现的勤奋、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献身科学的精神都是值得后人去学习和养成,我们作为历史教师要借助这些人物的品质,去培养我们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结果、影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是不仅仅具有偶然性,还有主、客观的原因,而且每一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内在联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结果、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借助学生在历史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巩固人文素养
  随着国家对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增添了新的色彩,课堂上了有了生机和活力。在历史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师生都是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学习,特别是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相互携手,共同去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既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能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展示。尊重学生人格的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巩固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插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就给了学生无尽的学习空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和内涵所在。借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达到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人才,这既是新时期历史课程的要求,又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五、借助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提高人才素养的榜样和受教育的现成资源。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本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渊博的知识,都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出优美的风采,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更无形的人文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做到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无论从历史课程的内容还是到历史课程的形式,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的教学资源,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历史知识,还要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合格人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四项基本能力之一,倾听能力和说、读、写一样需要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掌握。小学生因为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比较差,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对学生运用简单的语句对话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这个话题进行浅略探讨,旨在引起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对之的重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养成倾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这些改变对配电网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因此,建设一个良好可靠的、反应灵敏的10kV配电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负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体育方面的教学深化成为了必要性的内容.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虽然在执行时间上较长,但是与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标准,出现了一定的
健康的人不仅指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指标.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教学中重要的课题.在当前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应用了角色扮演法.通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究其根本还是一项工具,只有获得交际能力并同时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使用能力,才是学习语言要达到的目的。教育部公布的《大学
期刊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韩语专业的现状,韩语专业教学特点,韩语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学,以及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
期刊
课程开发研究近年来势头减弱,但是课程的实践对于课程开发理论的需要却不断地增多.因此,需要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探讨课程开发理论存在的心的问题.在众多的新视角中,最重要的就
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状况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具有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