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情境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要清楚地明白: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进步。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从电教手段、生活实际以及创设问题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借助情境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直观情境;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本里编录的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然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大多数都和情境教学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在课堂中设计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可以更顺利地在情境里寻找到本堂课即将要讲授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准。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造情境
   在社会技术持续进步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把电教手段的教学模式合理渗透在教学中,有效提升这门科目所讲知识的真实性,且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教师讲授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把电教手段和知识情境有效结合,不但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修养,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1]。
   如在教学“美丽的冬天”时,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内容的过程中,先是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了资料:大地一片雪白、广场上学生在堆雪人和打雪仗、梅花盛开等,且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可以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回答,如:这几个资料都想要表达什么?接着再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在课堂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播放了有关冬天的照片或者短视频,又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冬天的印象,除了教师展示出来的信息,学生还要补充有关冬天的信息,教师给学生分配小组,且进行小组探讨,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喜欢冬天这個季节。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展开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现象或者情况作为引导知识点的环节运用在教学中,还能使学生进入学以致用的境界,让学生能把自己领悟的内容合理运用在生活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活学活用的能力[2]。所以,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出生活化的情境,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领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在教学“我和我的家”时,教师在课堂展开之前先给学生描述了自己的家庭,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情况,如:自己的母亲是家庭主妇,自己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之类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描述自己家庭的情况时,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是想和自己母亲一样在家里做坚实的后盾,还是想要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教书育人,给祖国培养栋梁之才,然后再问学生为了完成目标,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和自己的规划。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朝着目标走的过程中,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可以作为自己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情境教学,提升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频率和效率,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所以,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主动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教育课堂的主体,进而有效地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发展。
   如在教学“我们不乱扔”时,教师在课堂之前给学生提出疑问,如:为什么不应该乱扔垃圾呢,乱扔垃圾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假如学生在路上遇见了垃圾,应该怎么办呢。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和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去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给学生仔细讲述了垃圾的危害和影响,对学生回答乱扔垃圾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以及学生在看见地上的垃圾时应该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的意识。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还能给学生布置有关课题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领悟。因此,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该合理创设情境,不管是依据课本中的知识还是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更甚至是设计问题情境的模式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课堂更加有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宝春.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J].散文百家,2016(6):1611.
   [2]蒋宏伟.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J].好家长,2018(6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在当代社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而书面表达能力作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类,如何通过语文作文教学对其进行培养是当今诸多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改后我国诸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留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善对策,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改善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分层异步教学策略,更加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和基础水平等要素制定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异步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模式以因材施教
摘 要:教学管理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包括的项目非常多,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因诸多客观因素限制而导致问题频出。基于此,先对其现状进行说明,并在揭示其问题之后尝试探究其改进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间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管理;现状;改进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想象思维的重要时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构建、体会、感悟尚有不足,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环节存在较大的难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主要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思想;实践应用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结晶,而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时美术教育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分析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中的现状,利用教育教学中的案例,体现出小学美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有着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非遗文化;仿真绣   “悠悠江海事,滔滔紫琅情。传承数千载,风流掩不荆。”雨佳先生的《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指,体育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与情景,并且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具备挑战的课堂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考验来达到训练素养,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与心理素养,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基于此,对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并为其提供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应用探析   一、完善体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有助于更好地衔接课上与课下的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一方面,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培养,为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提供助力。基于此,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
摘 要:高效课堂管理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很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保障。基于此,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采用分组管理的方法提升课堂管理效率等几方面来探究高效课堂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师生关系;自主学习;组内管理   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培养工作都是为了给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可见,小学阶段的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一个新的起点。阅读已成为一种引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潮流,而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因此应该关注这些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有效性   整本书阅读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1941年,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阅读
摘 要:以前的数学教学都是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不过这种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而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主要分析了SOLO分类教学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小学数学;应用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概述   比格斯所提出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