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当前国情和农情,专家测算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模应在一亿人以上,这是何等浩大的培训工程!作为国家兴办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拥有自上而下“顶天立地”的优势——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正肩负着也必须担当起以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统揽的农民教育培训重任。农广校能否适应这一艰巨繁重的教育培训任务,要求我们清醒地审视全国农广校体系的现状。
公益性地位不稳固。近两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各级农广校受冲击、撤并时有发生的现象告诉我们,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尚未广泛确立。古语云“必也正名乎”,农广校公益性地位没有得到确立,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严重制约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强化农广校的公益性主体地位,农广校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依托,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办学体系不健全。体系办学是农广校最大优势和特色,而体系完整和健全是衡量农广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还有40个地市和近500个农业县没有建立农广校,在已建校中有25%的地市级校和27%的县级校是非独立办学,有些省办学体系撤并严重,一些地方体系凝聚力不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因而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仍然存在盲点和死角。
教育培训条件亟需配套。全国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显示,办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A、B级校,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陈旧、总数上普遍难以适应教育培训需求的情况;而C、D级校,更是没“窝子”、缺“场子”、无“机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设备培训二十一世纪的农民。作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农广校,长期以来基层校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条件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师资队伍能力亟待提升。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农广校办学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职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教学管理不完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滞后,难以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农广校必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战略任务,面对条件差、师资缺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严峻形势,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恰逢其时,《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为农广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出了思路和措施。深刻理解《意见》的内涵,直面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农广校体系建设的难题终将在实践中一一破解。
本刊编辑部
公益性地位不稳固。近两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各级农广校受冲击、撤并时有发生的现象告诉我们,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尚未广泛确立。古语云“必也正名乎”,农广校公益性地位没有得到确立,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严重制约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强化农广校的公益性主体地位,农广校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依托,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办学体系不健全。体系办学是农广校最大优势和特色,而体系完整和健全是衡量农广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还有40个地市和近500个农业县没有建立农广校,在已建校中有25%的地市级校和27%的县级校是非独立办学,有些省办学体系撤并严重,一些地方体系凝聚力不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因而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仍然存在盲点和死角。
教育培训条件亟需配套。全国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显示,办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A、B级校,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陈旧、总数上普遍难以适应教育培训需求的情况;而C、D级校,更是没“窝子”、缺“场子”、无“机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设备培训二十一世纪的农民。作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农广校,长期以来基层校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条件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师资队伍能力亟待提升。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农广校办学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职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教学管理不完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滞后,难以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农广校必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战略任务,面对条件差、师资缺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严峻形势,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恰逢其时,《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为农广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出了思路和措施。深刻理解《意见》的内涵,直面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农广校体系建设的难题终将在实践中一一破解。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