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新农村建设问题日益为国家关注的新形式下,加强农村文艺档案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工作尤为重要。农村文艺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
一、农村文艺档案的现状及收集工作的迫切性
农村文艺档案是指本村及文艺爱好者在文学创作、文艺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原始历史记录,正如各地的村志(家谱、族谱)一样,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地农村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全面、及时、真实地收集起来,并对之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研究,对发展农村文化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颇有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五千年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农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都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然而,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水平提高了,而农村的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尤其是文艺档案更加不被重视,这些年虽然有点起色,但其档案数量普遍太少,有的农村甚至没有,使许多沉淀在农村中的一些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化逐渐消失,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也在消失。比如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杂技、民间舞蹈、民间故事、民间山歌、民间剪纸等等,现在都是老一辈的口传身教,而老一辈都是上了年纪了,一旦他们走了,这些特色文化也就随之消失了。由此看来,农村文艺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农村文艺档案的收集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历史责任感,不仅要尽快把那些反映过去农村群众文化的文艺档案收集起来,还要收集那些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的各方面的文艺档案,使我们保存的农村文艺档案能够完整、形象、生动地记录和反映农村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农村文艺档案收集范围力求全面广泛
在收集农村文艺档案的范围上必须尽可能的全面广泛,收集的范围包括农村文艺团队方面,节庆文化活动方面,民族民间文艺挖掘和抢救方面,革命文化史料方面,个人艺术方面等。文艺团队方面包括团队的组建、培训、比赛、调演、汇演、巡演等。节庆文化活动方面包括元宵节、重阳节等的民间文化活动,各类艺术节、地方特色节日活动的文艺演出、巡游等。民族民间文艺挖掘和抢救方面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了,包括口头文学,民间故事、剪纸、歌谣、童谣,红白喜事的礼仪、唱词等地方传统、历史性的民间风情习俗文化。革命文化史料方面包括革命历史时期的文艺宣传、演出等。个人艺术方面包括各类民间艺人的绝技绝活等。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收集农村文艺档案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本,贴近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收集那些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艺档案;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档案。只有这样,收集的档案才能有真正的价值,今后才能在老百姓自娱自乐过程中有需求时提供丰富实用形象的档案材料。
三、建立健全农村文艺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1)提高对农村文艺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都为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文艺档案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政治环境。农村文艺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健全管理机构。农村文艺档案工作管理应该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每个村确定一位专职或兼职的农村文艺档案员,可由村文化管理员担任,或由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论农村文艺档案工作管理或档案管理,不论立卷归档或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以及移交工作等都要有章可循,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培训农村文艺档案工作人员。无论专职、兼职的都要为他们办训练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集中系统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他们了解农村文艺档案工作,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县、乡镇两级档案人员要结合一年一次的归档文件集中整理,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指导。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文艺档案建设已刻不容缓,我们要象抓其他工作那样抓好农村文艺档案建设,绝不能让我国农村的群众文化历史在我们的手中断档,努力使农村文艺档案建设为农村群众文化服务,为“三农”工作服务。■
一、农村文艺档案的现状及收集工作的迫切性
农村文艺档案是指本村及文艺爱好者在文学创作、文艺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原始历史记录,正如各地的村志(家谱、族谱)一样,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地农村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全面、及时、真实地收集起来,并对之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研究,对发展农村文化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颇有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五千年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农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都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然而,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水平提高了,而农村的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尤其是文艺档案更加不被重视,这些年虽然有点起色,但其档案数量普遍太少,有的农村甚至没有,使许多沉淀在农村中的一些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化逐渐消失,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也在消失。比如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杂技、民间舞蹈、民间故事、民间山歌、民间剪纸等等,现在都是老一辈的口传身教,而老一辈都是上了年纪了,一旦他们走了,这些特色文化也就随之消失了。由此看来,农村文艺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农村文艺档案的收集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历史责任感,不仅要尽快把那些反映过去农村群众文化的文艺档案收集起来,还要收集那些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的各方面的文艺档案,使我们保存的农村文艺档案能够完整、形象、生动地记录和反映农村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农村文艺档案收集范围力求全面广泛
在收集农村文艺档案的范围上必须尽可能的全面广泛,收集的范围包括农村文艺团队方面,节庆文化活动方面,民族民间文艺挖掘和抢救方面,革命文化史料方面,个人艺术方面等。文艺团队方面包括团队的组建、培训、比赛、调演、汇演、巡演等。节庆文化活动方面包括元宵节、重阳节等的民间文化活动,各类艺术节、地方特色节日活动的文艺演出、巡游等。民族民间文艺挖掘和抢救方面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了,包括口头文学,民间故事、剪纸、歌谣、童谣,红白喜事的礼仪、唱词等地方传统、历史性的民间风情习俗文化。革命文化史料方面包括革命历史时期的文艺宣传、演出等。个人艺术方面包括各类民间艺人的绝技绝活等。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收集农村文艺档案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本,贴近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收集那些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艺档案;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档案。只有这样,收集的档案才能有真正的价值,今后才能在老百姓自娱自乐过程中有需求时提供丰富实用形象的档案材料。
三、建立健全农村文艺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1)提高对农村文艺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都为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文艺档案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政治环境。农村文艺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健全管理机构。农村文艺档案工作管理应该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每个村确定一位专职或兼职的农村文艺档案员,可由村文化管理员担任,或由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论农村文艺档案工作管理或档案管理,不论立卷归档或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以及移交工作等都要有章可循,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培训农村文艺档案工作人员。无论专职、兼职的都要为他们办训练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集中系统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他们了解农村文艺档案工作,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县、乡镇两级档案人员要结合一年一次的归档文件集中整理,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指导。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文艺档案建设已刻不容缓,我们要象抓其他工作那样抓好农村文艺档案建设,绝不能让我国农村的群众文化历史在我们的手中断档,努力使农村文艺档案建设为农村群众文化服务,为“三农”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