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以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的教学,笔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一篇课文也能折射出语文的价值
  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应有的担当。
  所以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就要有这种担当,让每一篇课文都折射出语文的价值。就拿《刷子李》一文来说,如果按我们惯有的理念去备课,无非是感受刷子李奇在哪里,然后零零碎碎地点出一些写作方法。学生学过之后除了对刷子李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其他的收获甚微。现在,我们不仅仅是要教过了,更要让学生学会了。在重新学习、重新思考之后,笔者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位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重点语句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刷子李刷墙技术的“奇”;3.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体悟文章表达的“妙”:借助旁观者的眼睛、心理把人物的特点写得更鲜活。三个目标都是直指本体性教学内容,相机体会刷子李奇在哪里,技艺有多高超,也就是来了一个大转身,把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渗透在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中了。这样教学之后,学生就学会了品读这类文章的技巧与策略,习得写人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于是,这篇课文也就折射出了语文的价值。
  二、一堂课也能折射出教师的价值
  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除了落实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一些“发展性”教学内容,如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训练等等。对于这些“发展性”的内容,我们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如《刷子李》一课可选择的本体内容也很多,而笔者除了基础性教学内容外,只选择了一个最主要的发展性内容:作者是用怎样的“妙”法写刷子李的“奇”的?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开展的。
  确定好内容后,教师就得把它变成受学生欢迎的、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当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当学生的交流遇到障碍的时候,教师一句睿智的点拨让大家豁然开朗。这不也折射出教师的价值了吗?在《刷子李》这一课上,无论是课前的快板设计,初读课文时的名片设计,活动一中画令自己啧啧称奇的句子,还是活动二中的画曹小三心理变化简图等等,都是从落实本体性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寻求学生在这一课上的兴趣点来设计的。课堂上再相机点拨总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刷子李的“奇”,为什么要设计曹小三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将他的心理写得一波三折等等,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将本体性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得意、得言、又得法。
  从一堂课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可以看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智慧引导等等,一堂课也能折射出教师的价值。
  三、一个学生也能折射出“转身”的价值
  还记得在我们班试上《刷子李》后,一位平时不怎么爱开口、写作文有些困难的同学私下里兴致勃勃地跟我说:“张老师,上次我和爸爸看一个气功大师表演用鼻子吸钢珠,再让它从眼睛里出来,我就跟曹小三的心理一样……”他饶有兴致地说了一大通,把自己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说得头头是道,笔者说,那你就可以学着冯骥才,从你的眼睛、从你的心理变化来写写这位气功大师的技艺高超呀!后来在写身边的奇人时,他就写的这个,写得相当好,这节课对他来说是有价值的。笔者觉得,当我们真正想学生所想,真正做到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担当,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怕学生读不好书,写不好作文吗?那时候,每一个学生都能折射出我们语文教学“转身”的价值了。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26500)
其他文献
一、小是小了点,但实用  2012年3月16日,笔者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的是周国华,全国小语会刊《小学语文》编辑部主任。在电话中,周老师提出想在第四期的杂志中做一个关于“选文中的删改”的选题,并向笔者约稿。  第四期就要用!时间很紧,笔者能行吗?周老师却说,他曾在一次备课会上听过笔者的一个讲座,认为笔者对教材的“修改比较”有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和依据,写这样一篇文章应该不会有困难。后来,周老师又在邮件
【教学过程】    师:古代有很多东西,跟现在是不一样的。知道那个时候的学校叫什么吗?  生:私塾。  师:古代的学校有叫“私塾”的,也有叫“书馆”的。知道古代的老师叫什么吗?  (教师让学生说说古代老师和学生的称呼,再让一男生和一女生把自己的姓氏写到黑板上。)  师:孩子们,那时候把有学问的人称作“夫子”,老师是有点学问的,所以称为——(生答:夫子)夫子称自己的学生为“弟子”。这节课,我们就以“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日本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椋鸠十。文章讲了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想方设法来救小狐狸;正当老狐狸要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时,小狐狸却让别人带走了,正太郎在去追回小狐狸的路上不小心滚下山,老狐狸救了正太郎;最后,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和爸爸一起到山谷里把它放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基于预习,梳理人物关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摘 要】写人记事类文章在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大,具有叙述生动、形式灵活的特点。阅读教学此类文本时,教师可结合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创设文境、课境,引导师生、生生有效对话,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感悟积累、模仿运用,从而提高他们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表达 阅读教学 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最大,它构思精巧,选取典型事件,加上合适的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儿童为线索推荐了四本书——《神笔马良》《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愿望的实现》,旨在从学生熟悉的视角切入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关于大头儿子的一系列短小故事的合集,贴近儿童生活,有趣温馨。大头儿子活泼可爱的形象尤其为学生喜欢。《神笔马良》《七色花》《愿望的实现》里的儿童或善良懂事,或顽皮可爱,却都
【摘 要】古典文学名著是学生语文学习与阅读积累的重要素材,众多戏曲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经典。将“戏”与“文”相融合,通过教师的导引与推动,从对比荐读到全面深读,能有效实现从“一篇”到“一本”,为学生打开名著共读的新窗口。  【关键词】戏曲;古典名著阅读;整本书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施行,丰富而优质的阅读必将作为学生语文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摘 要】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适切,往往直接影响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基于阅读目标制订的现状,从“把握起点,设计目标”“有的放矢,凸显要素”“收集反馈,调整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核心目标的建构、实施与优化调整,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促进学科素养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核心目标;目标建构;目标实施  阅读教学能否充分发挥每篇课文应有的教学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
浙江省教研厅教研室在2009年出台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30条》,其中的第六条指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  于是乎,为了达到这8分钟的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练习被搬进了课堂,课堂俨然变成了“练习”的战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对于这条建议的理解仍停留在数量层面,而忽视了建议中提出的
【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交流美食(3分钟)  (生进教室,师播放世界各地的美食短片)  师:大家好!同学们辛苦啦,先来个课间餐吧。  (生开心地看视频,指出自己喜欢的美食)  师:嗨,这名同学从头到尾都在欢呼,眼睛都发光啦!  师:这份见面礼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特别诱人。  (交流课前问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虽然我们才刚刚见面,但通过课前小小的问卷,我对大家已经有了一丁点的认识
【摘 要】游记类散文的教学应围绕文本体裁展开。教学时应该将文本当作范本,引领学生探析游记类散文的特点及语言表达的秘妙所在:既要明晰文章的结构,厘清叙述的线索,又要把握游记的特点,强化语言运用,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体特征;语言运用;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是叶圣陶先生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文章语言简洁而凝练,脉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