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指教师按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重视情感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物理教师更应结合课堂教学,将情感教育不断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做有魅力的教师。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言为心声”,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有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就不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因缺乏足够教学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只差应付,导致学生不专心听讲,慢慢对物理学科产生消极的情感。因此要求教师做到:敬业为先。然后,提高自身修养,不断自我完善,做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师。每天以积极向上的热情引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情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中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学科老师的喜好。如果教师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賴、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就会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教师要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尤其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杜绝课堂上因为一句话或其他小事与学生开火。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耐心地帮助,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
  
  三、灵活多变的教法,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积极的物理学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物理课堂要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在讲授“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学生会有许多大胆的猜想,什么“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线圈面积的大小”“线圈的长短”“有没有铁心”等,并设计许多种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同学经过认真的实验和论证,在成果展示时拿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展示了聪明才智,体验了成功,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积极的情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物理教师来讲,除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全部做以外,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进实验。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如:“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课本是演示实验,并且效果很不好。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个实验做了改进,用一个去掉针头的并稍吸点水的注射器取代了课本上的一切装置。由于装置简单,由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这样一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有差异,教师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教师要有化繁为简的教学设计,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梯度,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让学生逐步体会成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低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新课标要求的范围以内,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并且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情感不仅是教育的力量、教育的手段,还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秋天在我心中灿烂、香甜,都是因为桔子。   秋天,正是桔子上市的季节,我家桌上的果盘里放着一盘桔子,小的像乒乓球,大的有我的拳頭那么大。桔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我忍不住想吃。我拿起一个熟透的桔子,只见它挺着圆圆的橙色肚子,像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穿上了一件金灿灿的外套。外皮油光发亮,像有人在它身上涂了油。轻轻一摸,硬硬的,滑滑的。   作为小吃货的我心急火燎地剥开了那层橙红的外衣,一股浓郁的清香
摘 要:生成性教学是过程性思维方式在教学论中的体现,强调偶发事件对教学进程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个性化意义建构。只有在尊重学生自由参与权利、平等互重、宽容妥协、对话协作及采取多元化激励评价的课堂生态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成性教学。  关键词:课堂;生成性;动态;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6 -02   生成性动态课堂
有位患了眼病的老太婆,请一位医生给她治病,并谈定了治疗费。那医生每次来给她上药治疗时,总是乘她闭着眼睛,顺手牵羊地偷走一些家具。老太婆的病终于治愈了,可她家里的东西几乎被偷光了。医生便向老太婆要商定好的治疗费,老太婆不肯付钱,便被带到法官那里。她说她许诺过要付给医生治疗费,条件是把她的眼病治好,可是经过医治后,她的眼睛卻比以前更糟了。她说:“以前我还能看见家里的所有物品,现在却都看不见了。”  
富蘭克林小时候,有天在家门口遇到一个扛着一把斧头的男人,男人停下来后和气地说:“小家伙,你好,请问家里有磨刀石吗?”富兰克林回答说有后,男人接着说道:“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来磨磨这把斧头吗?”   听了这番赞语,富兰克林说:“当然没问题了。”说完立刻扭转身从家里拿来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仁义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够呛,你能帮我把斧头磨上几分钟吗?”  
(盐城市第一中学 江苏 盐城 224000)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
构建“生态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追寻的理想的现代课堂。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成长生态的建立。为此,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成为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生态课堂的重要课题。    一、使学生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而不是机械的接受容器    生态课堂教学的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尊重规律,
去年的空中课堂,我宅在家里,结识了一位新伙伴——小斑鸠。   初识初见小斑鸠是一顿午饭时,它来到了我家的空調外机上歇脚。当时,我见它可爱,就喂了它一把米。没想到,这聪慧的小生灵,竟知道天天来我家吃这“免费的午餐”,我也有机会好好观察它。   小斑鸠通体棕灰色,长长的身子呈流线型。尖尖的嘴,小小的头,如黑豆似的眼睛,厚厚的羽毛下还有一双火红的小爪子。小斑鸠的脖子上有一圈棕白色的围脖,煞是好看。后
铁,是一种容易生锈的金属。博物馆里陈列的古代铁器,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铁锈斑斑的;切菜刀几个月不用,就会满身是锈。每年,世界上有几千万吨的钢铁变成了铁锈。   铁容易生锈,除了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外,同时与外界条件也极有关系。水分是使铁生锈的条件之一。化学家们证明铁放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几年也不生锈。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如果把一块铁放在煮沸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也不会生锈。原来,只有当氧
阅读是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创造行为,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能力的途径。更是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它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的分值(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占了整个试卷分值的一半。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的篇幅在增长,难度也有所加大。因此,在中学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方面,笔者进行了若干尝试和研究,认为在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注释】  1.治气: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2.哗:躁动喧哗。  【译文】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懂得避开敌人锐气旺盛的时候,在敌人懈怠时再去进攻,这就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用严整的法规去抵抗敌人的混乱,用冷静的态度去抵抗敌人的喧哗,这是懂得掌握敌人心理的方法。  春秋时期,实力强大的齐国攻打弱小的鲁国。  两军在长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