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儿童剧导演手法的思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儿童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戏曲儿童剧的编排应该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在充分了解儿童观众兴趣倾向的同时,结合儿童剧的具体特征和题材要素作出正确的定位。导演作为一部电视剧的主导者,即要从演员的角度找灵感,也要从观众的角度合理定位剧情的发展和表演手法。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戏曲儿童剧的特征,说明戏曲儿童剧导演手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戏曲儿童剧;导演手法;定位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将戏曲与儿童剧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儿童剧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特性,也能让传统的戏曲在现代的演绎方式下实现现代化转变与创新,从而不断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但是,鉴于儿童剧的受众是认知水平受限的儿童。因此,在创作戏曲儿童剧时,还要注意融入适应儿童兴趣倾向的元素。因此,本文对戏曲儿童剧导演手法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1]。
  一、戏曲儿童剧的特征分析
  戏曲儿童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戏曲的艺术综合性,即同戏曲的一般表演形式相同,在儿童剧中依然要表现出戏曲的灵魂。在表演时,一方面要注意对意境的塑造和戏曲神韵的传承。另一方面要将戏曲的表演方式高度艺术化,形成吸引儿童的高级游戏形式。这就要求戏曲的表达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放松,生动活泼;2.想象性和娱乐性,一部成功的戏曲儿童剧必然会具备丰富的想象性和娱乐性,从而牵动儿童的心弦,坚持的看下去。由此可见,戏曲儿童剧是戏曲元素和娱乐元素的集合体,缺少任何一种元素都无法体现出戏曲儿童剧的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2]。
  二、戏曲儿童剧的导演手法分析
  戏曲儿童剧的教育性和娱乐性需求对导演的专业能力提出更大的要求。一方面,导演要熟悉戏曲的表演程式、音乐安排、剧本的创作和服装的选择等内容。另一方面,导演还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倾向,找到戏曲与儿童兴趣间的契合点,从而能够让戏曲元素和吸引儿童的娱乐元素融合在一起,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具体而言,分析戏曲儿童剧的导演手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
  基于对儿童剧的粗浅认识,很多戏曲儿童剧陷入了一个危险的误区,即为了能够适应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唱词上引用大量的白话文,在剧目的选择上甚至用一些不押韵的散文代替,使戏曲元素形同虚设,忽视了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此外,在人物设置和舞台美术等方面,完全出于对儿童心理的考量,而对于戏曲的表演要求不屑一顾。这种完全基于儿童剧经济效益的定位方式,是导演首先应该避免的错误认识。
  导演在定位戏曲儿童剧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儿童的特点。例如,大部分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愿意去观看一些新奇的事物。尽管儿童不能很好的理解戏曲内容,但是同样会被其特殊的妆容和表演者的演技所吸引。因此,导演在定位戏曲儿童剧时,不能对戏曲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美术标准进行随意的更改,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而让戏曲儿童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价值[3]。
  (二)选择剧目
  剧目是戏曲儿童剧发展的主线,也是戏曲儿童剧中最为鲜明的戏曲元素表现。在选择剧目时,应该结合儿童的熟悉程度,对一些传统的戏曲进行现代化诠释和演绎。例如,选择《西游记》中的部分段落,能够迅速抓住儿童的心理,并可以有效融合儿童剧中的其它元素。这种大众化的戏曲表演内容更易被儿童所接受和理解。此外,戏曲儿童剧题材还可以来源于西方童話,例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等,这些都是儿童所喜爱的故事题材。將这些内容作为戏曲儿童剧的剧目,可以让儿童在观看时感觉到亲切。
  (三)改编
  在剧目选定以后,导演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如何对这种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使其保持新鲜感,吸引儿童的眼球,达到教育的功效。具体而言,导演在改编时可以考虑如下意见:1.从生活出发,找到传统故事与现代生活间的契合点;2.从剧作转换的角度分析,挖掘与传统故事相似的戏曲内容;3.从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传统故事中能够与现代审美相呼应的成分。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电视剧制作特点,不断赋予传统故事题材新的内涵,从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4]。
  (四)选择演出的形式
  演出的形式一方面要符合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另一方面要强化演员之外的灯光和声电效果,并引入一些与现代儿童兴趣相一致的新鲜表演元素,例如,魔术表演、卡通动漫和荧光特效等形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可以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而且还能满足戏曲儿童剧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要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导演在创作戏曲儿童剧时要避免进入儿童剧定位的误区,选择儿童熟知和了解的剧目,通过各种方式挖掘传统故事中的内涵,将传统剧目进行现代化改编。此外,还要丰富戏曲演出的表演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马潇婧.戏曲儿童剧创作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7,(08):116-118.
  [2]毛美娜,王锐,黄昊,李瑞怡.从创作到表演——儿童剧与影视剧之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1):101-102.
  [3]李轶博.戏曲儿童剧导演手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5):93-95.
  [4]金文.戏曲儿童剧的创新刍议[N].中国文化报,2001-03-01(003).
其他文献
为搭建班主任学习成长交流平台,引领班主任科学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很多学校开始组建“班主任工作坊”,尝试以更加系统的方式为班主任提供多角度、立体式、网格化的服务,帮助班主任科学高效地开展工作。笔者以自己所在学校为例,探讨如何做好校级班主任工作坊的建设工作。
【摘 要】创意美术是一种新兴的既能激发幼儿内在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潜能,又能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发散和培养的美術活动。幼儿正处在发展和创造的时期,作为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尤其是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术素养,提高想象力、创新力和审美能力。本文主要就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展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真正激发幼儿的灵感和兴趣,提升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意美
期刊
【摘 要】课程游戏化理念是幼儿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它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游戏化引领下的园本特色活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幼儿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园本特色  引言  所谓课程游戏化就是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以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人抒发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语言,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和快乐的源泉。音乐不仅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良好的性格,有益身心健康。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儿童更是如此。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他们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音乐的熏陶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期刊
【摘 要】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以及美术家的思想情感,而且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都有一定差异,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时能在“文化情境”中进行,就能更好的去了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还能感受作品中独特的韵味。笔者本文简要分析文化情境中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关键词】文化情境;美术作品;鉴赏  一、引言  生活水平越高,人们的精神层次也随之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有了变化,现在许多人在鉴赏美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影的热爱程度在逐渐增加,同时对于电影编剧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将大数据应用到电影编剧的工作环节中,对于电影题材的创作以及编剧元素进行了专业的评估。但是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编剧模式,在实践的应用中会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电影编剧者认真的对待。本文简要分析大数据与电影编剧融合的方式,通过对于大数据在电影编剧中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对于我国电影
期刊
【摘 要】幼儿告状行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求助型、求赏型、陈述型、试探型几种告状类型。从教师、幼儿自身、幼儿同伴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所以,幼儿告状行为是教师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事情,通过对每一种告状行为的具体分析,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对策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当幼儿受到来自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
期刊
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采用回忆的思维模式,通过“我”的童年回忆,展示了以“我”为中心的几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及各个家庭成员的命运变迁。小说更有意味的是余华从父母亲情即父母与亲子的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包括朋友)情义三个方面全面解构了普通家庭应该有的温情,全面颠覆和质疑了传统的家庭伦理。
【摘 要】幼儿园音乐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之一,借助各种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乐感,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发挥音乐活动的作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有效组织幼儿园活动的方法及策略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法  音乐有着良好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加强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挥音乐的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活动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目前来看,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