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探究了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表现形态及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品质做了有益的探索,对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文本要表述的主要内容把握和作者浸润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的体会,这是新课程的明确要求,这也要注意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对这种要求,语文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指导不易到位,且往往有些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为学生要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只有结合了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才能较准确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渗透的思想情感,而当学生一旦自觉地联系自身体验理解把握到作品的内容情感,这时,他对文本的理解也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这是文本的客观性和学生认识的主观性在阅读活动中的两种倾向。
  阅读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阅读活动中认识的差异性所造成的,这也在所难免。它是阅读的个性化与有效性的体现。个性化阅读势必会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建构,而这种新的建构,是在学生已经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产生的,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体现。当然,学生的观点未必符合客观现实,孟子说忧患可以促成一个人成功,而安乐会让人死亡,那么,是不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就不会成功呢?显然不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学生的不同于作品主题的认识就是阅读个性化的体现,我们能说古人的狩猎活动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吗?能说前人的一夫多妻制违反了《婚姻法》吗?这些能说是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只能说是脱离了文本的不正确理解。当然,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早早地就把教材这个“紧箍咒”套在了学生头上,统一学生的认识,这样会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折断他们思维的翅膀。
  那么,个性化阅读又有哪些表现形态呢?
  1. 自然提升性阅读。学生遵循作者的本来的意愿和思路,在作者已明确的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新的理解,加深了作品的内涵。
  2. 发展差异性阅读。它不同于自然提升性阅读,它是作者本无意,读者有创意之结果。这在文学作品中是常会出现的现象。近些年中高考的试卷中常会出现“答案”不同于作者本意的情形就是最好的例证。
  3. 主题批判性阅读。近年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新建构的观点频频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如对《背影》反映的主题的思辨就是典型的案例。
  4. 多元建构性阅读。如《我的叔叔于勒》《桃花源记》等文章的多元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如何落实课标要求,笔者作了些探究。
  一、 积极对待学生的主观认识
  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后,教师应该弄清楚这种感受和体验是偏离了文本方向的错误认识,还是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当然应该肯定,如果是错误理解就另当别论了。对于偏离了文本方向的主观认识,我们要有清醒而又正确的态度,既不要因学生产生这种与文本构思相违背的认识而忧,也不要错误地认为这是学生认识上的再创造而喜。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关于学生提出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的问题,就是一个与文本思想相违背的认识。正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差异、生活氛围的差异,才让学生产生这些认识的差异。当然,我们也不要认为学生所想的这些都与我们的教学设计不相符,是与教学无关的,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思考,这不是不会思考,只是思考的方向发生了偏离罢了。
  二、 结合主题、背景帮助学生获得独特体验
  如何在教学中既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注意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采取两种方式,分两条线走。
  1. 由主题入手。大凡以爱为主题的文章,这种爱是古今贯通一脉相承的,我们称之为“永恒主题”。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入手、从自我情感体验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自由想象,发挥创造,然后再与作者的创作思路相接轨。这是“迂回式”。
  2. 另一种方式是“直入式”。对于有政治色彩的文章,它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称之为“时代主题”。现在语文界有股新的文本解读之风悄然出现,即江苏的杨晋闯提出的“‘小情境’语文”教学思想理念,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现象。即老师引导学生创设文本需要的一个个鲜活的本真的“小情境”,让其再现,这样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便事半功倍了。
  三、 帮助学生解决文化差异
  我们可以用红花与绿叶来比喻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本的关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文本这个“万绿丛中”看到思想内涵这个“一点红”,而不是红花或绿叶上的“灰尘”或“毛毛蟲”。当然,文本所要提示的思想内容会因读者的不同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差异,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它不会影响对作品的解读。
  四、 合理定位阅读目标
  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要简明、精要。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切忌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去理解,什么写作特点、语言特色、结构划分、修辞赏析、情感体验——铺天盖地的压向学生,一堂课下来师生是疲惫不堪。阅读教学,只要问题设计的精妙,一般也就一两个问题即可达成了。只有简明精要的目标定位才能体现个性化阅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很早就已经懂得了个性化阅读的道路,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化阅读原则。个性化的阅读活动是一种认识上的再提高、再创造,它要以文本信息系统为圆心,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半径,当然脱离了这个“圆”的理解不能说是正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去构建新意,紧扣文本这个圆心,作适当延伸,使小圆变大,使个性化阅读沿着原文文本——生发文本——超越文本的阅读之路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1995、第5期.
  [2]《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8、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努力地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把学生真正地放置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牢记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践行;小学语文;积极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种在我国上百所中小学校试行并获得巨大成功,产生广泛而良好社会影响的新型教育理念。在今天,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实施,各大院校也在不断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模拟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广泛应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情境模拟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活跃生动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其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对此,笔者在本文中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情境模拟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中职语文教学日后的发展能够起到帮助性
摘要:近几年来,政府在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所有学生配备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取长补短,让我们的孩子在现代先进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得到最好的锻炼和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利弊  随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活动的创建,教育主管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性质特点出发,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语文,以使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叶圣陶也曾说过:“为教纵详密……贵能令三反,触处自隐身。”由此可见,举一反三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么重要。在如今的小学语文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与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互动探究。但是在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出现很多误区,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影响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常规化运用。本文在分析多媒体技术运用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的适时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主动学习  一、 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的现状分析  (
摘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拓展,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领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激活语文创新意识。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高效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