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的对策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继续大力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持续推进相关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包括林业院校转制等多种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适应转型经济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许多院校通过办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竞争力,而林业院校是整个教育环境逐渐走向就业为导向,同时加入转型竞争,相关研究虽然指出国家政策的效力如何改变地方教育生态,但同样也未解释混合所有制办学变革机制的相关情况。文章将以林业院校为例,对高等院校混合制办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林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160-02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ontinue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relevant, explore various mixed ownership including forestry colleges such as the conversion of school-running mode, to adapt to the chang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ransition economy period. Can see a lo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reform of school-running mode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gradually towards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while adding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although related research pointed out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policy to change the local education ecology, but also did not explain the mixed ownership change of running mechanism of the releva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will in forestry colleges, for example, to the mixed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studied.
  Keywords: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ixed ownership;running a school;model
  林业院校的混合制办学转型是一种低成本的改革,利用既有的学校资源,在校内增加师资和课程的方式,快速扩充高等院校的人数。这些改革却未直接面对高等院校资源落差、发展未受到重视等问题,政府也没有切实地增设发展理念。虽然短时间内林业院校人数迅速增加,对教育改革的评估如果先设一组分类范畴,例如市場化或是混合制办学转向等,再将经验现象置入,可能会造成部分经验现象的偏误解读[1]。我们必须认知到在高等院校混合制办学教育改革下,实际上包裹着各种不同的教育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彼此相关,也可能完全无关,也各自有不同的讨论脉络与施为者群体,我们很难将这些政策与施为者都妥善置入先设的分类范畴中。如果要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改革促成了市场化,更恰当的方式可能是将政策视为一种实作,把教育改革下的各种政策一一抽出讨论,重新归纳分类各种政策实作,以此避免研究上以特定分类先入为主,而掩盖或造成某些事实偏误解读的危险[2]。
  一、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的可行性分析
  把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教育改革当作教育改革的开端,隐含着国家─社会─国家的时序辩证关系。在这一时序中,国家在教育政策立场上被视为是保守的,在教育政策上被要求松绑,让有活力的社会部门参与以满足混合制办学的教育需求,最后才促成国家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推动。理念是历史制度论用以解释变迁的重要变因,却还是必须通过施为者的实作,才有可能改变既有的政策或制度。在历史制度论的讨论中,施为者的角色是相对模糊不清的,施为者常常被既有的制度所局限,很少以施为者的实作来解释制度的建立或变迁。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论述,诉诸的是教育权利与人的发展可能性等在法律和哲学层次上高度抽象具普遍性的论述,来连结到发展一般高等教育的正当性,与国家高度介入的人力规划教育对抗。相对于此,仅只诉诸教学资源与技术上改进的高等教育改革论述难以与之在抽象普遍层次对抗竞争[3]。由此,在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过程中的理念与利益时,可以将不同的理念看作是,不同团体之间为了重新界定新的分类正当性而进行的象征斗争。这些理念可能会因为施为者位置与关系,而有不同的使用策略。在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政策辩论场域,由于参与者不需要面对学校组织的生存问题,所以内部的讨论可能趋近于纯粹的理念象征斗争。然而对许多林业院校而言,其面临的教育市场竞争和组织的生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林业院校采取的实际策略,混合了理念与市场竞争。也因此在分析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的政策上必须区分政策辩论的场域与教育市场这两个层次[4]。   二、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面临的困境
  首先,林业院校教育改革政策都要面对资源竞争的课题,而不是纯粹由理论和法制规范就能解决。需要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审核,要符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让高等院校在自我转型的过程中被认可。
  其次,教育市场里的资源不只是狭义上的经济资源,教育市场里的施为者也在争夺有限的象征资源,例如学历、名望等等。教育市场不能仅依据市场的货币交易价格决定,还包括学生对不同学位的需求,以及学校为了自身组织生存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对学生而言,学位将影响学生的升学机会、社会地位和未来在劳动市场上可能的机会。对林业院校而言,在既有的条件下采取各种策略招生,以保证组织自身能稳定运作。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的所认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这些分类形式赋予的正当性[5]。
  最后,当一个改革政策出现,整个环境倾向于调整高等院校的结构体系时,相对于林业院校位居弱势的职业院校会有较强的动机,通过这个政策,来提升在教育市场的位置。林业院校利用自身的就业优势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
  三、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的对策
  (一)调整林业院校发展战略与理念
  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主要是利用既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作改革,来扩充职业院校数量。而实际的改革过程,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主要调整的是院校的管理模式。参与的学校大部分都是根据混合所有制的相关情况。形成了一个学校内可能有职业科或普通科,以及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这种一校两制,甚至是一校三制的复杂情形[7]。
  林业院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课的机会,势必需要开出夠多的课程给学生选择,参与的学校必须增加人力,或是让老师再进修,参与共同科目与学术学程的教学,以及让学生有更多课程选择,其中最基本的关键还是在于开设足够多的人力应付选修课程。教育部对办理林业院校学校的补助分成经常门与资本门,经常门主要是补贴增班、学程与师资的成本,例如增聘老师或是增加老师教学钟点时间等。资本门则是林业院校课程的相关设备,包括学术学程需要的实验设备,或是职业学程需要的实习设备等等。
  (二)协调政府、社会与院校的各方需求
  对政府来说,通过课程改革的方式减缓对既有高职教育的冲击,也能宣称正在进行扩张院校调整高等院校职业层面比例的改革。林业院校课程内,严格来说只有修习学术学程的学生才真正符合一般职业院校的训练,修习职业学程的学生训练则仍然接近高校教育。然而教育部却扩大文凭资格的认定标准。总而言之,林业院校混合制作为改革职业教育的政策,确实让后期高等教育市场发生新的转型[8]。
  (三)扶持多元化办学,提高林业院校教学质量
  提高林业院校教学质量,仅靠现有高等院校及其转制学校远不够用,必须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私人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开发。凡愿意举办职业教育的团体和个人,具备了职业教育法中举办职业教育机构的条件,向主管部门报送了必要材料,经审批合格后就可以办学。将社会资本与林业院校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就是较好地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符合林业院校实际的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之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祝士明,母亚红,李红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与建设路径[J].职教论坛,2016,6:26-29.
  [2]俞林,周桂瑾.现代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41-42.
  [3]肖伟平,姚晓波.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45-48.
  [4]吴益群,杨泽宇.国际化校企共同体: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新模式[J].职教论坛,2016,8:52-55.
  [5]董圣足.教育领域探索"混合所有制":内涵、样态及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6,3:52-56.
  [6]陈斌,唐永泽.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3:78-81.
  [7]阙明坤,潘奇.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5,4:40-44.
  [8]徐桂庭.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分析与实践探索--对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34-41.
其他文献
网络已经融入到高中生学习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休闲娱乐等以拓展自身学习生活的空间。但同时,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使部分学生对之产生了依赖,严重影响了自身学业、健康以及校园风气。在学校的走道或者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三五个学校聚集在一起,边走边陶醉于网络上的游戏或者网络上最新出现的新闻。作为以网络为纽带的非正式群体
通过在芜湖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这一特定群体在宗教信仰原因,方式,态度,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尤其针对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从群体教育理论的视角,探讨如何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授课专业,采取课前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授课对象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而优化医学实验动物学的理论讲授内容。同时将具体知识点融入到科
文章基于在校美术教学中创意素描的教学实践,通过在传统素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创意素描课,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性和绘画创造的参与性,并试图通过这一尝试来更好的培养学
高职院校篮球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鼓励授课教师加大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提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扩大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
一、《竹器编织》课例设计思路  这是义务教育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的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题——我们的家乡,是美术与人文环境、美术与科技、美术与民间美术取向的综合课程,内容涉及建筑、雕塑、绘画、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精湛的民间工艺,有力地促进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  本单元属“传统和创新”的相结合的课题,学习领域宽广,既有第14课《开平碉楼》——“欣赏·
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2009级-2011级八个专业学生的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调研,分析在生源情况、教学与教师队伍情况、学生期末考试情况、教学管理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