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旭光老弟是我的好朋友,同为燕赵儿女,同好书艺,又共同追求诗性的生活。彼此心心相印,谈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完。在这里限于篇幅,概括为一句话:当代书坛领军人物。
  一、大道兮行远
  旭光引领了书坛的主流书风。领军人物不是只顾自己写字,而是推动、引领整个书坛的发展。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会议,他发表了《关怀这块土壤》为主旨的讲话,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书法这朵奇葩的土壤。要使这朵花开的灿烂,必须首先把土壤浇灌得十分肥沃,为当今书家成长指出了方向。2003年第八届全国书展大会,他提出主流书风的标志是“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这三句话十二个字把双方优势和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为整个书坛所认可,当代书坛的主流书风因此而逐步形成。
  旭光还从唐代韩愈的古文运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发现了艺术经典之时代阐释的巨大价值,提出当代书法要以现代审美“重读经典”。这一思想,对于弥补今人传统功夫与品格的不足发挥了核心营养的作用。同时,他倡导当代书家要研究现代美学、审美心理学,因为当代书法作为艺术,已然进入审美为主,使用为辅的时代。增加更多美的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有个感人的说法叫:“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长河中去开掘,使我们的创作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流之上,即古即新,服务时代,走向未来。”大道无违,必有光明远景!
  二、到位与味道
  旭光提出了当代书法的作品标准即:到位、味道。“到位”就是线条和结构没有毛病,功夫到家;“味道”就是在到位基础上追求个性,表达性情。这个标准旭光首先是为评委提出的评选标准,也必然成了创作标准和作品标准。这个标准很实用,各地评选都在执行,不到位的作品,第一轮就遭淘汰,光到位而没有味道的作品也会被挤出获奖圈。因此,作者也就有了判定自己作品的标准,作品不到位会主动临帖,汲取经典;作品没味道,也会调动智慧和才情,表现出一定的个性追求。张旭光提出的理念很多,但“到位、味道”这四个字前无古人,又非常实用,必将载入史册,荫及后世书坛。
  三、道德价更高
  旭光提出的书法家标准叫“3 x”。其中“3”包括①道德:张旭光以切身体会说,道德是有具体价值的。艺术家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在做人上有高品味,才可能感染人,才有资格感化人。品德高尚的艺术家被大家喜欢,其作品就更有市场。②文章:文章包括思想、文学、诗词等,是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认识理解后的表达,是艺术家影响社会、贡献社会的正能量。没有文学、诗词表达力的书法家不是大家,也成不了大家。③书法本体:即书法技法和艺术水准,要做到既到位又有味道。“x”是一个变量,可以是任何一门姊妹艺术,如美术、舞蹈、音乐等,在线条、造型、节奏方面都是想通的。张旭光还说,实在不行懂烹调亦可,烹调与书法的共同点是火候。他对书家标准的概括,内涵丰富,形式简洁,便于记忆,更便于落实,我也在用“3 x”衡量自己,非常赞同!
  四、开帖学新风
  旭光的创作表现了典型的风格生成过程。1992年他参观西安碑林,那些熟悉的碑石并没有使他感动,反而院里的几尊汉代石雕使他特别的震撼,那种雄浑博大之气象触发了他心底的共鸣。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以书法艺术来表现这一博大气象的冲动。他为此而惊喜,甚至不知所措。因为他体验了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以及宋代黄山谷见峡中荡桨而悟得笔法的相同的体验。那瞬间的感动,已经象底片一样框在了心底,成为终身的审美理想和生命理想。他的风格生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深入汉隶、汉画像石、汉代石雕等汉代文化艺术的特点研究,得出了八个字结论“博大、雄浑,弥漫、充满”,他称之为汉代精神;②借助唐代颜真卿楷书结构开张、线条浑重的形式作为过渡,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之中;③进行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革,体验水墨与纸,与书写速度的关系。④2003年非典时期,因为不能上班,他开始带着新的理念,重新开掘经典。尤其对王羲之圣教序进行了反复临习,并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与精神,不断实验笔、纸、水墨、速度的关系。突然有一天,“那种感觉找到了!”当年在西安碑林的感动,经过12年的思考、探索、体验、孕化,终于找到了与书法语言相对应的那唯一表现形式。⑤几乎在他万分激动的同时,他暗暗提醒自己“要把握好度,一味地开张气势会降低文雅品格”。因为在他心目中,文与雅是书法的最高品格,只有在保持经典文与雅品格基础上,把字写大,把气象写大,才是自己燕赵儿女血液中所奔腾的,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审美的客观需要。这正是一个把传统经典推向现代化的转换过程,也是他风格生成过程的真实记录。人们认为当代的行草书就应该这样写,形成了中青年书法审美的集体无意识,时代书风,蔚然而成。旭光的书法风格因为是在非典时期形成的,故书坛有人称之为“非典型性张旭光”。
  五、我手写我心
  旭光是书家也是诗人。我多年从事诗词创作和编辑工作,对于诗人我是看重的,因为我赞成黑格尔的话“诗只对心灵负责。”真正的诗,完全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奥秘!中国书画讲求诗情画意。历代书画大家都是诗人,当代书画家没有诗性,不是诗人,恐怕难成大家。
  旭光的诗,追求清新、鲜活,提倡白话入诗。他反对文字游戏,但遵从格律和平水韵。著名作家卞毓方先生在《寻找大师》一书中,以“忘不掉的多半是不同凡响”为题,记录了他与张旭光两次晤谈以后的收获,一是“到位味道”四个字忘不掉,二是一些诗句忘不掉。
  在我看来,他的诗既有直率的,又有含蓄的,而且卞毓方先生与我所见略同。我曾以《穹宇随心处处蓝》为题评论过旭光的诗,如《再临圣教序》后两句“出没风波三十载,半舱虾蟹少长鲸。”,一笔长鲸使我永记。还有如《登悬空寺》中“登高不与君同饮,寺未悬空心已空。”《山中捡石》:“与君相伴云深处,十万大山笑我痴。”直抒胸意,大开大合,感人至深,便于记忆。《醉卧秋夜》中“蓑翁醉倒无人问,一任宵寒霜染腮。”一个“染”字信手取来,有点睛之妙。
  旭光是学王羲之起家的,去年夏天专门去嵊州拜谒羲之墓,有诗曰:“久慕心仪忙跪拜,碰出火花接上头。”在感情上他碰出了火花,在帖学上他接上了源头,他对二王经典帖学的理解,必然更深了一层,走在了帖学创作的前头。
  六、激活唐楷
  旭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发现一直活在老百姓心中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唐人楷书,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师的楷书经典,长期以来一直不能入选当代全国展。原因是法度太多,性情太少。对此他提出了“激活唐楷”这一理念,并在评选工作中予以推动。他组织评委,推动楷书艺术性评选导向,终于选出了有性情、有变化的唐楷作品。“激活唐楷”之说广泛影响了书坛,第九届全国展时,河北作者李国胜的有姿势、有行书意味、有笔墨情趣的颜体楷书就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激活唐楷”已经成为书坛的一个行动口号。
  不仅思考自己,还关怀别人,关心社会,这就是古人说的“士人情怀”。2002年他得知甘肃华池县一些孩子上不起学时,他掉了泪,因为华池县曾是中共北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作为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感到自责,感到对不起那里的父老乡亲与孩子。于是他负责了60名孩子一至五年级的学费。一到假期孩子们都给他寄成绩单,写信,有叫叔叔的,有叫爷爷的,有叫老师的,他由衷的释怀,也感到自己活的有价值。
  自2012年起,旭光又开始了书法国际传播的新征程。连续四次走进联合国总部举办书法展览和讲学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发表了以书法为主题的讲话,在最大的国际舞台上弘扬了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是书法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
  旭光用毛笔饱蘸着生命和一个民族的情感,舞动了书坛,舞动了联合国大厦;他连续几年被书法媒体评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及十大书家;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旭宇: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
  张旭光简历
  张旭光,字散云,一九五五年十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荣宝斋艺术总监,荣宝斋书法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
  张旭光先生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
  张旭光倡导“重读经典”,提出“以现代审美意识开掘书法传统的现代洪流,使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头之上,即古即新,走向未来”。他提出的“到位与味道”、“发展新帖学”、“激活唐楷”等思想,以及他的创作,已经广泛影响了中国书坛,形成了主流书风,被称为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
  张旭光自一九八八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日本、韩国、美国及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和交流讲学,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举办讲座和专题节目;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出版专著有《楷书》教材,《行书八讲》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中央数字电视行书技法讲座(四十二讲)》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届国展、第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二○○八年创建北兰亭,连续五年举办展览、捐赠、教学、研讨及书法电视晚会等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北兰亭书画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展览和讲学,开启了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系列活动。
  (栏目编辑:杨瑷玟)
其他文献
没有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大概也无法理解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毕业生疯狂的庆祝活动、怪癖的纪念品和隆重的仪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地毕业生是怎样纪念自己的青春的吧。“裸”奔在一些美国大学,毕业生会趁大学生节的机会欢庆毕业,“放纵”自己,尽情胡闹一次。在当地大学生节当晚,毕业生们只穿着靴子和少量内衣,涂着刮胡须膏,沿着大学城“裸”奔。平时当地大学生也喜欢以这种方式庆祝各种活动,但参与者为数不多,通常只在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高科技中心,新加坡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现在它又是如何在不丢弃工业社会成就的同时,迈向绿色发展的?“从城市花园到花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引领着这个数百万人口的面积狭小的岛国迅速发展为朝气蓬勃的生态之城。  滨海湾花园  从火星上的地球观测站一定能看到:一个由可以反射多余温度的玻璃制作而成的巨大半球形穹顶,内部由人工控温,设有空气调节器,铺有地下水管。这里除了栽种玫瑰、仙人掌和洋
风情的意大利人在街头看到美女时通常会说“Ciao bella!(再见美人!)”,然后唱起意大利歌。而英国建筑工人在街头看到美女时会说“Oi, love!(哦,宝贝儿!)”,然后开始向她们吹口哨。  在英国街头有一种奇怪的社会风气——城市建筑工地的工人都会向路过的女性吹口哨。在英国这个绅士的国度,会以吹口哨的方式在街头向女性“示好”的只可能是建筑工人——那些不羞于展示自己浓密腋毛的小伙子们,他们还会
外交是一种智慧的较量。智慧来自何方?智慧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长出来的。从什么地方长出来?答案是文化沃土。遇到问题,跟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我看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邓小平在1975年谈到中法关系时曾说:把中法两国联系在一起的因素比人们想象到的要多得多。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我接触的法国人中,大多数对自己国家及欧洲的历史很熟悉,对巴黎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他们不仅重视自己的历史,对
17世纪中叶,一个德国人在游俄日记中,对“古怪的”俄罗斯浴进行过生动的描述,这成了世人“接触”这一“奇特之浴”的“经典”之作:在热气腾腾的房间里,一个个赤条条,平躺在三层沐床上熏蒸,实在热得受不了时,才出浴往身上泼冰水。遇冬日,则跑出室外,在雪地上打滚,滚足后再返回续蒸,一连数回,感到爽尽才罢浴。从这部日记还可以看出,人人都喜欢这种浴法,不分男女老幼,也不论平民贵族。而且,这既是爽身之道,也是人际
每到年初或是某个人生节点(例如生日),就少不了做计划、表决心的事儿。“啊啊啊,今年我一定要……”边说边暗自希望自己富有野心的计划能够完美实施:马上就去做,最晚明天,肯定有一天会去做……你是不是其中一员呢?所有时代最天才的拖延者追求卓越的人应该看到,就连天才也不总是按时完成他们的杰作。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是一个拖延大王,《最后的晚餐》超出约定期限4年才交,而《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是拖了14年。如今这样的
现在,是安定、富裕、健康的年代,却也是活得最忧虑的年代。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幸福的真谛,并告诉我们如何去获得它。尼尔·帕斯李察得知妻子莱斯利怀孕之后,脑海中就开始构思写一本书。当时他们的亚洲旅行刚结束,正坐在回加拿大的航班上,一位空乘递给他一块松糕,包装纸上写着“恭喜”二字。在旅行快结束的时候, 莱斯利觉得身体不适,可能是怀孕的征兆,在飞机中转的时候,她测试了一下,果真如此。帕斯李察知道后,第一
这个由谎言堆积起来的故事,毫无疑问是真实的。  卡尔洛有一个怪癖,他总是喜欢在时事辩论之后下厨。他过着简单的生活:没有银行卡,简略的政治文化背景,简单的家庭关系——一个死去的母亲,居住在意大利波伦亚的多年不见的父亲。这名30岁的男人喜爱整理,也热衷于改编马文·盖伊的音乐。卡尔洛通过他的整理癖与编纂癖,确认了一些资本主义体制的敌人。“我曾将他怪异的行为视为英国与意大利之间的文化差异,因为卡尔洛告诉我
医学的进步让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但不管怎样,人总有一死。在走向死亡时,人们应当避免什么、接纳什么呢?玛吉·弗格森的探究给了我们一些参考。去年夏天,我父母给当地的殡仪馆打电话。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父亲86岁,母亲82岁,他们身体健康,能够独自料理生活。但是他们想在临走前,清理好老房子,尽量少给5个孩子添麻烦。为自己的葬礼做准备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父母都不惧怕死亡。他们都有信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X射线、荧光分光光度计、内窥镜等高科技手段,来揭开那些世界级大师画作背后的秘密……达·芬奇 《抱银鼠的女子》(1488-1490)最早的画中没有银鼠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科特发现,达·芬奇经典肖像作品《抱银鼠的女子》颜料涂层下一共有3个版本:一个版本中女子怀中没有抱银鼠,另外两个版本中银鼠的大小、形态和皮毛的颜色都不同。画中的女子叫塞西莉亚·加莱尼,是米兰大公爵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