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环保意识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強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一)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一)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四)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四、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湿阻中焦证是否也通过影响水糖协同转运蛋白的表达而导致水液代谢失衡,研究平胃散是否通过调整水糖协同转运蛋白的表达来协调水液代谢状态,进而发挥祛湿作用。方法:采用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物肝肺肾内水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1、GLUT2、GLUT3)的分布,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动物肝肺肾内SGLT1、GLUT2、GLUT3和Na+-K+-ATP酶的含量。结果:1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常见病,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针灸治疗AS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尚缺乏高质量研究证据证明其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针灸疗法治疗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当今,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化学实验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化学实验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
期刊
目的:发挥传统中医六经辨证论治优势,创建防治紫癜性肾炎少阴经府特色方案,以期统一紫癜性肾炎标准化临床诊疗,最终形成以少阴辨证为主的紫癜性肾炎临床诊疗方案。本研究是其中的
摘要: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辅导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随时都会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转化学生消极心理,减少负面影响,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科学课 心理健康 信念 自我意识 归因 积极学习 管理情绪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时刻都有可能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这不仅制约孩子们的发展,还会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靠每2周1节的健康教育课
摘要:信息技术因其无可取代的直观性、形象性,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物理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完成一些在物理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生成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物理课堂。本文从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师生互动方面的作用三个层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动态生成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