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表格作为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一种载体,是表达信息、反映当前政治经济工作变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形式。试题由提示语、表格材料、表脚注、解答要求和设问五部分组成,可以说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对各种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源的准确解读。一般步骤如下。
一、读标题语
标题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对理解试题的核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和导向作用。我们不能将这些解题的有效信息轻易抛弃,这些标题提示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有的甚至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二、读图表内容
图表所反映的各种现象都是通过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只有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总观数据的起点和终点,形成总体印象,才能结合标题提示和脚注来说明问题的态势、变化的程度或变化的趋势。
三、读“注”
表格后的表脚注与表格有必然联系,是图表材料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如果忽视了“注”的内容,就无法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四、读图表的内在联系
图表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例如:纵向联系,即从时间上看;横向联系,即从空间上看,分析比较项目之间的联系;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分析时不仅要描述现象更要透过现象分析出本质和规律,即获得理性认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既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共性,又要从细处着手突出个性;而最常见的是因果联系。
五、读表格材料要求与读设问相结合
依据题目要求把设问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审读,使所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有效性和综合性。因为设问规定着答题思路和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性,学生偏离了任何一方,都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这是一个阅读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试题进行现象描述、揭示联系,然后提出对策的过程。只有把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处理好,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解答图表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五忌”:
“三看”即:一看图表标题;二看图表内容,三看图表图例、注释。
看时要有“两比较”,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五忌”即: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啰唆;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例:(2007高考文综全国卷Ⅱ40题第6问)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表2 中国玉米产需表单位:10000KG
(6)根据表 2 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10 分)
解题思路:首先,从纵向(即以时间为序)看玉米总产量逐年扩大,总需求量也逐年增长。其次,从横向(即以空间为界)看“产量”与“年度总需求”的联系,推出: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看“年度总需求”与“需求结构”中“饲料消费”和“工业加工”之间的联系,推出:玉米总需求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再次,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前两条的分析主要是从整体着眼,从部分(细节)看虽然从 2001 年至 2006 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但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推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最后,运用价格变动影响供求的知识,推出: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参考答案: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 2001 年至 2006 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读标题语
标题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对理解试题的核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和导向作用。我们不能将这些解题的有效信息轻易抛弃,这些标题提示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有的甚至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二、读图表内容
图表所反映的各种现象都是通过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只有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总观数据的起点和终点,形成总体印象,才能结合标题提示和脚注来说明问题的态势、变化的程度或变化的趋势。
三、读“注”
表格后的表脚注与表格有必然联系,是图表材料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如果忽视了“注”的内容,就无法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四、读图表的内在联系
图表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例如:纵向联系,即从时间上看;横向联系,即从空间上看,分析比较项目之间的联系;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分析时不仅要描述现象更要透过现象分析出本质和规律,即获得理性认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既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共性,又要从细处着手突出个性;而最常见的是因果联系。
五、读表格材料要求与读设问相结合
依据题目要求把设问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审读,使所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有效性和综合性。因为设问规定着答题思路和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性,学生偏离了任何一方,都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这是一个阅读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试题进行现象描述、揭示联系,然后提出对策的过程。只有把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处理好,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解答图表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五忌”:
“三看”即:一看图表标题;二看图表内容,三看图表图例、注释。
看时要有“两比较”,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五忌”即: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啰唆;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例:(2007高考文综全国卷Ⅱ40题第6问)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表2 中国玉米产需表单位:10000KG

(6)根据表 2 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10 分)
解题思路:首先,从纵向(即以时间为序)看玉米总产量逐年扩大,总需求量也逐年增长。其次,从横向(即以空间为界)看“产量”与“年度总需求”的联系,推出: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看“年度总需求”与“需求结构”中“饲料消费”和“工业加工”之间的联系,推出:玉米总需求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再次,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前两条的分析主要是从整体着眼,从部分(细节)看虽然从 2001 年至 2006 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但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推出: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最后,运用价格变动影响供求的知识,推出: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参考答案: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 2001 年至 2006 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