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爸爸是世界上最牛的爸爸,他的工作就是翻山越岭、东奔西走,大江南北几乎就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
别以为爸爸是去旅游的,他是一位工程师——勘探队的工程师,他的工作是探宝。
爸爸只有一点不好,就是他经常出差,往往好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所以,爸爸回家的日子就是我们家的节日。爸爸每次出差回来总会给我带来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给我讲惊险有趣的探宝故事。
这天放学,来接我的妈妈穿了一件漂亮连衣裙,为什么?爸爸回来了呗!我们赶回家,一推门,爸爸就笑盈盈地迎了过来,抱起我连转了好几圈才放下。
“爸爸爸爸,您这回去爬哪座山了?”我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问道。
“爸爸去的是这儿的山。”爸爸指着海南岛下边一片蓝色的区域说道。
“爸爸逗我玩,这是南海,哪儿有什么山!”我笑道。
“儿子的地理学得不错呀!爸爸是去的南海。”说着,他从背包里掏出几只布满棕色斑点的贝壳递给我。
“虎斑贝!”我在《百科探秘·海底世界》杂志上见过这种漂亮得就像工艺品的贝壳照片。
“我还以为你们勘探队专门爬山越岭呢,这回改海军啦?”妈妈问道。
“嗯,我们此行目的是海底能源调查。”爸爸回答道。
“这我懂,是勘探海底石油吧?”我恍然大悟。
爸爸连连摇头:“人类开采了那么多年石油、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储量已经越来越少、接近枯竭了,我们寻找的是新的替代能源。”
“替代能源?”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问道。
“嘿嘿,”爸爸得意地笑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你们亲眼看看我找到的宝贝——”爸爸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铁罐儿,打开盖子,说,“看看里面有什么。”
罐子里有一块白花花的东西,有点儿像冰块。我用手在罐口扇了扇,这是什么味道呀?有点儿像煤气灶刚打着时闻到的天然气的味道。
“看样子像冰激凌,闻着却有点儿天然气味道。”我迟疑地说。
“嘿!不错,你用手扇着闻的动作挺专业,鼻子也挺灵!”爸爸说着,从罐子里取出一块“冰激凌”放在盘子里,划火柴一点,“冰激凌”顿时被点燃,蹿起了蓝中透红的火焰,倒有些像餐厅里给汤锅加热、放在小罐子里的固体酒精。
“看见没?这就叫‘冰火两重天’。”爸爸得意地说。
“好玩,好玩!这是你们在哪儿找到的宝呀?”我问道。
“南海海底。”爸爸说。
“南海海底会有冰?”我怀疑道,“南海那么热,哪儿会有冰?有热带鱼还差不多。”
“这种冰叫可燃冰,与南极、北极的冰山可是两码事儿,”爸爸笑道,“你们知道舞台上制造烟雾效果时使用的干冰吧?”
妈妈回答道,“当然知道,二氧化碳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会变得像冰块一样,那就是干冰。把干冰拿到空气中,它就会迅速气化,吸收热量,空气里的水分遇冷凝聚成雾滴,就像烟雾。”
“没错。我们发现,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也能变成像冰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你们看到的这玩意儿,也就是可燃冰。”
“这和做饭用的天然气是一样吗?”妈妈接着问。
爸爸说:“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家用天然气成分相同。不过,天然气的用途可不仅能做饭,还可以用来开车、发电,也可用于化工领域,是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我们的科考船用仪器和水下机器人做了大量的海底探测,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的蕴藏量相当于700多亿吨石油的能量,开采出来可供全国使用130年。”
“那你们还不赶紧开采呀!将来,汽车司机到加油站,就像买冰激凌一样说:‘给来五个冰激凌!’加油员把冰疙瘩塞进油箱,嘀嘀!开车走了。”我打趣道。
“哈哈,你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爸爸笑了,转而又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过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刚才咱们说了,只有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可燃冰才是固体,可如果直接把它从海底往上搬,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可燃冰就会迅速气化,挥发到大气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的影响力比二氧化碳还要大20倍,如果甲烷大量泄漏,会对气候造成灾难性影响。另外,如果开采不当破坏了海底平衡,有可能导致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甚至海啸等灾害。所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谨慎对待。”
“双刃剑?你说得也太耸人听闻了吧?”妈妈有点儿不大相信地说道。
“耸人听闻?你们知道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吗?”爸爸问道。
“当然知道。”
“有科学家认为,魔鬼三角现象,很可能就是可燃冰在捣鬼。”爸爸说,“海底的可燃冰在压力减小、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就会融化成甲烷,升到海面上。如果可燃冰突然大量气化,就会形成大量的气泡,甚至掀起巨浪。这种含大量气泡的海水密度甚至会降低到只有0.5或0.6,船经过这种地方,浮力不够,自然会沉下去。另外,甲烷涌到海面上,会使海面上空氧气不足,飞机驾驶员会因缺氧窒息。所以,也可以说可燃冰是魔鬼冰激凌,只有真正制服魔鬼,才能吃到冰激凌。”
“了不起!”妈妈赞许地说,“你们的工作还挺具挑战性!”
“爸爸,有机会,你也带我去南海看看好吗?我也想捞点燃烧冰激凌。”我央求道。
“我们正在南海建设基地,等安顿好了,有可能让你们去探亲。”爸爸说。
“太好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期盼这一天尽快到来。
别以为爸爸是去旅游的,他是一位工程师——勘探队的工程师,他的工作是探宝。
爸爸只有一点不好,就是他经常出差,往往好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所以,爸爸回家的日子就是我们家的节日。爸爸每次出差回来总会给我带来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给我讲惊险有趣的探宝故事。
这天放学,来接我的妈妈穿了一件漂亮连衣裙,为什么?爸爸回来了呗!我们赶回家,一推门,爸爸就笑盈盈地迎了过来,抱起我连转了好几圈才放下。
“爸爸爸爸,您这回去爬哪座山了?”我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问道。
“爸爸去的是这儿的山。”爸爸指着海南岛下边一片蓝色的区域说道。
“爸爸逗我玩,这是南海,哪儿有什么山!”我笑道。
“儿子的地理学得不错呀!爸爸是去的南海。”说着,他从背包里掏出几只布满棕色斑点的贝壳递给我。
“虎斑贝!”我在《百科探秘·海底世界》杂志上见过这种漂亮得就像工艺品的贝壳照片。
“我还以为你们勘探队专门爬山越岭呢,这回改海军啦?”妈妈问道。
“嗯,我们此行目的是海底能源调查。”爸爸回答道。
“这我懂,是勘探海底石油吧?”我恍然大悟。
爸爸连连摇头:“人类开采了那么多年石油、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的储量已经越来越少、接近枯竭了,我们寻找的是新的替代能源。”
“替代能源?”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问道。
“嘿嘿,”爸爸得意地笑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你们亲眼看看我找到的宝贝——”爸爸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铁罐儿,打开盖子,说,“看看里面有什么。”
罐子里有一块白花花的东西,有点儿像冰块。我用手在罐口扇了扇,这是什么味道呀?有点儿像煤气灶刚打着时闻到的天然气的味道。
“看样子像冰激凌,闻着却有点儿天然气味道。”我迟疑地说。
“嘿!不错,你用手扇着闻的动作挺专业,鼻子也挺灵!”爸爸说着,从罐子里取出一块“冰激凌”放在盘子里,划火柴一点,“冰激凌”顿时被点燃,蹿起了蓝中透红的火焰,倒有些像餐厅里给汤锅加热、放在小罐子里的固体酒精。
“看见没?这就叫‘冰火两重天’。”爸爸得意地说。
“好玩,好玩!这是你们在哪儿找到的宝呀?”我问道。
“南海海底。”爸爸说。
“南海海底会有冰?”我怀疑道,“南海那么热,哪儿会有冰?有热带鱼还差不多。”
“这种冰叫可燃冰,与南极、北极的冰山可是两码事儿,”爸爸笑道,“你们知道舞台上制造烟雾效果时使用的干冰吧?”
妈妈回答道,“当然知道,二氧化碳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会变得像冰块一样,那就是干冰。把干冰拿到空气中,它就会迅速气化,吸收热量,空气里的水分遇冷凝聚成雾滴,就像烟雾。”
“没错。我们发现,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也能变成像冰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你们看到的这玩意儿,也就是可燃冰。”
“这和做饭用的天然气是一样吗?”妈妈接着问。
爸爸说:“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家用天然气成分相同。不过,天然气的用途可不仅能做饭,还可以用来开车、发电,也可用于化工领域,是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我们的科考船用仪器和水下机器人做了大量的海底探测,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的蕴藏量相当于700多亿吨石油的能量,开采出来可供全国使用130年。”
“那你们还不赶紧开采呀!将来,汽车司机到加油站,就像买冰激凌一样说:‘给来五个冰激凌!’加油员把冰疙瘩塞进油箱,嘀嘀!开车走了。”我打趣道。
“哈哈,你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爸爸笑了,转而又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过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刚才咱们说了,只有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可燃冰才是固体,可如果直接把它从海底往上搬,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可燃冰就会迅速气化,挥发到大气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的影响力比二氧化碳还要大20倍,如果甲烷大量泄漏,会对气候造成灾难性影响。另外,如果开采不当破坏了海底平衡,有可能导致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甚至海啸等灾害。所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谨慎对待。”
“双刃剑?你说得也太耸人听闻了吧?”妈妈有点儿不大相信地说道。
“耸人听闻?你们知道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吗?”爸爸问道。
“当然知道。”
“有科学家认为,魔鬼三角现象,很可能就是可燃冰在捣鬼。”爸爸说,“海底的可燃冰在压力减小、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就会融化成甲烷,升到海面上。如果可燃冰突然大量气化,就会形成大量的气泡,甚至掀起巨浪。这种含大量气泡的海水密度甚至会降低到只有0.5或0.6,船经过这种地方,浮力不够,自然会沉下去。另外,甲烷涌到海面上,会使海面上空氧气不足,飞机驾驶员会因缺氧窒息。所以,也可以说可燃冰是魔鬼冰激凌,只有真正制服魔鬼,才能吃到冰激凌。”
“了不起!”妈妈赞许地说,“你们的工作还挺具挑战性!”
“爸爸,有机会,你也带我去南海看看好吗?我也想捞点燃烧冰激凌。”我央求道。
“我们正在南海建设基地,等安顿好了,有可能让你们去探亲。”爸爸说。
“太好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期盼这一天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