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揭秘”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o89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魔术就是让你“眼见不为实”!它巧妙地利用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乃至高科技的激光、遥控手段以及各种功能新材料,为你呈现出一幕虚实莫辨的奇妙场景。
  
  从古代戏法到现代魔术
  
  魔术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幻术”、“障眼法”,俗称“戏法”。作为节目表演,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中国最早的魔术是三国时期的《钓鱼》,到现在还有表演的。隋炀帝时出现《黄龙变》:魔术师变出来满地的水族动物。唐玄宗时流行的《入壶舞》,表演者从左面缸中钻进去又从右面缸中爬出来,都是冠绝一时的魔术佳作。
  到了宋代魔术更加兴盛,还出现了魔术师的民间社团——云机社。著名魔术师杜七圣,擅长“杀人复活”的把戏,名噪一时,称为“七圣法”。明、清时期,魔术戏法在街头巷尾流传,著名的《九连环》、《仙人栽豆》(两个碗把七颗胶豆扣在一起,来回变幻,来去无踪)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魔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无中生有”、“从有变无”、“碎物还原”、“即刻变形”、“以假作真”、“迅速易位”等等。这些魔术手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十分不易,必须刻苦练习。
  “无中生有”一方面要靠手上功夫,另一方面也要靠道具的精巧。魔术师在舞台上可以凭空变出几千朵色彩缤纷的花朵,其实都事先藏在衣服里,要求花朵的材质非常轻,而衣服既要呈现飘逸感,又不能阻碍“出招”动作,因此衣服内部的收纳空间经过了反复多次的试验才定下来。装满“机关”的演出服十分重,但看上去魔术师的动作却是轻盈潇洒的。魔术师大J幅度夸张的肢体动作,加上刺激的音乐和灯光,也是很好地转移观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即刻变形”是手彩类魔术常见的表现形式,魔术师能将手中的蜡烛瞬间变成一把宝剑,其实就是手法麻利地“捣鬼”,让观众的眼睛跟不上魔术师两只手的速度。
  “碎物还原”节目中,满满一瓶可乐倒进一位观众衣领,却发现身上滴水未见,再一晃,可乐又回来了,其实这是利用光学原理设计的魔术节目,魔术师手里是一个经过处理的可乐瓶,通过一定角度的倾斜加上舞台灯光的配合,可乐瓶壁的色彩发生了变化,观众看上去好像是可乐被倒了出去一样,实际上可乐还都装在瓶子里呢!
  
  现代科技为魔术插上翅膀
  
  魔术就是魔术师在最准确的时间,最适当的角度,采取科学手段和声东击西的方法,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误导观众),从而利用观众视觉、听觉上的错觉,去施展变幻的技巧,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处理,造成许多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魔术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越是惊险的大型魔术越得靠声、光、电的科技配合,从某种程度说,魔术师是非常善于利用新技术制造奇妙境界的人,国内外优秀的魔术师,都是利用科学原理精心设计魔术表演道具的高手。比如将人体“切开”,就是充分利用全息摄影,人们看到演员钻到箱内,露出的实实在在的头部,其实这个“头部”仅是一种看似“真实”的影像啊!
  魔术道具大部分观众不熟悉,全靠特制而成。如:魔术棍、魔术枪、铁皮简、魔术缸和魔术箱……
  在“以假作真”一类的节目中,魔术师舞动一块“神奇手帕”,原先画上的一幅假花竟然突然之间绽放,其实是有助手在场外暗中遥控,真正有神力的不是手帕,而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电子遥控手段。
  “迅速易位”在近景魔术中屡见不鲜,一杯满满的水转几圈过后竟然无端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杯中,其实这些水杯都是用一种特殊化学材料做成的,杯里的水在很短时间内已经被固化剂由液体固化成了固体。
  
  看刘谦魔术,乐呵乐呵得了
  
  连续两年的春节晚会,刘谦都表演了精彩魔术节目,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大众揭秘魔术的热情。
  我们外行人也可以试着探秘刘谦魔术的奥秘:比如,他是如何把满满一杯橙汁变没了?为了让观众相信是橙汁,刘谦特地小抿一口尝尝,随即又倒入适量的橙汁,橙汁看起来很“满”。这是利用人们常识心理:倒入杯中的橙汁既然是满的,就必然是一杯。接下来,他用手捂住纸杯,把杯子头朝下,“满满的”橙汁变没了,令人惊奇。我们还是把焦点集中在这个纸杯上,原来“纸杯”是有机关的,在离杯口两三厘米的地方有一个隔层,其实橙汁也只是倒到这个地方,纸杯下部都是空的,里面塞了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其吸水能力大得惊人,是它自身重量的500~1000倍)。纸杯翻转过来之前,将纸杯轻轻一捏,隔层与纸杯壁有了缝隙。本来就不多的橙汁流进杯里,被里面的树脂材料吸收了,看起来仿佛就是“满满”的橙汁全变没了。最后,刘谦为了消灭“证据”顺手揉坏了纸杯。
  刘谦魔术的高潮是“手穿玻璃”。笔者认为,这个魔术看似神奇,其实除去特制道具实在索然无趣。在电视镜头下,玻璃桌面清清楚楚现出一个碗口大的圆圆的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实桌子的玻璃有机关。玻璃有一处可以移动或旋转,只要触动机关(由本人或助手暗中操作),就可以露出一个光光滑滑的洞!恰好可以让手穿过。至于这张桌子从表面敲打看不出任何问题,则需要有特殊光影道具来配合。
  说到底,魔术师并没有超人的特殊本能,他只不过遵循了科学的规律,而一个魔术的成功则依赖于魔术师的逆向思维,魔术是人类智慧的高级表现形式。有人说魔术就是骗人的,这未免太武断了,广大观众喜欢这种快乐的充满智慧的“欺骗”。应该这样说:现代魔术是个高科技、高智慧的娱乐节目,看完以后乐呵乐呵得了,完全不必绞尽脑汁去无休止探秘,可以说:你永远不会完全揭开魔术的“奥秘”!(文章代码:101205)
  [责任编辑]庞云
其他文献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便开始影响地球环境。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如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很多技术手段。比如提高现有设备的燃烧效率,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如今各种金融类交易所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但是,气候交易所也许是。成立于2003年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基于国际规则的温室气体排放登记、减排和交易平台。各会员自愿参与,它试图借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温室效应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难题。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生效,国际社会对弹性的基于市场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和政治支持。随着国际社会对气
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类似的“人造”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得浸浴时顿悟以比重来测定计算王冠中的黄金含量;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在睡梦中看到蛇用头咬着自己的尾形成了一个圆圈,从而得到启示,创建了苯的环状分子式等等。  与其他
浏览器是我们接入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浏览器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浏览器增添了更多的功能,使得互联网变得更加精彩。近期微软发布了据说安全性最好的浏览器IE8,直接把浏览器大战推向高潮。  虽然距离IE7正式发布仅半年,IE8就宣布问世,但它在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十分明显的。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它可帮助你更方便快捷地从网页获取所需的任何内容,同时提供了更高的隐私和安全保护。  相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为东南形胜之区,自古繁华,因其为龙盘虎踞之地而屡屡成为多事之区,刚健中略显几分苍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不知消磨了多少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因而多难的金陵又不乏几分柔媚之态,这金粉之地便以今日的夫子庙秦淮河畔为其缩影,贡院街和贡院西街则以丁字形的街区格局经纬期间。站在夫子庙前,贡院街上,秦淮河畔,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汇之处和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据《新疆史鉴》介绍,汉代以前及西汉时期,人们称在新疆的汉人为“秦人”。从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不少内地居民来到新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汉人逐步形成遍布斯疆各
人们常把燕窝同人参、鹿茸等相提并论,认为它不仅是美味佳肴也富有营养,还身价不凡,故燕窝又有“东方之珍”的美称。    此燕非彼燕    燕窝,字面上看来是燕子筑的巢穴,然而这里的燕子并非春来秋去的“小燕子”,而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金丝燕。它们形体很小,分布于热带海洋的沿岸和岛屿,生活在印度、苏门答腊、马达加斯加、泰国、日本以及我国南海之诸岛的岩洞里,主要以海藻和海里的小生物为食物;内
从墨西哥无尾蝙蝠的情歌到赤背蜘蛛危险而诱人的舞姿,爱的语言在动物王国响亮而清晰,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但是手段千差万别。    驼背鲸:浅吟低唱    浅吟低唱是动物王国里吸引异性的常用手段。很明显,雄驼背鲸唱歌是为了引诱异性和宣告自己的领地。那是一种低沉的吼声,听起来像嗡嗡声、鞭挞声和喳喳声。尤其有趣的是,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些雄鲸会通过改变它们的声调对其他鲸鱼的歌声做出回应,仿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它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位于河南陕县三道塬的西张村镇,现今还存在着大批地坑院窑洞群。  地坑院一直是陕县塬上人民的主要居住形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地坑院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残破,随之而来产生了采光差、通风不良、塌项、渗水、抗震性能差等缺点,难以适应现代生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    中国植物染料简史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