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略谈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品德 社会 思想 认识 素质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帮父母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了!”面对这种想法,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父母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爸妈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学生说:“我会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教师可适时引导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教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学生再去实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
  (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学生的一些正确、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例如,我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我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教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教师,提高教学实效。
  (二)“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三)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濃,收到的效果较好。
  总之,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工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责编 金 东)
其他文献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
美国研究人员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运算发现,本世纪结束前若能减少70%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就可部分避免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斯加夫特有一句名言,“我们应该利用游戏,为了教会儿童掌握自己动作的本领”。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小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教师都能感受到。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能够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游戏活动。  笔者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城市集体土地和城市农民人口的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口生活保障现状和土地对于农民生活的特殊保障意义的概括总结,探讨在现行法律
全球首屈一指的资讯科技展CeBIT2009年展会3月8日在德国汉诺威落下帷幕。本届CeBIT展会企业锐减1/4多,如此大幅度缩水凸显了IT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现状。在此背景下,包括原先的环
摘 要:教师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感悟,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教师要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情景;生活;故事;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性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可行、开放
投标过程中,于妙运用投标技巧可以提高投标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工程造价相关人员与相关工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投标,可以说投标的质量是工程造价质量的保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