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指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目前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是从某一点出发,不依常规,寻求变异,进行放射性联想的一种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概括出最优方案或共存的根本问题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综合信息的反馈。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 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地发展中学 生的创造力,追求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怎样激发 这两种思维的积极性,并发挥其创造功能和效应呢?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开掘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
  历史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 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比如,设计英国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方案,就可以一反传统的先因后果、顺理 成章、水到渠成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数据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新成果,让学生在惊讶中追寻其历 史根源的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
  其次,应该精心设计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情景。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辅设好的阶梯拾级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异乎寻常的突破;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再次,应精心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写作历史小论文,举行历史报告会,历史故事会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能力。活跃第二课堂,教师应注意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展开思维的 翅膀,决不能要求学生把书本当“圣经”而不敢“离经叛道”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广泛地涉猎历史 知识,开阔视野。可以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录相、录音、电影、文献资料,让他们从中寻觅和探索历史奥秘 。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情境。
  三、聚合、发散思维的有效激发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应单纯只要求学生记住科学的历史结论,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对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探幽索隐”。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善于聚合思维的人,往往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找出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特殊性中的普遍性。
  1、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对刺激很流畅地做出反应的能力,即单位时间通过的思维量。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思维的流畅性越好。历史现象之间及其内部,无不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其发生发展也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因而在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时,一方面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应畅通、少阻、迅速,另一方面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
  2、利用假设或变式,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二特征,思维的变通性指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指面对问题情景时能随机应变,不拘限在某一方面。当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能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关键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培养思维的变通性,首先要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所谓逆向思维,即改变正常思路,遇到问题“倒过来思考”。采取这种思维方式,不尽是“观流之去向”,而是“寻流之源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一味正向思维的机械性,克服线性因果律的简单化,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其次,要注重进行侧向思维训练,即利用知识间的相似或相近部分进行联想与类比,以获得新的启迪。教学中可利用假设或变式,让学生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四、培养直觉思维,注重右脑开发
  1、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联系。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注意右脑的开发
  右脑的开发主要通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训练。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前面已作阐述。形象思维的培养可通过上课形式的改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也可利用电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器具图表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总之,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与BREM的比较,评价MREM在多个阈值诊断试验Meta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利用MREM数据的多维特征,尝试将MREM扩展到多分类结局变量的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中,以期进一步
项目概述  自助洗车设备根据养护洗车独特性精心设计制造,具有出水少,高速,雾状,节水,恒温,经济环保等特点。即使在北方,冬季寒冷,沙尘粉尘严重的城市,洗车效果一样出色。自助洗车提供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车主不用花心思去安排什么时间洗车。成本比传统洗车店的成本要低的多,为车主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水枪将免擦拭洗车泡沫涂抹车的全身,再用高压水枪对车进行全面清洗、去污,全过程无需手工
摘 要:初中语文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初中语文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在初中语文教改的过程中,要探析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找准教改的切入口,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教改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课程标准和课改实验的目标所在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的不断深入,初中的史料教学法也越来越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加强史料教学法的研究与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提高其人文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了。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概念、功能和运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初中的历史教学产生裨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