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逐渐被提升。而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促使生态平衡得以逐渐稳定,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完成园林绿化的施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对完成的工程进行高质量的养护,只有养护管理的技术也达到了标准,才会更好的使园林景观趋向完美。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当下的园林绿化工程的现状与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施工;养护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所以在进行城市建筑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风景园林绿化施工。通过打造园林绿化城市有效地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产生的矛盾,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风景园林绿化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施工技术同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手段,才能够保证风景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因此,为了提高风景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的成活率,确保打造出更加优美的园林自然环境,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技术和养护手段,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的实际效果,促进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1.1 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施工方案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的指导方案,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能保证整个园林工程的高质量。目前,我国园林工程施工企业总体水平距离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是因为我国园林工程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工程总体设计方面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到工程实践深处。施工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对于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施工设计存在问题。比如园林花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在工程设计方案中,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就随意找到配置方案,但实际施工效果不好,导致园林工程效果大打折扣。
1.2 缺乏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相对比,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园林绿化工程本身的特性导致的。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花木植物是重要的组成成分,植物是具有生命的,不是冷冰的建筑材料,一旦缺乏养护管理,将会导致植物发生枯萎,甚至逐渐死亡。目前,很多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者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在养护管理方面并不具有太大的区别,体现出其对养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具备较高的专业和职业素养,导致园林养护管理的缺失。
2 園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浅析
2.1 整体工程施工规划管理
随着当下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正的提出和落实,地方政府逐渐开始重视起园林绿化工程,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规模,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介于此,相关林业局应该结合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上去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对科学发展原则进行严格遵循,实现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首先,应在生态视角的基础上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对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严格做好;其次,要从生态平衡和稳定得以保持的视角层面上,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不断丰富;最后,应对园林绿化树种的种类进行不断丰富,对不同林木之间的配置进行增加,让林木的多样性得到保障。同时还要结合园林绿化工程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和病虫害等问题,运用想要的防范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借助于生物防治和生态隔离等就技术,让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2.2 相关人员的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存在较为复杂的人员组成结构,由绿化人员、栽植管理人员、整地人员以及规划设计人员等多个人员队伍组成,而这些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过程中,不管是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开展过程中,应对相关绿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选聘问题进行严格重视。此外,还要对园林绿化人员的管理现状进行严格关注,定期的培训园林绿化人员的业务能力,促使相关园林绿化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园林绿化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将合格监理人员队伍给建立起来,使其能够对造林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同时还要对责任制和培训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让园林绿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减少和避免,从而才能让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目的得到有效实现,让预期改善生态环境期望得以实现。
2.3 植物成活率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移栽工作为作为常见的一项施工作业,且对植被的存活率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植被在移植过后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相关施工建设单位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进一步控制植被存活率。例如:对苗木土球的标准进行适当性的提升、将蒸发抑制剂喷洒在植物叶面,促使植物的湿度和水分含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植物苗种植速度进行不断加快,若气候较为炎热克构建一些遮阴设施、尽可能的断根处理老树以及一系列的珍贵树种,并在对其进行断根处理的同时对枝叶数量进行合理消减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才能让植被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使植被存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让植物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
3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养护方法分析
3.1 水分养护
在园林绿化养护环节中,除了要对植被进行定期浇水之外,还应依据气候差异的影响,及时补充土壤中不足的水分。灌溉要遵循适度原则,依据实际植物生长的客观所需,因地制宜的选择灌溉的方式和册数,确保植被可以适时吸收水分。针对植被养护工程较大的情况,可采取优先浇灌新树、小树、灌木、阔叶,而树龄较大、生命力顽强的树木可放在后面进行浇灌。从季节上看,灌溉方式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调整,如在夏季应避开午后阳光较足、天气炎热的时间段,应选择在10:00 或下午的16:00 进行灌溉。此外,灌溉的量要适度。若遇见雨水较多的年份,则可适当减少灌溉的次数,避免植被因过涝发生死亡。
3.2 施肥养护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应加强土壤养分的监护。若存在土壤养分不足难以满足植被生长需要的问题时,可对土壤进行改良,在植被的种植穴中,添加有机肥,保证植被的养分吸收。针对处于青壮年期的植被养护中,为助推植被长势,可对其1~2a 进行1 次穴施基肥。而针对生长旺盛的植被可则选用质地轻薄的肥料。针对缺乏某一单一元素的土壤,可增添含有这一元素的肥料。
3.3 病虫害养护
植被生长中,若不适当防疫,很有可能引发病虫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植被在栽植中可能自身生长因素以及周遭环境的影响。对此,在养护环节中,相关技术人员应留心观察、定期监测、提早发现、提早治疗。为保证园林绿化植被不受病虫害的影响,应针对病症,进行施药,并清理枯枝烂叶,保持空气的畅通。对发生病虫害死亡的植被,则应焚烧处理,避免传染给其他植被。
3.4 修剪养护
为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持续为城市美化,做出突出贡献。应在养护的环节中加强对植被的修剪养护。保证植被有稀有密,错落有致。依照设计作品的理念以及植被自身的生长习性进行修剪作业。修剪的时段可选择在植被的休眠期,其不断能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还能提升植被在第2 年的长势。对于病虫害严重的树枝应整根修剪并焚烧处理,同时,涂抹相应的保护剂。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将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进行有机地结合,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及自然规律,定期的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才能促进园林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从而使园林绿化工作支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刍议园林绿化施工如何提高植物的成活率[J].现代园艺,2019(10):180-181.
[2]张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素分析及优化措施[J].现代园艺,2019(10):190-191.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911197811270026)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施工;养护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所以在进行城市建筑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风景园林绿化施工。通过打造园林绿化城市有效地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产生的矛盾,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风景园林绿化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施工技术同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手段,才能够保证风景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因此,为了提高风景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的成活率,确保打造出更加优美的园林自然环境,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技术和养护手段,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的实际效果,促进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1.1 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施工方案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的指导方案,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能保证整个园林工程的高质量。目前,我国园林工程施工企业总体水平距离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是因为我国园林工程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工程总体设计方面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到工程实践深处。施工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对于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施工设计存在问题。比如园林花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在工程设计方案中,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就随意找到配置方案,但实际施工效果不好,导致园林工程效果大打折扣。
1.2 缺乏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相对比,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园林绿化工程本身的特性导致的。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花木植物是重要的组成成分,植物是具有生命的,不是冷冰的建筑材料,一旦缺乏养护管理,将会导致植物发生枯萎,甚至逐渐死亡。目前,很多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者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在养护管理方面并不具有太大的区别,体现出其对养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具备较高的专业和职业素养,导致园林养护管理的缺失。
2 園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浅析
2.1 整体工程施工规划管理
随着当下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正的提出和落实,地方政府逐渐开始重视起园林绿化工程,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规模,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介于此,相关林业局应该结合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上去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对科学发展原则进行严格遵循,实现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首先,应在生态视角的基础上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对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严格做好;其次,要从生态平衡和稳定得以保持的视角层面上,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不断丰富;最后,应对园林绿化树种的种类进行不断丰富,对不同林木之间的配置进行增加,让林木的多样性得到保障。同时还要结合园林绿化工程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和病虫害等问题,运用想要的防范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借助于生物防治和生态隔离等就技术,让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2.2 相关人员的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存在较为复杂的人员组成结构,由绿化人员、栽植管理人员、整地人员以及规划设计人员等多个人员队伍组成,而这些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过程中,不管是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开展过程中,应对相关绿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选聘问题进行严格重视。此外,还要对园林绿化人员的管理现状进行严格关注,定期的培训园林绿化人员的业务能力,促使相关园林绿化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园林绿化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将合格监理人员队伍给建立起来,使其能够对造林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同时还要对责任制和培训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让园林绿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减少和避免,从而才能让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目的得到有效实现,让预期改善生态环境期望得以实现。
2.3 植物成活率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移栽工作为作为常见的一项施工作业,且对植被的存活率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植被在移植过后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相关施工建设单位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进一步控制植被存活率。例如:对苗木土球的标准进行适当性的提升、将蒸发抑制剂喷洒在植物叶面,促使植物的湿度和水分含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植物苗种植速度进行不断加快,若气候较为炎热克构建一些遮阴设施、尽可能的断根处理老树以及一系列的珍贵树种,并在对其进行断根处理的同时对枝叶数量进行合理消减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才能让植被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使植被存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让植物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
3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养护方法分析
3.1 水分养护
在园林绿化养护环节中,除了要对植被进行定期浇水之外,还应依据气候差异的影响,及时补充土壤中不足的水分。灌溉要遵循适度原则,依据实际植物生长的客观所需,因地制宜的选择灌溉的方式和册数,确保植被可以适时吸收水分。针对植被养护工程较大的情况,可采取优先浇灌新树、小树、灌木、阔叶,而树龄较大、生命力顽强的树木可放在后面进行浇灌。从季节上看,灌溉方式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调整,如在夏季应避开午后阳光较足、天气炎热的时间段,应选择在10:00 或下午的16:00 进行灌溉。此外,灌溉的量要适度。若遇见雨水较多的年份,则可适当减少灌溉的次数,避免植被因过涝发生死亡。
3.2 施肥养护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应加强土壤养分的监护。若存在土壤养分不足难以满足植被生长需要的问题时,可对土壤进行改良,在植被的种植穴中,添加有机肥,保证植被的养分吸收。针对处于青壮年期的植被养护中,为助推植被长势,可对其1~2a 进行1 次穴施基肥。而针对生长旺盛的植被可则选用质地轻薄的肥料。针对缺乏某一单一元素的土壤,可增添含有这一元素的肥料。
3.3 病虫害养护
植被生长中,若不适当防疫,很有可能引发病虫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植被在栽植中可能自身生长因素以及周遭环境的影响。对此,在养护环节中,相关技术人员应留心观察、定期监测、提早发现、提早治疗。为保证园林绿化植被不受病虫害的影响,应针对病症,进行施药,并清理枯枝烂叶,保持空气的畅通。对发生病虫害死亡的植被,则应焚烧处理,避免传染给其他植被。
3.4 修剪养护
为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持续为城市美化,做出突出贡献。应在养护的环节中加强对植被的修剪养护。保证植被有稀有密,错落有致。依照设计作品的理念以及植被自身的生长习性进行修剪作业。修剪的时段可选择在植被的休眠期,其不断能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还能提升植被在第2 年的长势。对于病虫害严重的树枝应整根修剪并焚烧处理,同时,涂抹相应的保护剂。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将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进行有机地结合,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及自然规律,定期的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才能促进园林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从而使园林绿化工作支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刍议园林绿化施工如何提高植物的成活率[J].现代园艺,2019(10):180-181.
[2]张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素分析及优化措施[J].现代园艺,2019(10):190-191.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91119781127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