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着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_ee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就不是真正的独立,一个民族就得不到真正的解放,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必须要有文化自信作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无论是道路的选择与坚持、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还是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无一不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化基础之上。可以说,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我们的党力争二百年实现中国梦的伟业,青少年将是实现梦想的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当代的青少年必须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呢?
  一、首先要让青少年了解文化
  1.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长效有效机制,制定实施相关文件
  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部署,从学校、家庭、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发挥教育职能,逐步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文化传统教育的启蒙。古人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自五四运动以来,传统文化惨遭批判,家规大都被废弃,致使人没有做人的准则。社会教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外延阵地。现今的网络电影等文化传媒充斥着低俗奢侈淫靡的内容,对青少年的侵蚀严重。中国传统的社会教育秉持了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理念。因此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不论音乐、歌舞、戏剧、诗词等等,无不是以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这样才能使社会的正气上升,邪气下降,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
  2.从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教材内容,在中小学课本教材中更多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挖掘地方特色,发挥地方政府、学校的能动作用,增加地方及校本教材,更有效的传扬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并且有课时、有教师、有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3.在学生校外教育活动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包括:建立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通过民族文化微课程制作、传统手工艺展示、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要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心
  敬畏包含了两层含义,敬,即敬仰、遵从。只有对中华文化从内心崇尚,才会有自豪感,从而产生自信。畏,即畏惧,敬服。国人要领会中华文化中的“大道”,道即是規律、规范,如违背就要受到惩戒,因此有畏惧之感,敬服之意,从而对其充满信心。
  1.要清楚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繁衍的历程和发挥的作用
  中国文明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明,就其博大精深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文艺宗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在许多领域留下了精神厚重的理论成果。我们传承老祖宗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以及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谓既与时俱进,又浩荡大方,蔚为壮观。传统文化从治国,治世、修身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高度概括和深度解读。
  2.要清楚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中国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和繁衍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世界上几个著名的《人权宣言》与《世界伦理宣言》,都借取了孔子、儒家价值观的“仁爱忠恕之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第二的是《道德经》。《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可以说,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世界的文明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3.要清楚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福报因果的哲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告诫人们检点言行积德行善,并把这种哲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古代必然存在三中建筑物:一是供奉祖宗的祠堂,它承担着教“孝”的功能,教导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达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效果;二是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它教人尊师重道,承担着尊师教育的功能;三是供奉了阎王的城隍庙,里面描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下地狱的种种情景,诠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关系,这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内在的自律。
  三、通过体验,外化为行动来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学校具体从“八德”孝悌忠恕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开展各项活动,养成基本道德规范,立德树人。
  第一,从培养孝道入手,爱亲人知感恩.利用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祭祀先祖,孝敬亲人,培养家庭观念,感恩情结,仁爱之心,延伸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忠厚待人。
  第二,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讲求谦敬礼让,礼以待人,和睦相处。
  第三,开展校园大讨论,明是非知廉耻.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定讨论内容,通过广播、征文、辩论赛等形式进行讨论,不仅能够达到不辨不明,知而行之的效果,同时培养和而不同的学术包容思想。
  第四,通过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各种传统文化项目当中,体验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奥妙。
  第五,坚持文化自信,要敢于并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完全西化否定传统,不仅要理解、认知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尊重、借鉴异质文化,取长补短,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并最终内化为自身“谋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动力。
  从相关问卷中了解到,在道德价值方面,对儒家道德的核心仁、义、礼、孝等,当代青年没有一个认为它是“过时的东西”,而对于忠、孝等传统道德,超过50%的人选择了“自小耳濡目染”。今天,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面对日渐复杂的生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确立场,坚定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着手,让文化理念内化于心,才能确确实实的外化于行,发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广东说唱音乐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曲艺曲种丰富,优秀作品数不胜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私伙局”“乐社”的兴旺,一大批名家名伶的涌现彰显了广东说唱音乐的空前繁荣。说唱音乐被誉为民间艺术中的“轻骑兵”,是千百年来活跃在广大民间的,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音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养和教育,因此促进了教育市场的繁荣。产生了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对高尚品格的赞颂、还有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生的思考。把幼儿引向他们幼小足迹无法达到的遥远国度、陌生世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正因为儿童文学的包容性,因此它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主要体
期刊
一、课堂阐述——课堂评价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参与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而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跛师生授受的传统
期刊
“尝试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钻研、探索去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新一代教学方法。它采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除了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
期刊
一、“研学后教”内涵和意义  (一)“研学后教”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构建高效课堂、幸福课堂为目标,突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师生共同体,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学后教”基本理念  “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
期刊
生物学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学科。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回归生活。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提到“更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物学科作为应用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要变“应试生物”“课堂生物”为“生活生物”。要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要求教师树立生活中有生物,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相关资源引入到学与教的
期刊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 集体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形式之一,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集体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也暴楼出了很多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一线老师近几年随着《纲要》和《指南》的引导,我们也了解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十分鲜明的思想教育性,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直接对学生进行训导的,如果教师扮演真理的化身,采用讲授式等“我打你通”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思维的重要性。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也说过:“人们解决世间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哲学和辩证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哲学教学中,要培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只有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么做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
期刊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也是一个常常让音乐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谈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简单的识谱能力问题,因为它是辅助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潜在音乐素养能起到奠基作用。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读谱、识谱教学呢?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将多种游戏有机地穿插、介入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