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质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特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层面,提高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应把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自觉地、全面地把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工作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下面就教学中对学生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增强教学的探索性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利用科学方法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知识的再生过程。这种探索性程度高的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智力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精神。显然增强教学的探索性,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例如: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⑴提出问题:铁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否反应?产物是什么?
  ⑵理论推理:铁是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二者能够反应。
  ⑶提出假说:反应后氧化产物中可能: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还原产物为:SO2
  ⑷实验验证:设计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验证Ⅰ、Ⅱ、Ⅲ的可能性: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少量的H2O2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到少量的KMnO4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B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生成
  ②验证Ⅱ中,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少量的H2O2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驗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有Fe3+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有Fe2+
  由于增强了教学的探索性,并在实验设计中增加了思维成分,故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实验教学为基础
  “实验可以发展人的更成熟、更完善的科学素质”。因为知识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化学实验当作是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还要不失时机地挖掘其科学素质教育的综合功能,要努力做到:
  ⑴明确实验目标。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实验素质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
  ⑵充实实验内容。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在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的基础上,尝试对实验的改进、变通和知识的迁移。
  ⑶更新实验手段。实验手段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要充分运用多种储存、传递声像等教学信息的媒体——微机、实验录像、幻灯放大实验、微型实验等达到突出现象、增强动感、省时高效、减少污染、扩大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⑷强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我们探索用:实验设置问题→用实验解释、说明问题→用实验展示物质的用途→用实验巩固知识→用实验串连复习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各项能力的培养
  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要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⑴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要结合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结合书本知识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也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可取途径。在观察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是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
  (2)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化学思维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的形成和锻炼上,因为思维品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可通过启发提示,激发学生自觉设疑,产生探索欲望,训练思维的针对性;通过启发学生将易混淆的概念、化学反应、新旧知识、实验现象、操作等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其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通过口答、板演、书面测验、动手操作、讨论等方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查自测,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调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动手能力的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①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地训练才能奏效。②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性质验证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的实验习题、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作实验、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等。③强调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和应用性:例如一种仪器可有多种用途、同一实验目的可由多种实验方法来实现等。④突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指导作用。
  (4)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阅读、探讨、讲述化学小品、介绍化学史、建立资料卡等活动项目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提问、口头练习等进行重点训练;结合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表演化学相声、化学故事、为化学晚会串词等进行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
  (5)自学能力的培养
  为了落实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重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及认识规律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有利于学生自学的特点。通过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目,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练习编写化学专题小报等,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各学科的共同课题,化学学科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度、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协助研讨和实践,已更好地发挥中学教育的整体功能。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高中英语教师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是不断追求英语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暴露问题也是最多的。在教改的氛围下,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二是全盘否定老教法,浮离教学实际,花架太多。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备课不充分问题。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
期刊
当前社会中,英语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潮流。如何让学生喜欢英语,并且很好的掌握、运用英语呢?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何等的重要,兴趣爱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我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成绩。  一、建立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
期刊
一、学校多媒体设备的配备及教师使用情况  1.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  (1)硬件设备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有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还配备有两个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并且一百三十多名教职工每人都拥有一台电脑,用于日常工作,在硬件方面潍坊日向友好学校在奎文区属于几所设备先进的学校之一。  (2)教学软件  据调查,经过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