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效能感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工作效能感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教师效能感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效能感在教育教学领域研究中的介质作用。
  关键词:教师效能感;内涵;研究现状;介质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9
  作者简介:李 佳(1984—),女,江西萍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教师效能感的内涵
  效能感一词源自于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1997)。它被定义为“个体对达成某种结果所具有的信念、把握和判断”(Bandura,1997:3)。教师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如果教师缺乏效能感,就会影响教师的职业信念和工作热情,影响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二、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1977 年,Bandura 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后,研究者们就开始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效能感,他们致力于编制出更精确的量表,如Bandura 于 1997 年编制出有 30 个项目和 7 个分量表的测试。除此之外,国外的相关研究还集中在影响因素方面,如Woolfolk & Hoy (1993)认为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包括制度完整、校长影响、学校支持、学风与对学术重视等方面。
  国外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量效能感的高低、影响效能感因素的实证研究上,同时也致力于寻找效能感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如工作投入、满意度等的关系,但大多数的研究均是以西方中小学的背景下研究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效能感。
  国内学者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紀 90 年代,相比国外,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国外同行相差悬殊。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是以理论介绍和论述为主,但总体上以介绍国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为主,而针对教师效能感现状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内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国内学者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教师效能感理论综述较多,实证较少。如魏源 (2008)对自我效能感理论来源、测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张何苗等(2011)的理论综述中探讨了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2)国内学者研究覆盖面以中小学为主,高等学校背景较少。除以理论介绍和论述为主的特点之外,国内学者关于教师效能感的调查研究与对比研究主要覆盖面为中小学及幼师教育者,例如,对幼儿园教师的研究(郑荣双等,2011),对小学教师的研究 (王大涛,2011),对中学教师的研究(孟勇,2008)。
  (3)国内学者研究内容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为主,科研效能感较少。国内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较多,如覃开意等(2004)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李锐等(2004)在研究中发现西南边疆的中学教师与内地的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一定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三、效能感是探析教育教学相关概念的介质
  教师自我效能感还是一种探析教育教学相关概念的介质。以教师认同感为例,通过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强弱可以帮助探究教师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虽然目前文献中较少有直接采用这一研究视角来探索自我认同感,但仍有研究佐证了自我效能感与认同感关联性的存在,即自我效能感能够反映和推断出认同感的特征。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可以作为预测效能感高低的指标,反之亦然。所以两者存在一种相互预测、推断和影响的关联性。换言之,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成为研究认同感的一种途径、渠道以及介质,即通过效能感的高低预测认同感的强弱。
  综上所述,教师效能感及其研究确实能为提升教师工作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作为研究介质,成为向其他教育教学领域拓展的桥梁。因此,本文作者建议开展更多的效能感相关的研究及效能与其他概念捆绑的研究,以此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实践提供一定指导。
  参考文献:
  [1]魏 源.对中外二十年教师效能感研究的总结与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21-125.
  [2]张何苗,肖群枝,王 娜.教师效能感研究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27.
其他文献
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虚拟实验与传统试验相比有一定优势.文章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了将虚拟实验与网络教学、课堂教
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语用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指出英汉广告在遣词造句以及修辞上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在翻译广告时,应根据具体广告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的译法,译成符合
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中关注的热点话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决定着化学教学的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把CDIO教育理念引入人才培养中,构建一体化课程计划,使学生将知识、素养、能力紧密结合,将学生学习理论、工程实践、技术创新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热
高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收到了良好效果。文章对高职教育中翻转课堂与任务引领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学生学习跟踪与反馈机制;采用侧
<正>2014年1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府办〔2014〕3号)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价值分析
摘 要:文章在阅读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归纳及总结法对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通过对网球正手握拍方式的分析,结合网球运动员和体院学生的正手握拍方式,对网球正手握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球;正手握拍方式;优缺点  一、正手握拍方式的演变  1.大陆式为主(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大陆式正手抽球握拍:大陆式抽球握拍过去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的草地网球赛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