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公域与国际安全问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全球公域应该是指被国际法确认的、国家主权边界之外的、且对国家利益有重要影响的广袤的空间区域。公域往往是边界之外的,在这个区域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安全。当然,不同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不一样。
  极地作为全球公域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极地究竟是否属于全球公域?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讨论空间的。极地由陆地和海洋组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南极条约》,北极地区的北冰洋存在国际海底区域(未定,大致在30~300万平方公里之间)和200海里之外的公海(约300万平方公里),南极地区的南大洋是公海(2000万平方公里)和国际海底区域(未定,1000~2000万平方公里),南极陆地(1400万平方公里)领土主权处于冻结状态,是否属于全球公域并不是已经确定的事情。概括地讲,极地存在全球公域,但公域和私域的争议面积巨大,存在朝“私域”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北极沿岸国的外大陆架扩张和对北冰洋公海利用的元规则主导权的滥用),部分国家并未放弃对南极领土的声索,且有所扩大(提出南极大陆架划界主张)。由此,尽可能维护极地公域的边界,以保障我国极地活动空间不被大幅度压缩,是我国极地公域国际安全问题思考的根本内容之一。
  极地公域地理位置独特,环境严酷,资源丰富,生态脆弱,大国或大国战略聚集。北冰洋中央区域虽小,但是俄罗斯、美国、欧盟都直接聚集在那里。这是世界其它地方所没有的现象,是极地公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随着全球化和气候暖化,极地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外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联系变得日益广泛。冰区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改善,也为这种联系的加深创造了基础条件。概括地讲,极地公域的海洋地理连通性、战略威慑有效性、资源的丰富性、大国的集聚性以及气候变化和卫星通道的枢纽性,使得该公域对于国际安全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所以说极地又符合公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互相依赖。从这个意义来说,极地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区域。美国在9.11事件后的次年就将南极列入其太平洋司令部辖区,在2015年发布的海权战略中更是首次提到南极。
  那么,极地公域面临什么样的安全威胁?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思考者秉持什么样的安全观。追求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是两种相当不同的安全观。事实上对于国家安全战略,这两种安全观可能是混合应用,如在国内及周边偏重于追求前者,而随着距离的增加则偏重于后者。如此,在极地公域无疑应秉持相对安全观,因为公域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一国都有在那里发展自身军事能力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极地公域对我国国际安全的威胁大概有三类。一是公域的私域化倾向。人们发现,不论是南极还是北冰洋的大陆架延伸部分,公域范围在不断地缩小,对于我们未来开展极地活动非常不利,我们的利益是受损的。从这个角度讲,私域化倾向对我们国家利益的威胁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维护《南极条约》的稳定。
  二是出于极地公域的特殊位置,如果别国在此部署意图指向明确的战略威慑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对于我国的领土防御就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极地可能会构成对我国战略安全的一个威胁。
  三是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比如随着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极端天气大量增加,对于我国沿海基础设施影响是相当大的。另外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造成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导致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灾害,使得公共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变得突出。这类安全威胁涉及到参与极地公域活动的所有国家。
其他文献
4月16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集团宣布,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的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墉,将于7月1日接替到期卸任的现任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成为世行第12任行长。  金墉的胜出,有着多重标志意义。首先,这是世行1945年正式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多个候选人竞争行长这一职务。世行董事会新出台的甄选规则,允许世行成员国推荐行长候选人,而不是再由美国垄断人选提名权。此次尼日利亚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乔-
甲午战争的惨败引起了国人百多年来无数痛定思痛的检讨与深思,总结出了很多原因,其中尤以关于制度、精神、战略、文化等因素的研讨最广泛、最深刻。在众多失败因素中,我却更想强调一下武器装备落后的因素。我认为这是个极其重要的直接因素。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本文仅对黄海海战双方军舰的装备战力因素进行钩沉与对比,以期由小见大。  黄海海战双方军舰战斗性能对比  1894年9月
《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  《中国领事工作》编写组  2014年2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经过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多年的资料积累及近一年的组织编写,在1991年《新中国领事实践》一书的基础上,《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已于2014年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约80万字,分为“领事关系编”、“领事制度编”及“领事业务编”。通过全书尤其是“领事关系编”,可以让读者触摸到中国外交为民的历史脉搏并
2014年5月2日以来,越南对中海油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沙群岛海域开展正常的钻探活动不断进行干扰和破坏,强调钻井平台是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其实,钻井平台是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域,距离我中建岛仅17海里,而距离越南海岸却有150海里之遥。越南近日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扬其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有所谓“历史法理依据”,威胁将对中国钻井平台“采取法律行动”。众所周知,西沙群岛历来属中国领土,是没有
澳门回归祖国将近15年了。我感觉澳门变化很大,总体来讲有两点:第一,澳门和祖国同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第二,澳门始终坚持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为实践“一国两制”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我担任驻澳公署特派员的两年多时间里,澳门发生了很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是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的第一次出访。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
认识画家荣宏君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场合: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朝鲜时。因为谈得来,所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记得那次出访我们团带了很多的礼物,最高级别的就是荣宏君的画,作为访问团的最珍贵礼物送给了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之后,对中国画知之甚少的笔者,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画家朋友,开始对国画产生兴趣。而最擅长画梅花的荣宏君也每每向笔者介绍如何欣赏国画,如何欣赏他最擅长的国画梅花。在有了微信之后,笔者更是经常
2015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与该国总统阿坦巴耶夫举行会谈。  10月23日~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了中亚五国。这是自2006年8月时任总理小泉纯一郎之后,日本首相时隔九年再次访问中亚,同时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访问期间,安倍与五国首脑分别举行了会谈,提出了未来日本与中亚发展关系的三个支柱,即彻底加强与中亚各
“中日骂战”、“两强相争”、“中国崛起”、“日本复古”……近期以来,翻开各国的报章或打开电视机,几乎没有一天不出现“中日交恶”日益严重的消息与评论。中日两国会不会擦枪走火?万一开战,谁会占上风?……时逢甲午战争120周年,相关话题更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与此同时,倾向于将问题简化成“中日博弈”或者“中美日三国演义”的言论也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中日交恶不能简单地用两国势力消长逻辑(即“强弱论”)来涵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面临深刻调整。尽管普京总统引领俄罗斯实现国家复兴的决心未变,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也将紧紧围绕强国复兴这一中心展开,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的大国发展进程遇到了诸多挑战。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强国复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就是准确判断国际发展大势,尽量“不做蠢事”。然而,近年来俄罗斯国际战略观的变化却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出现了明显落差,并成为影响俄罗斯采取正确战略决策的重要诱
3月6日,来自肯塔基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在参议院进行了近13个小时的马拉松式发言,以反对中情局长布伦南的任命,抨击奥巴马政府的无人机政策违反宪法。保罗这次近年少见的老派“议事阻碍”轰动一时,引发公众极大关注。  “议事阻碍”的历史沿革  传统上,美国参议员通过冗长发言阻挠议事的行为被称为“议事阻碍”(filibuster),中文有个形象的音译称“费力把事拖”。发展到今天,“议事阻碍”包括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