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在阜新农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与发展建议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气象现代化水平已有长足进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阜新地区的抗旱、防雹中效果较为明显,为粮食的丰产丰收、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气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农业 经济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97-01
  1 人工影响天气介绍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下,以大气条件为前提,利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对局部大气环境进行改变,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频次最高的催化剂是碘化银,很多地区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运载工具把碘化银播撒到云中后,使云中过冷却水滴很快转化为成群的冰晶,不断增大并从云底下落,以达到增加降水或消雹目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从我国日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
  2 人工影响天气在阜新农业防灾减灾的作用
  阜新市气象部门非常重视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显著作用,全市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科学技术研究中来,《阜新市人工增雨作业区识别技术研究》通过验收,其技术成果完成了转化,在人工增雨中发挥出巨大作用,使人工增雨效率更加明显,增强了人工增雨的防灾减灾科学性和时效性。新一代三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应用到指挥业务中,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对流天气预警,指挥人员对天气系统变化趋势的判断更加准确,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学性。新一代三维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的开发应用,不仅能够满足人影指挥的工作需求,而且实现了人影作业规范化科学管理,为阜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1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田增雨抗旱中的作用
  阜新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辽宁省粮食主地区的主要基地之一,全地区大田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烟叶为主。受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共同影响,阜新地区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性气候特点,自然河流汇入水资源有限,属严重缺水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人工增雨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开发云水资源、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阜新地区租用一架运-12人工增雨飞机,还有12套人工火箭增雨发射装置18个火箭增雨作业点。阜新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科研活动,经过两年的科学研究、开发,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科研任务,《阜新市人工增雨作业区识别技术研究》通过项目验收并完成了成果转化应用。阜新地区采用该项目技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明显提高。两年来,采用新技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作业40多次,发射增雨火箭弹1000余枚,累计增加降水量7亿多立方米,与采用新技术前相比,多增加降水量1亿多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与采用新技术前相比,增加经济效益近9000万元。
  宝贵水资源的增加,对全市抗旱救灾、农业丰产丰收和农经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有力支持,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对阜新农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作物防雹减灾中的作用
  人工防雹就是采用人工干预的办法,对局部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没有变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大气下垫面。
  阜新地区采用爆炸法和往云中播撒成冰催化剂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措施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利用三七高炮向冰雹云的中部和下部大量集中轰击人工防雹炮弹。炮弹爆炸能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云中的垂直气流,进而改变冰雹云的自然发展过程;另外爆炸也能引起过冷水滴的冻结,,人工防雹炮弹爆炸后播撒催化剂,在冰雹云中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它们和自然冰雹胚胎争夺水分,限制冰雹长大,使云中水量分散到大量的人工冰核上,结果每一个冰雹胚胎都不能长成对农作物有损害的大冰雹。
  阜新地区现有人工防雹高炮42门,规范化作業站点50多个。人工防雹作业借助先进设备,采用科学的作业方案,提高了防雹作业效果。综合分析表明,阜新地区人工防雹工作的开展,,减轻了冰雹给农业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使冰雹灾害损失每年都有所降低。
  3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对开展作业人员定期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新增的作业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要对实践技巧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学习,在模拟操作中安全无差错后,才能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作业流程,加大生产安全检查力度、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强调操作安全的同时要做到人员、装备、弹药、作业场地的全面升级,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及时、有效的开展。
  3.2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立飞机增雨保障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室等。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推动新装备、新技术不断创新。建立并健全科研激励制度,着力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强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今后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化作业奠定基础。
  3.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地方人影编制
  各地方人民政府应该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重点工作来抓。并定期、定向的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尽快落实地方人影编制,以保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相关经费包含在财政预算中,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可以正常运行。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能够使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3.4 加强科普宣传
  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知识了解甚微,在宣传中,要先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内容,以及对他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安全与效益等诸多问题。使更多的人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生活损失,努力营造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礼会氛围。
  4 结论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中有着重要意义。气象新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新产品、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的可靠基础,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气象工作者应不断地对人工影响天气进行科学研究,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的科研投入,为科学、安全、有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保障,进而使气象灾害损失最小化,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谢金南.人工影响天气对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998(1):27-30.
  [2]孙彦富.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8):338-338.
  [3]曾晓梅.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关键问题[J].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6(1):22-25.
其他文献
[摘 要] 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农村村民养儿防老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少子化背景下,也有相当部分村民为自己的养老做出诸如储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计划跟安排,大部分中青年村民表示对老年生活没有感到担心,对养老抱有信心。  [关键词] 养老 计划 养老观念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
[摘 要] 为進一步修正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对土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符合江门市新会区实际的花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施肥参数及推荐施肥技术,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在花生的生长期,采用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探索花生增产节肥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根据广东省花生施肥指标体系给出的推荐施肥量进行施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增收效应。推荐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分别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08.
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包保脱贫工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图们市长安镇兴家村,坐落在镇政府西南10公路处,该村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为18.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公顷,林地947.4公顷,牧业面积306公顷。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216户,469人,其中贫困户数为31户45人,占全村人口的10.42%,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有耕地173万亩,以种植业为主.主栽作物为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和杂豆。马铃薯是粮经饲兼用作物,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马铃薯产业势在必行,爱辉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好,种
摘要:文章首先对森林病虫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传播原因与损害两方面内容来进行。其次重点探讨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以及开展形式,这样的环境下所进行的森林建设管理计划才更具有可行性,不会出现管理体系难以在基层落实的现象。  关键词:营林措施;森林病虫害;病虫害防治  一、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分析  森林病虫害是威胁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树木很难健康生长,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使林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34-0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無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在食品方面更注重绿色、健康、无污染,对食品安全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作为保障畜产品无公害、安全和绿色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人民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依法治牧的具体体现。我国针对动物以及相关产品的检疫工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正式成为独立的执法工作,专业性更强,是一种政府行为的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
[摘 要] 农作物生长发育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需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锌、铜、钼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的供用,这些微量营养元素有同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都会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 农作物缺素 症状 识别  [中图分类号] S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46-01  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1
摘要:玉米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玉米 斑病 防治  
[摘 要] 随着生态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种植过程中的化肥使用。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更能保护种植的环境。  [关键词] 化肥 使用 因素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2-01  “三农”问题迄今为止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是农民增产增收,有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