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来预测乳腺癌较小体积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23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T2脂肪抑制序列提取ALN纹理特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n=168)和测试组(n=70),线性回归和LASSO
【机 构】
:
安阳市肿瘤医院影像科,安阳 45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来预测乳腺癌较小体积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23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T2脂肪抑制序列提取ALN纹理特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n=168)和测试组(n=70),线性回归和LASSO回归用于特征筛选.结合影像组学和MRI影像学特征中的独立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列线图形式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性能.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并绘制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短长轴比及ADC值为鉴别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ad-score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0R=1.413,P<0.001),训练组和测试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7、0.887;列线图由MRI影像学和影像组学特征组成,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AUC在训练集中为0.972(95%CI:0.950~0.994),在测试集中为0.938(95%CI:0.882~0.993).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可用于乳腺癌ALN转移的术前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17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单孔组与多孔组,每组各85例.单孔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多孔组行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利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 d、3 d的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2个月,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表达水平;术前及术后3 d,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
目的:探讨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血清CD40配体(CD40L)水平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8名产褥期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DVT分为观察组(n=178)和对照组(n=120).比较两组对象剖宫产率、血清CD40L水平与凝血指标[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产后SU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手测肌力、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盆底功能[尿失禁问卷表(ICI-Q-SF)、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尿流动力学[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最大尿流率(
1 病例资料n男性,54岁,1 月+前外院体检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背段胸膜下结节,无任何症状,常规抗炎治疗(具体不详)10 d+后患者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查胸部CT示该结节性质待定,较前比稍增大.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联合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实施饮食干预联合运动指导护理模式干预,干预时间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家庭功能评分(FAD评分)、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SAS及SD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