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00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尿激酶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12
  资料与方法
  2003~2009年收治结核性胸膜炎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00例。
  诊断依据:①以发热、咳嗽、胸痛、胸腔积液发病;伴有结核中毒症状;②经胸腔B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部X线、CT扫描发现胸腔积液,可有或没有肺部活动性结核;③有胸腔穿刺抽液或多次抽液治疗,或胸腔内注射激素及异烟肼的病史;④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⑤入院后再次胸部X线、CT及B超检查证实为包裹性胸腔积液。
  临床资料:本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8例,年龄15~55岁,平均34岁;男122例,女126例;病程11~63天,平均31天。对照组252例,年龄14~59岁,平均36岁;男124例,女128例;病程15~60天,平均33天。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化抗结核等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加泼尼松30mg,分3次口服,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同时用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然后胸腔穿刺抽液,放出积液(不少于5ml),给予胸腔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l。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经穿刺针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l,抽液结束后患者在床上翻转以利药物充分接触纤维分隔,每周2~3次。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出院后第1、3、6个月及疗程结束(9~12个月)复查胸部线X、CT及B超检查。
  结 果
  治疗组、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内显效,176例(709%),有效64例(258%),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32例(129%),有效65例(258%),无效154例(613%),总有效率387%,P<0005。
  治疗组患者中146例经1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抽液100~500ml,平均320ml,102例经2次尿激酶注射后基本抽尽胸腔积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经胸部X线及B超证实,原包裹性积液基本吸收后出院。该组患者平均住院16天,出院后继续完成化疗方案,1个月后随访122例,胸部X线提示患侧肋隔角变钝;3个月后96例患侧肋隔角变钝;6个月后30例患侧肋隔角变钝;治疗结束时患者无胸膜增厚、钙化及支气管胸膜瘘发生;15年后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胸膜钙化者。14例患者自觉穿刺部位酸痛不适,经热敷后缓解。未出现出血现象,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和相关分析法。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平均住院34天。出院后随访第1个月经胸部X线、B超等检查包裹性胸腔积液均持续存在,第3个月复查98例积液较前减少;半年后34例持续存在包裹性积液,占583%,其中16例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后经外科治疗,切口难以愈合,占65%;15年后97例胸膜增厚或钙化,占387%。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性胸膜炎时,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表现为剧烈胸痛,似针刺状,检查可发现胸膜摩擦音等改变。渗出性胸膜炎时,随着胸膜腔内渗出液的增多,胸痛减弱或消失,病人常有咳嗽,可有呼吸困难。此外常有发热、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检查可发现心、肺受压的表现。在大量胸液时,可通过胸部检查和X线检查发现。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由于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积液,特别是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成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结核性胸膜炎采取抗结核和分次抽液治疗,通常收效较快。但如果延误治疗、反复抽液未抽净积液或行胸腔内注射异烟肼、链霉素、生物制剂等方法,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一般为渗出液,常含蛋白质、在胸腔内存在时间过长,大量纤维蛋白沉积,胸膜产生粘连,以及干性胸膜炎反复感染及炎症刺激,均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1]。包裹性胸腔积液特别是多发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可致胸膜增厚、钙化,甚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2]
  尿激酶能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变成为纤溶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其副作用为出血[3]。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无明显异常,但纤维素分隔溶解良好,包裹性积液治疗有效率92%。疗效明显优于导管引流(60%~83%)[4]。也有报道用尿激酶或链激酶反复冲洗胸腔,引流成功率72%~88%[5],低于我们的方法,有报道胸腔注射乌体林斯成功率67%~70%[6],但对于壁层胸膜增厚效果不佳。结核性胸膜炎需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抗结核药物全身化学治疗。但是结核性胸膜炎是否需要局部用药多年来争议很大。由于它是机体对结核菌蛋白成分处于高度过敏状态时发生的渗出性胸膜炎症,所以部分人认为局部用药多此一举。近年来,应用高敏感性PCR技术检测胸水,结核菌DNA阳性率达70%~75%,大量的胸膜病理也证实胸膜有结核性特异改变。说明局部用药非常必要。临床多选用异烟1mg胸腔注入 每周1~3次提高胸水中的药物浓度增强抗结核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主编.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2-263.
  2 许钦龙.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4,5.
  3 周自水,王世祥,主编.新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789-790.
  4 Klein JS,Schultz S.Heffner JE.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of the chest:image-guided percutaneous drainage of pleural effusions,lung abscess,and pneumothorax.AM J Roentegenol,1995,164:581-588.
  5 陶仲为.胸膜疾病的诊治近况.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279-282.
  6 毛红,等.白介素-2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2,2(12).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高速公路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武汉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指数法、生态价值评测等方法,以土地利用变化(LUCC)
摘要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环节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工作质量全面提高。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作用控制醫院感染  作为
从山东省多个地区的商品肉鸡养殖场采集64份疑似病料,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37份禽偏肺病毒阳性病料,以此作为病毒分离材料接种SPF鸡胚,盲传至第7代时鸡胚生长明显迟滞。取阳
目的:通过视力检查和弱视筛查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及弱视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单眼儿童图形视力检查法,结合最新的弱视诊断标准,分3~4岁、4~5岁、5~6岁年龄段,对城区1045名学龄
$T香港国际珠宝展2006已于3月7日落下帷幕。主办方对3月5日至6日入场的466名参展商、731名买家进行了调查。 调查分为整体市场展望、买家采购模式和产品趋势三个方面。本
报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56    资料与方法  2003~2007年收治张力性气颅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3~72岁,平均34.9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1例,因车祸受伤10例,均伴有颅底骨折,其中颅前窝骨折3例,颅中窝骨折7例,伴脑脊液鼻漏5例,脑脊液耳漏6例。  临床症状:伤后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现象,表现为头痛加剧,恶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逾2.4亿,其中女性流动人口已超过总流动人口的1/3.由于她们的年龄普遍偏小,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作,居住与工作环境较差,承受
摘 要 目的:应用手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手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环、小指,共3种27块,修复指背皮肤缺损27例。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6cm×4cm。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此类皮瓣血运可靠,创伤相对较小,操作相对简单。尤其适用于一期修复伴有伸指肌腱缺损的指背创面。  关键词 掌背动脉 岛状瓣 指背缺损  doi:10.39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84   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与其他镇痛方法相比,不仅镇痛效果明显,使用安全,而且体现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1],但是镇痛效果取决于患者及家属是否懂得正确使用PCIA技术,因此,为了提高自控镇痛的效果,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以在我医院外科住院手术,使用PCIA的166患者为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