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D34、CD2、CD56表达和FLT3-ITD突变在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预后价值。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确诊的137例成人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点,探讨CD34、CD2、CD56表达及FLT3-ITD突变与初诊WBC、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复发率、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的关系。

结果

①137例APL患者中,伴CD34表达者占26.3%,伴CD2表达者占25.5%,伴CD56表达者占10.2%,FLT3-ITD突变率为17.5%。CD34、CD2、CD56表达和FLT3-ITD突变在高危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3.2%、47.7%、18.2%和27.3%;在中/低危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5.1%、6.5%和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16.764、4.480、4.268,P值分别为0.002、<0.001、0.034、0.039)。②中位随访41个月,完全缓解率为96.9%,早期死亡率为6.6%,复发率为7.3%。与阴性者比较,伴CD34或CD2表达者的复发率增加(18.8%对3.3%,χ2=8.462,P=0.004;16.1%对4.3%,χ2=4.382,P=0.028);伴CD56表达或FLT3-ITD突变者早期死亡率增加(21.4%对4.9%,χ2=5.610,P=0.018;16.7%对4.4%,χ2=4.833,P=0.028)。③137例患者的OS率为88.3%,DFS率为84.7%;CD34、CD56表达或FLT3-ITD突变者的OS及DFS较阴性者差(P值均<0.05)。

结论

在成人APL患者中,CD34、CD2、CD56表达及FLT3-ITD突变是一种不良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同类型结石在肾脏结石患者中所占比例,分析结石成分与尿液理化性质和蛋白构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55例肾脏结石患者,以及同期非泌尿系统疾病住院并且排除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导致的肾损害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根据结石主要成分划分为草酸盐组、碳酸磷组、尿酸组和磷酸盐组,并对患者24 h尿液
检验医学专业英语是临床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交叉性课程,在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等领域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受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影响较大、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要求严格,为实际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育的普及,个性化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是目前高校教育领域试验的新热点。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检验医学英语课程内容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213例经CT诊断的SAH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136例,平均年龄(56.29±11.95)岁,对比AKI与非AKI患者临床及常规检验结果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发病独立危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对IMN的准确诊断显的尤为重要。既往对MN患者的诊断依赖于肾穿刺活检,其虽为诊断金标准,但也是高风险的创伤性检查手段。而血清学PLA2R抗体和THSD7A抗体检测来辅助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不仅具有快速、灵敏、简便、无创的优点,而且可以实时定量反映免疫状态,与传统依据蛋白尿严重程度来判定疗效相比,其更能有效敏捷地监测病情,反映疗效和预后情况,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技术分析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为复发性自然流产、胚胎停育提供遗传病的病因资料。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 036例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或胎儿组织标本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用树脂和蛋白酶K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并用SPSS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中纤维蛋白单体水平的改变,比较纤维蛋白单体联合Wells评分与其他检测方法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就诊的患者,骨外科与普外科患者121例(其中血栓组60例,非血栓组61例)。分别对患者进行Wells评分,自患者术前1天开始,分别采用纤维蛋白单体(FM)检测法及CP-2000 D-二聚体(D-D)检测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对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预后良好型持续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按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危险度分组为非预后良好型、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持续化疗的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特征、诱导化疗方案、首次获得MLFS时MRD水平(MRD阳性定义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 mRN
目的评估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与原研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初诊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断的323例≥18岁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格列卫组205例,格尼可组118例,起始剂量均为400 mg/d。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细胞遗传学疗效、分子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的差异。结果①格列卫组与格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女7例,男4例,中位发病年龄45岁,仅1例患者以无痛性肿块起病,其余均以骨痛为首发症状,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3例,ⅡE期2例,ⅣE期6例。6例患者采取化疗联合放疗,2例行骨关节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