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行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蟠凤逸古长安,
  日照楼台生紫烟。
  气象万千如画卷,
  游人来往手相牵。
  这一天,晨风徐徐吹人暖,
  从那边,走来一位美少年。
  他来自,西亚帝国土库曼,
  皇太子,艾哈默德·沙米罕。
  遵王命,寻求友谊结伙伴,
  东渡万里,来到中原。
  他带来,青金宝石,波斯地毯,
  骆驼牛羊各三千。
  暂住驿馆,等待觐见,
  乘闲暇,走上街头,游览观瞻。
  但只见——
  清真寺,千人礼拜念经卷,
  钟鼓楼,东西对峙列两边。
  大雁塔,势比昆仑冲霄汉,
  终南山,美若丹青神韵含。
  白鹿原,秦始皇帝送王翦,
  阿房宫,半展雄姿半凋残。
  长安景色,令人赞叹,
  沙米罕,流连忘返,步履蹒跚。
  突然间,两匹快马,急如闪电,
  黄衣使者站眼前。
  传圣旨:皇帝此时要接见,
  沙米罕,弹冠振衣上金銮。
  宝殿辉煌金光闪,
  文武大臣列朝班。
  宫娥高举龙凤扇,
  宝榻稳坐武则天。
  头上戴,冕旒冠,
  赭黄袍,身上穿,
  八宝御带绣金线,
  微笑之中透尊严。
  沙米罕,跪在丹墀说心愿,
  女皇帝,金口玉言圣旨传:
  我天朝,早与贵邦结友善,
  想当年,出使西域汉张骞。
  丝绸之路若彩练,
  连接你我共暖寒。
  太子亲自来觐见,
  年少有为好儿男。
  未央宫,有个女官,司马小燕,
  称得起,才貌双全,文武相兼。
  朕命她,随你同回土库曼,
  效仿那,文成公主去和番。
  女皇帝,圣旨传罢珠帘卷,
  沙米罕,拜谢天子赐姻缘。
  司马小燕,珠泪点点,
  随同夫君,离别家园。
  她带着,陪送的嫁妆,都是精心选,
  有人参,有鹿茸,普洱茶砖。
  各种瓷器六千件,
  丝绸万匹色斑斓。
  车载马驮人挑担,
  浩浩荡荡出长安。
  小燕陪同沙米罕,
  并肩西行,策马扬鞭。
  乍出京城,风光无限,
  风和日丽,水绿天蓝。
  长亭外,古桥边,大路平坦,
  杏如豆,柳似眉,蝶舞蜂穿。
  暖煦煦,花吐蕊,群芳斗艳,
  亮晶晶,草含露,如铺绿毡。
  叮咚咚,瀑布落,气象千万,
  扑愣愣,雁南来,展翅盘旋。
  红艳艳,朝霞起,连接两岸,
  风习习,透罗衣,几分春寒。
  沙米罕,脱锦袍,递与小燕,
  小燕含羞披在肩。
  顿觉身暖心更暖,
  低言软语两缠绵。
  万里迢迢行程远,
  古道漫漫出阳关。
  看前方,黄沙片片金灿灿,
  听耳旁,驼铃声声沉甸甸。
  进入甘州敦煌县,
  莫高石窟入眼帘。
  望佛像,栩栩如生多变幻,
  见飞天,犹似高歌菩萨蛮。
  莲花石柱尘不染,
  霓裳羽衣舞翩跹。
  司马小燕,连声惋叹,
  心潮起伏,浪花儿翻。
  取出琵琶袖口卷,
  十指抖动拨丝弦。
  【幕后伴唱:
  风尘古道卷黄沙,
  忽听有人吹胡笳。
  万里西行奴去也,
  若比伶仃薄命花。
  虽蒙太子垂怜爱,
  东望长安不见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
  故效昭君弹琵琶!
  音调起伏声婉转,
  急似闪电稳似山。
  轻似鸿毛随风卷,
  重似惊雷震连环。
  眼看那,夕阳西下天色晚,
  沙米罕,一盏银灯口中含。
  手握彩笔,刷刷点点,
  含灯作画,到五更寒。
  他将那,小燕风姿,在窟壁展现,
  反弹琵琶,飘飘欲仙。
  这正是,丝绸之路,留下亮点,
  小燕姐,青春永驻,笑看今天!
  创作构想:
  去年冬天,接到友人来电,让我给杨菲写段梅花大鼓。我与杨菲没见过面,却久闻其名,知道她是位优秀的青年鼓曲艺术家,由她担纲的“青春鼓曲社”也开办得红红火火。于是,我便应承下来,开始构思写什么内容。刚刚过了两天,杨菲就给我打电话,她说,最好能写段有关“丝绸之路”的,这是大主题,有时代感。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既然是演员命题,同时,这个主题也确实应该写,我便动手查找资料。依我最初的打算,想写今日“丝绸之路”的建设及其伟大意义,可是很难。今日的丝绸之路,涉及到多方面、多国家,一段鼓曲很难容纳下如此厚重的内容。于是,我便效仿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手法,将故事转向古代。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朝初年,首都长安就曾云集着西方诸国的商人与官员、贵族。他们或是经商、或是朝拜、或是与当地女子结婚,向大唐谋求友好。根据这一史实,我编撰了一个王子觐见皇帝,皇帝赐婚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把“丝绸之路”当作彩带,连接着中国与海外,共谋发展,友谊长存。
  世人皆知,敦煌石窟有幅“反弹琵琶”的壁画,堪称国宝。画面上的美女究竟是谁,至今尚无定论。舞剧《丝路花雨》说她是英娘,我也可以说她是“司马小燕”。这篇作品既然是为杨菲度身定制,根据她的特长,她既会弹琵琶,又会“含灯”演唱,我便写了“风尘古道卷黄沙”那八句自弹自唱及王子“含灯”作画的场面。我觉得,早年一些剧作家专门为演员“量体裁衣”,我们曲艺工作者也应该借鉴与继承。作者与演员共同探索,也许会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曲目。根据梅花大鼓清雅、婉转的风格,我在语言上也尽量追求美感。句式上采用了“楼上楼”的手法,同时,根据剧情的需要,有机地写了几段风景。当然,作品不算完美,还待演员二度创作、提高。
其他文献
1993年,是我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的第八年,在这一年的9月,说唱团完成了中国曲艺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活动,成功地组团到祖国的宝岛台湾,举办了曲艺说唱艺术首次赴台湾的专场演出。我们的阵容庞大,曲种齐全。著名曲艺家赵连甲、唐杰忠、陈涌泉、李金斗、黄宏、冯巩、马增蕙、蔡明、牛群等名家齐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担任了报幕员的任务;相声、山东快书、小品、单弦、西河大鼓等曲种尽显其能。20天
恩师张永熙先生已离我们而去,每每静下心来,恩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1960年的夏天,当年十三岁的我,被南京市曲艺团招收为相声学员,从山东济南只身来到南京,进入曲艺团学员队。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各位老师挑选自己的学生,张永熙先生首挑,他只一眼就指着我说,“这个孩子我收了”。于是当年收下老大梁尚义,老二孙玉亭,我年龄最小是老三。当时由文化局主持了拜师仪式,我们仨就正式成为先生的入室弟子(七六年先生又收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家对煤矿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促使我国煤矿企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随着煤矿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煤矿生产作业相关事故也常出现在人们的眼
我与《北京琴书》的作者崔维克先生是在2010年“关学曾北京琴书文化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经王海元先生介绍相识的。几年间见过几面,记忆中没谈过别的,只有北京琴书,我们成了朋友。维克是军人出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当过多年的电视台记者,后成为关学曾先生的关门弟子。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北京琴书的认识和看问题的视野颇有些与众不同。他不是以能写、能唱北京琴书就满足的,他在不停地问为什么。北京琴书为什么好,好在
弹起三弦定起音,  今天说一段《刮大风》。  风司婆娘娘放出一股风,  直刮得天昏地暗怕死人。  叫驴风,儿马风,  圪里圪崂刮得哇呜风。  上天刮在凌霄殿,  入地刮在鬼门城。  直刮得大山抹了顶,  直刮得小山磨得平又平。  千年的大树连根起,  万年的古石乱翻滚。  刮得磨盘掼烧饼,  刮得碾轱辘滚流星。  直刮得玉女把金童寻,  直刮得拦羊娃娃钻串洞。  有个老婆婆爱看风,  门旮旯倒把眼
甲 哎,你是干什么的?  乙 我呀,说相声的。  甲 “说”相声?为什么不叫演相声、跳相声、吹相声?为什么不叫拉相声?  乙 因为我们是以说为主。  甲 噢,在这儿能说吗?  乙 当然可以啦。  甲 那……我也在这儿说。  乙 你说什么呀?  甲 我?不让说。  乙 谁不让说?  甲 我们头儿不让说。  乙 哪个头儿啊?  甲 啧……(苦笑)他不让说呀。  乙 为什么不让说?  甲 因为……这事儿
期刊
古人云:“朋友必信之。”今天给大家唱段朋友的故事。  在古代,有个青年楚信丹,  因犯王法坐了监。  单等国王命令下,  斩首定在三月三。  楚信丹是个大孝子,  他请求,临刑前能跟母亲见一面。  一来向母亲赔罪和道歉,  二来把老娘后事安排周全。  国王一听有道理,  自古百善孝为先。  准许他回家看母亲,  条件是,必须有人替他来坐监。  假如他到时不回转,  顶替人代他刑场赴黄泉。  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