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穿孔26例分析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胆道穿孔是胆道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胆道穿孔26例,其中22例治愈,4例死亡。本文就胆道穿孔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所见进行分析,并对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胆道穿孔;胆道梗阻;胆总管探查
  【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74-01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26例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在18岁以下者3例,18岁以上者23例,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者为72岁。
  1.2 临床表现:本组26例胆道穿孔均有典型的胆道疾病病史和体征,详见附表。
  附表症状和体征
  本组全腹有压痛者16例,其中9例做了腹腔穿刺,均抽得胆汁性腹水。本组病例有胆道疾病史1年以上者16例,病史最长者24年。有多次手术史者3例。
  1.3 手术所见:本组26例中有24例术中发现腹腔内有胆汁。26例共发现27个穿孔,其中1例两处穿孔。胆道的穿孔部位在胆囊13例,左肝管6例,右肝管5例,胆总管2例.大网膜均包裹或粘连在穿孔部。在穿孔部位以下,胆道内均有梗阻情况。其梗阻原因为:胆结石23例,狭窄2例,蛔虫1例。合并有肝脓肿者3例,隔下脓肿者1例。胆总管内结石最大直径达3.5厘米。
  1.4 手术方式:胆总管探查、引流11例;胆总管探查、引流,胆囊引流6例;胆总管探查、引流、胆囊切除4例;胆总管探查、引流,穿孔修补3例;胆囊切除2例。26例术后腹腔均进行了引流。
  1.5 术后并发症:肝脓肿2例,肝功能损害 1例.
  1.6 治疗结果:治愈23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死亡于肝肾综合征。。本组死亡率为11.5%。
  2 讨论
  2.1 根据本组26例胆道穿孔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所见,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是胆道穿孔的主要原因。胆道梗阻中又以结石为主,占88.5%。
  2.2 急性胆道穿孔的临床特点,除有一般胆道疾病的症状外,还有 、精神症状、休克等表现。特别是腹胀较明显,为本病的特征。一般术中均可找到穿孔部位。
  2.3 本病应早期手术治疗,拖延手术时间可导致严重后果。手术主要是解除梗阻,进行引流。对于可见的较大穿孔应给予修补,如找不到穿孔就不要过多的寻找穿孔,只要疏通胆道,引流通畅,穿孔一般均可自闭而愈合。腹腔均应进行冲洗,但对情况较差的病人不要过多冲洗。腹腔引流要彻底通畅。手术中及手术后应给予抗菌素,并少量多次给鲜血以及应用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家驷,吴阶平,李鸣儒,吴子祥,兰锡纯,裘法祖. 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32.
  [2] 韦靖江,吴言涛. 胆道穿孔240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83,(06):338-339.
  [3] 王卫东,陆进,徐平.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0):908-911.doi:10.3969/j.issn.1009-0460.2010.10.011.
  [4] 温欣,王学梅. 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与CECT、MRI、MRCP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04):800-803.
  [5] 黄志强. 腹腔镜外科时代的胆道操作问题[J].肝胆外科杂志,1998.65-67.
  [6] 彭淑牖,何小伟. 医源性胆道损伤手术修复的要点[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02):144-146.
  [7] 黄晓强,黄志强.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07):413-414.
  [8] 董蒨. 小儿肝胆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3-386.
其他文献
背景:以往的研究中仅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二头肌腱沟入口偏离度进行定性描述,未进行定量测量.目的:通过分析健康志愿者肩关节中立位、外旋位和内旋位MRI之轴位图像上肱二头
介绍了基于8055CNC的三轴数控激光切割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调试过程,重点论述了在设计、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激光器及外部设备的连接、切割过程中焦点位置的保证、自动编程软
我是一名初中的心理教师,同时也是一个3 岁孩子的妈妈。相比很多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厘得清清楚楚的同龄人,我绝对是一个超级模糊体。我喜欢和家人分享我的工作,也时常会在工
连花清瘟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本文就连花清瘟的药理作用、临床研
一名高三女生因为考前焦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陷入走神、自责、焦虑的恶性循环。心理教师通过谈话,运用焦点解决技术和隐喻故事,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