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全学分制制度下有利于人才个性化培养,本文以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弹性学制以及课程选修制度改革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学分制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管理工作以及校园环境评价做出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学分制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弹性学制;自主学习;成长成才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3-IB-101),项目名称:德育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积极地推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试验,以此作为高校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完全学分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具有教育选择自由权,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进度。学分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学生构建更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本次调研对华中地区实行完全学分制的两所高校共计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0份,有效问卷为23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0%。并运用座谈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座谈和访谈。
一、学分制背景下人才个性化培养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广大、最坚实的后备军,当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创新型人才在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完全学分制强调教育主体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年限的弹性化以及课程选修的自由化,它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适应性和开拓创新精神。
1.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改革分析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籍管理施行弹性学制,即达到规定学分,本科可提前一年毕业,也可推迟毕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0.5%的学生均赞成这一创新型改革,只有9.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不赞成。由此可见,在高校中推行弹性学制已是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之所向。完全学分制能够打破专业和年限的界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特殊情况延长或缩短修学年限,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人才个性培养和个性发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中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2. 课程选修制度的改革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关注大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交叉、渗透、融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课程的设置。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充分考虑各类兴趣的学生的修课需求,设置范围广,门类多的课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在课程选修的设置比例上如何权衡也是目前各高校重点考虑的问题,设置过少不能满足学生知识面拓展的需求,设置过多则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89.49%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程比例设置合理或一般,有10.5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这表明,在目前完全学分制制度施行初期,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课程选修设置比例是较为满意的。
二、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目标。学生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進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学习上的主动性。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充分了解才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调查问卷中数据分析发现,30.5%的学生表示还没有学习的目标,40.8%的学生了解一点甚至不了解自己的专业,41.6%的学生不清楚毕业前要达到的学分分布情况,这部分人的比重将接近一半。这表明许多大学生不明确自己将要面对的学习任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不充分,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只有当学生将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时,学习才能成为一种乐趣,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佳。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约43.33%的学生未根据所学专业培养计划和自己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从这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权,处于被动地位。可见,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计划性不尽人意,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
三、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对管理工作以及校园环境的评价
1.管理工作评价
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是否结合学分制大背景展开工作的评价中,45.5%的学生认为结合,33.7%的学生认为没有结合,20.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没有完全结合学分制大背景展开。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这无疑给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问卷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评价中,有45%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教学管理工作不足。课程选修的自由导致学生中同班不同课,同寝室不同课。任课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陷入了想管却难得管的困境,由此给课堂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从这可以看出,不论是日常管理还是课堂管理均需要结合学分制大背景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2.校园文化环境评价
整洁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对人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起人们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变化,能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 能催人奋进, 助人自律, 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对校园文化环境评价中,44.44%学生认为校园文化环境一般,11.72%的学生不满意,5.66%的学生很不满意,总体超出半数的学生的评价一般。在以前的学年制下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有效载体,大多数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 实行以班级为载体的有形硬性管理。这种情况下,班级凝聚力比较容易形成,活动容易开展,校园文化氛围便于形成。而在完全学分制下,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失去了诸多客观条件,一是部分开展活动的平台缺失,二是开展活动的时间、场地受到限制。而学生也注重个性发展,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由此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传承。
四、学分制背景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建议
学分制改革已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与进步的必然,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依然面对一些困难,但我们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此推动完全学分制的施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学分制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明确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适应完全学分制的灵活性与广阔性。最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出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向上向善,奋发进取,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 丁建芬.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选择自由权的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
[2] 缪芸芸.学分制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10
[3] 马云华,刘轶,胡晓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240
[4] 翁波,周清明.学分制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6). 95
[5] 王艳,冉鑫.谈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作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9
关键词:学分制;弹性学制;自主学习;成长成才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3-IB-101),项目名称:德育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积极地推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试验,以此作为高校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完全学分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具有教育选择自由权,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进度。学分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学生构建更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本次调研对华中地区实行完全学分制的两所高校共计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0份,有效问卷为23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0%。并运用座谈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座谈和访谈。
一、学分制背景下人才个性化培养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广大、最坚实的后备军,当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创新型人才在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完全学分制强调教育主体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年限的弹性化以及课程选修的自由化,它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适应性和开拓创新精神。
1.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改革分析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学籍管理施行弹性学制,即达到规定学分,本科可提前一年毕业,也可推迟毕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0.5%的学生均赞成这一创新型改革,只有9.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不赞成。由此可见,在高校中推行弹性学制已是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之所向。完全学分制能够打破专业和年限的界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特殊情况延长或缩短修学年限,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人才个性培养和个性发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中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2. 课程选修制度的改革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关注大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交叉、渗透、融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课程的设置。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充分考虑各类兴趣的学生的修课需求,设置范围广,门类多的课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在课程选修的设置比例上如何权衡也是目前各高校重点考虑的问题,设置过少不能满足学生知识面拓展的需求,设置过多则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89.49%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程比例设置合理或一般,有10.5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这表明,在目前完全学分制制度施行初期,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课程选修设置比例是较为满意的。
二、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目标。学生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進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学习上的主动性。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充分了解才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调查问卷中数据分析发现,30.5%的学生表示还没有学习的目标,40.8%的学生了解一点甚至不了解自己的专业,41.6%的学生不清楚毕业前要达到的学分分布情况,这部分人的比重将接近一半。这表明许多大学生不明确自己将要面对的学习任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不充分,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只有当学生将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时,学习才能成为一种乐趣,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佳。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约43.33%的学生未根据所学专业培养计划和自己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从这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权,处于被动地位。可见,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计划性不尽人意,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
三、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对管理工作以及校园环境的评价
1.管理工作评价
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是否结合学分制大背景展开工作的评价中,45.5%的学生认为结合,33.7%的学生认为没有结合,20.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没有完全结合学分制大背景展开。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这无疑给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问卷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评价中,有45%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教学管理工作不足。课程选修的自由导致学生中同班不同课,同寝室不同课。任课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陷入了想管却难得管的困境,由此给课堂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从这可以看出,不论是日常管理还是课堂管理均需要结合学分制大背景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2.校园文化环境评价
整洁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对人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起人们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变化,能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 能催人奋进, 助人自律, 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对校园文化环境评价中,44.44%学生认为校园文化环境一般,11.72%的学生不满意,5.66%的学生很不满意,总体超出半数的学生的评价一般。在以前的学年制下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有效载体,大多数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 实行以班级为载体的有形硬性管理。这种情况下,班级凝聚力比较容易形成,活动容易开展,校园文化氛围便于形成。而在完全学分制下,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失去了诸多客观条件,一是部分开展活动的平台缺失,二是开展活动的时间、场地受到限制。而学生也注重个性发展,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由此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传承。
四、学分制背景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建议
学分制改革已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与进步的必然,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依然面对一些困难,但我们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此推动完全学分制的施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学分制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明确全面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适应完全学分制的灵活性与广阔性。最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出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向上向善,奋发进取,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 丁建芬.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选择自由权的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
[2] 缪芸芸.学分制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10
[3] 马云华,刘轶,胡晓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240
[4] 翁波,周清明.学分制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6). 95
[5] 王艳,冉鑫.谈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作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