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32-01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而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个体成才的两个缺一不可的方面,是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推行素质教育,介绍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会因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课堂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创造出好的教学情境,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情感影响学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则会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和满足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情感动力,更好地接受知识。当学生感到困难或焦虑时,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摆脱由于困难挫折而造成的忧虑情感,树立自信心,带着一种高昂的激情投入学习。
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习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一个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不仅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调节和控制情感,支配其认识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克服困难,勤学苦练,顽强地攀登。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自觉的目的性、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和克服各种困难。意志能强化人的积极情感,鼓舞人的热情,推动人去积极地、愉快地行动,取得更大的成功。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的结果。要成为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意志的锻炼和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是培养意志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也是人意志活动的强大动力。
2.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虽然离不开理论学习,但更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的斗争和锻炼。
3.加强集体教育与榜样教育。要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从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观念,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意志,逐步养成自制、刚毅、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重视榜样教育,为学生树立各式各样的学习榜样,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动机
人一旦对某些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获得这种活动的较好的效果,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因而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珍惜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习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的环境之中,增强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这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四、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培养其优良个性品质
心理学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也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各种气质的人既有可能向积极方向发展的一面,也有可能向消极方向发展的一面。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依据学生不同气质特征,采取不同教育策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个性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的产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个性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不良个性的产生。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个性品质,注意防止墨守陈规、执拗、冷淡、迟缓等不良个性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敏捷、机智、认真、细致等品质,坚定其自信心,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
五、塑造学生良好性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性格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勤奋、自信、有创造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学生,一定能成为高素质的人,并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而一个懒惰、自卑、墨守陈规的人,必将遭致失败而被社会淘汰。
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心悦诚服,甚至言听计从。如果教师性格不好,学生不但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对着干”。以对学生进行调查中得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性格特征是:热心教学,和蔼可亲,公正无私,通情达理,助人为乐,富有幽默感。教师应重视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增强职业意识,给学生以最佳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不可忽视的,并且贯穿幼儿园至大学各个教育阶段。其作用实质是改变行为的潜在可能性,让旧的潜在可能性变成新的潜在可能性。通过非智力因素发展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锤炼学生,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成为综合型实用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劳动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全面发展。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而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个体成才的两个缺一不可的方面,是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推行素质教育,介绍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会因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课堂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创造出好的教学情境,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情感影响学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则会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和满足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情感动力,更好地接受知识。当学生感到困难或焦虑时,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摆脱由于困难挫折而造成的忧虑情感,树立自信心,带着一种高昂的激情投入学习。
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习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一个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不仅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调节和控制情感,支配其认识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克服困难,勤学苦练,顽强地攀登。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自觉的目的性、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和克服各种困难。意志能强化人的积极情感,鼓舞人的热情,推动人去积极地、愉快地行动,取得更大的成功。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的结果。要成为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意志的锻炼和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是培养意志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也是人意志活动的强大动力。
2.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虽然离不开理论学习,但更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的斗争和锻炼。
3.加强集体教育与榜样教育。要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从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观念,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意志,逐步养成自制、刚毅、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重视榜样教育,为学生树立各式各样的学习榜样,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动机
人一旦对某些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获得这种活动的较好的效果,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因而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珍惜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习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的环境之中,增强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这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四、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培养其优良个性品质
心理学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也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各种气质的人既有可能向积极方向发展的一面,也有可能向消极方向发展的一面。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依据学生不同气质特征,采取不同教育策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个性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的产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个性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不良个性的产生。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个性品质,注意防止墨守陈规、执拗、冷淡、迟缓等不良个性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其敏捷、机智、认真、细致等品质,坚定其自信心,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
五、塑造学生良好性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性格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勤奋、自信、有创造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学生,一定能成为高素质的人,并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而一个懒惰、自卑、墨守陈规的人,必将遭致失败而被社会淘汰。
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心悦诚服,甚至言听计从。如果教师性格不好,学生不但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对着干”。以对学生进行调查中得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性格特征是:热心教学,和蔼可亲,公正无私,通情达理,助人为乐,富有幽默感。教师应重视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增强职业意识,给学生以最佳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不可忽视的,并且贯穿幼儿园至大学各个教育阶段。其作用实质是改变行为的潜在可能性,让旧的潜在可能性变成新的潜在可能性。通过非智力因素发展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锤炼学生,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成为综合型实用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劳动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全面发展。